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线测量之道路中线测量

路线测量之道路中线测量


§8-2 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一、交点的测设
在路线测设时,应先定出路线导线的转折点,称为交点。交 点的测设方法:
1.放点穿线法:利用图上测图导线点与纸上定线之间的角
度、距离关系,作为测设数据,将路线导线放于实地上。 (1)放点:一条直线应放三个以上临时点,采用极坐标和 支距法。
§8-2 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一、交点的测设 1.放点穿线法:
(1)放点 (2)穿线:用目估或经纬仪,使直线穿过或靠近放出的临 时点,最后定出二转折点桩。
(3)交点:打“骑马桩”定交点。
§8-2 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一、交点的测设 1.放点穿线法 2.拨角放线法:根据纸上定线的交点坐标,反算直线长度
和坐标方位角,以及转角,利用这些数据在现场测设交点。 这种方法有累积误差,故每隔一段距离应与测图导线联测 校核调整。 3.坐标放样法:交点坐标在地形图上确定以后,利用测图 导线按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将交点直接放样在地面上。这种 方法外业工作更快,由于利用测图导线放点,故无误差累 积现象。
§8-1 概述
三.线路勘测设计各阶段测量工作 1.踏勘测量
根据初步拟定的路线方案进行实地选线和布设导线,并进行 导线、中线、横断面和地形测量工作,并沿路线一定范围进行 工程地质、路基、路面、材料和水文调查。
2.详细测量
根据选定的路线合理设置,通过路线直线与交点及曲线设置, 将路线中心位置在实地定出并测定纵横断面,为设计路线坡度、 计算土石方量等技术设计提供资料。
x(m) i
0 5.95 25.92 45.77
§8-1 概述
三.设计阶段及其内容 1.设计阶段与适用性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 或三阶段设计。
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
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
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
§8-4 圆曲线测设
三、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1.圆曲线测设的基本要求 详细测设所采用的桩距l 0与曲线半径有关,桩距的要求见表 11-1。设桩通常有两种方法。 (1)整桩号法:将曲线上靠近ZY的第一个桩的桩号凑整成为 l0倍数的整桩号,然后按桩距l0连续向YZ设桩,这样设桩均 为整桩号。 (2) 整桩距法:从曲线起点和终点开始,分别以桩距l0连续向曲 线中点设桩,或从曲线的起点,按桩距l0设桩至终点。由于 这样设置的桩均为零桩号,因此应注意加设百米桩和公里 桩。
表11-4
汉语拼音缩写 英语缩写 IP TP BC MC EC CP TS SC CS ST
§8-4 圆曲线测设
根据线路偏角α 、圆曲线半径R计算测设数据进行放样。 测设分两步进行,先测设圆曲线的三个主点(直圆点ZY、 曲 中点QZ和圆直点YZ),再详细测设圆曲线上按规定桩距各 副点(中桩点)。
第八章 道路中线测量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
§8-1 概述
设计阶段
工 程 可 行 性 研 究
勘 测 设 计 任 务 书
初测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 )
初步设计(设计概算) 初步设计 (设计概算) 定测 补测 定测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预算 ) 技术设计 (修正概算)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预算 )
§8-1 概述
§8-1 概述
道路中线测量是把图纸上设计好的道路中心线在地面上标 定出来,供设计和施工之用。
即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具体地 敷设到地面上去,并标定出其里程,供设计和施工之用。 中线测量包括:中线各交点(JD)和转点(ZD)测设,量距和 钉桩,测量路线各偏角(α),测设圆曲线等。
一.工程可行性研究
目的: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 理性、实施可能性等进行综合研究,推荐最佳方案,进行投资 估算和经济评价,为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和编制设计任务书提 供科学依据。
二.勘测设计任务书
目的:为公路工程的勘测设计提供依据,下达设计任务和要求,应在 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
例1 已知某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 右 2548 拟定圆曲线半径R=300m,求圆曲线测设元素及主点桩里程。 解:②计算主点桩里程
JD -)T ZY +)L YZ -)L/2 QZ +)D/2 JD K3+182.76 68.71 K3+114.05 135.09 K3+249.14 67.54 K3+181.60 1.16 (校核) K3+182.76 (计算无误)
、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 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8-1 概述
2.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
(1)初步设计
两阶段和三阶段设计中的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和初测资料编制。
初步设计阶段的目的:确定设计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和主要 材料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

180
135.09(m)
2548 E R sec 1 300 sec 1 7.77(m) 2 2
D 2T L 2 68.71 135.09 2.33( m)
§8-4 圆曲线测设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8-3 路线转角的测定和里程桩设置
二、里程桩设置
2.里程桩设置
平曲线主点名称及缩写表
名 称 简 称 交点 转点 圆曲线起点 圆曲线中点 圆曲线终点 公切点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 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直缓点 缓圆点 圆缓点 缓直点 直圆点 曲中点 圆直点 JD ZD ZY QZ YZ GQ ZH HY YH HZ
li 180 i R
§8-4 圆曲线测设
三、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切线支距法计算表
桩 号 ZY K3+114.05 +120 +140 +160 各桩至ZY或YZ 的曲线长度(li) 0 5.95 25.95 45.95
i 圆心角()
0°00′00″ 1°08′11″ 4°57′22″ 8°46′33″
§8-2 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二、转点的测设 1.在交点间设转点 2.在延长线上设转点
设置似前
a e f ab
§8-3 路线转角的测定和里程桩设置
一、路线转角的测定
转角:交点处后视线的延长线与前视线的夹角,以α 表示 。 转角有左右之分,位于延长线右侧的,为右转角;位于延长 线左侧的,为左转角。在路线测量中,转角通常是通过观测 路线右角(测回法)计算求得。
决初步设计中未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
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
§8-1 概述
2.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
(3)施工图设计
两阶段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 三阶段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技术设计和补充定测资料编制。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对批准的推荐方案进行详细设计以满足施 工的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对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 深化,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 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
180 度时,右转角 180 度时,左转角
y=180 z= 180
§8-3 路线转角的测定和里程桩设置
一、路线转角的测定
右角的测定方法:采用测回法观; 限差要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限差为20秒以内,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限差为60秒以内。 夹角的分角线测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i R(1 cos i )
li 180 i R
0 Y Y
§8-4 圆曲线测设
三、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2.圆曲线详细测设的方法 (1) 切线支距法 例2 例1若采用切线支距法并按整桩号法设桩,试计算各桩 坐标。
xi R sin i
yi R(1 cos i )
§8-4 圆曲线测设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1.主点里程的计算 2.主点的测设 (1)ZY点:将经纬仪置于交点JDi上,望 远镜照准后交点JDi-1或此方向上的转点, 自交点JDi沿此方向量取切线长T,即得圆 曲线起点ZY;量取ZY到最近一个直线桩的 距离与两桩号之差比较,不应超过限值,最后打桩。 (2)YZ点:将望远镜照准前交点JDi+1或此方向上的转点, 往返量取切线长T,得圆曲线终点,打下YZ桩。 (3)QZ点:沿分角线方向量取外距E,打下QZ桩。
中桩间距表
直线(m) 不设超高的曲 线
表11-1
曲线(m)
平原微丘区
山岭重丘区
R>60
60≥R≥30
R<30
≤50
≤25
25
20
10
5
§8-3 路线转角的测定和里程桩设置
二、里程桩设置
2.里程桩设置 里程桩分整桩和加桩。整桩是由线路起点开始,每隔20m或 50m设置一桩,加桩分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和关 系加桩,其中关系加桩是指线路上的转点(ZD)和交点(JD)桩。
ab ab cb b 2 2 2
为了保证测角的精度,还须进行 路线角度闭合差的检核

§8-3 路线转角的测定和里程桩设置
二、里程桩设置
从线路起点沿线路经过的长度,称为里程;把里程表示为整 公里数+不足整公里米数的形式以区别线路上不同的点,称 为里程桩号,例如:K4+100。 1.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