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汉时期服饰

秦汉时期服饰

秦汉时期服饰
秦代的军队服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帝国。

他自BC221—BC207年采用李斯、尉缭的建议,用油毡车千两、骑兵万匹、步兵百万余人,先后战胜韩、赵、燕、魏、楚、齐,统一中国。

秦始皇兵马俑再现了当时秦军的风采,因此也为了解秦军的军戎服装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

将军俑
身穿双重长襦,外皮彩色鳞甲,下着长裤,足蹬方口齐头翘尖
履,头戴顶部为双鶡的深紫色鹖冠,桔色冠带系于颌下,打八字结,
腋下佩剑。

中级军官俑
身穿长襦(或外披右衽褶
服),外皮彩色花边的前胸甲,
腿上裹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
尖履。

头戴双版长冠,腰际佩
剑。

下级军吏俑
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戴长冠,腿扎行滕,足穿浅履,一手持剑,一手持长兵器。

汉代服装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攻击匈奴。

公元前138、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沟通了与大宛、康居、大夏、波斯、条支、黎轩、身毒等国的联系。

汉武帝公元前104年改正朔,以服色,表示授命于天。

男子服饰
袍服
袍服的款式属于衣裳连属制,以大袖为多。

袖口
部分收缩紧小称之为“祛”,袖身宽大部分为“袂”。

式样为:大襟斜领、右衽、衣襟开得很低领口处
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饰花边或剪成月牙状。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制,西汉早期多。

直裾袍西汉时出现,东汉盛行,直衣襟,一般不
做正式礼服用。

禅(通“单”)衣
凡衣有表有里曰“袍”,无里曰“禅
衣”。

禅衣即用单层布帛制作的一种长衣。

禅衣是周以来普遍流行的一种服
饰,秦汉时期多做礼服用,文人穿的长及足,
武士穿的短至膝。

禅衣的形式也是深衣制的遗制。


直裾和曲裾。


《中华古今注》记载:“三皇及未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
秦始皇以布开袴,名曰“衫”。

衫,古时指没有袖的衣服,以后
衫亦加短袖,后来对长袖的单衣也称为衫。

衫有两种:一种是穿在衣外没有袖子的,如半臂、褙子。

另一种是在衣内或贴身穿的短袖,又叫“汗衫”。


汉代有“穷袴”,即有裆的裤。

穷袴前后有裆,
不可交通穿着。

秦汉时期的士庶下伸出穿裙外,多穿裤和穷袴。

女子服饰

秦汉时期的妇女平时多穿衫襦,下着长裙。

襦的款式较多,
一般是斜领、宽袖,长度在膝或覆腰或长至足。

尊卑贵贱皆可
以穿。

深衣
汉代妇女的礼服以深衣为尚,汉代
深衣采用衣裳连属制,但式样是有所改
变。

从外观上衣襟绕转的层数增多,衣
服下摆部分增大。

特点:衣长可曳地,下摆呈喇叭状,
行不露足。

衣袖有宽窄之分,袖口多镶
边,衣领为交领,领口很低,腰系丝带
一固定盘绕在腰际的衣襟。


汉代妇女的裙子一般是裙长及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裙腰高到胸部为特色,配上短襦,是妇女的修长的体态呈现无遗。

劳动妇女一般在裙的外面再加一条围裙,叫“蔽膝”,节约裳的磨损。

同时还起到装饰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