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头面部临床讨论

头面部临床讨论

? 一名62岁男性就诊牙科,诉左面部阵痛,已有两月,且不 断加重。检查后,牙医告诉患者不是牙痛,疑是神经系统 疾患导致,建议患者就诊神经内科。
? 体格检查 患者主诉,刺痛每次持续20—30s,每日发作好 几次,疼痛非常严重以致曾企图自杀。疼痛发作可由咀嚼 或冷风吹上唇触发,疼痛区域为左上唇和面部,并且可放 射到下眼睑、鼻翼以及口腔内。医生用持续的压力触诊眶 下区,未发现提示上颌窦感染的软性包块。进一步的检查 中,医生发现左上唇和整个上颌区对急性机械性刺激痛觉 过敏,但前额和下颌区感觉正常。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临床解剖学问题
? 间歇性刺痛发作区域是由哪条神经的哪条分支支配的?
? 它的分支包括哪些?怎样分布?
病例3讨论 ? 病人描述的症状有三叉神经痛的明显特征。三叉神经第2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即上颌神
经分布于呈针刺样痛的皮肤黏膜区域。该神经经圆孔出颅,移行为眶 下神经,分支分布于鼻翼、下睑、颊部以及上唇的皮肤和黏膜,上颌 神经还分支分布于上颌牙齿以及鼻腔、腭、口腔和舌的黏膜。 ? 三叉神经感觉支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疼痛剧烈,疼痛发作时患者 畏缩,被称为痛性搐搦。部分病例疼痛剧烈导致患者心理改变,可出 现抑郁症,甚至企图自杀。三叉神经上颌支分布区域发生疼痛者最多 见,其次是下颌支,眼支少见。 ? 触摸面部、刷牙、饮水或咀嚼运动常诱发突然发作的针刺样痛。在该 病中可能存在特殊的敏感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不明确,部分学者 认为,大部分先天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能存在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有报道通过清除神经周围的微血管的压迫,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另 一些人认为是由影响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的病理过程所致;还有人认为 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神经元也参与该过程。 ? 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或内、外科联合治疗都可减轻疼痛,这里仅从解 剖学基础讨论这些治疗方法:用酒精在眶下孔处阻断神经,此法只能 暂时缓解疼痛。最简单的手术操作是在眶下孔处切断神经分支。 还有 射频疗法,即用微电极经颊和卵圆孔选择性破坏部分三叉神经节。为 防止神经再生,可以在神经节和脑干之间部分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神 经根切断术),因为脑干中受损轴突不能再生。外科医生试图只分离、 切断三叉神经分支中与感觉相关的纤维,通过切断三叉神经脊束(神经 束切断术)可获得类似结果,术后上颌神经支配区皮肤和黏膜的痛、温 觉和轻触觉减退,所以无法辨别神经切断侧的食物是在口唇还是在颊 部,亦不能感知口里的食物,因此该术式适用于极度疼痛患者。
病例1 ? 棒球比赛中,球误一球员的左侧头部,该球员倒地昏迷约3分钟,医
生检查发现头皮未破损,但颞窝肿胀。患者主诉:头部剧痛,不辨 方向,视觉模糊。进一步检查发现上、下肢深腱反射相等;瞳孔等 大,对光反射灵敏;半小时后,他说很困,想躺倒,这时医生发现 左侧瞳孔中度放大,对光反射减弱,又进入昏迷状态。 ? 体格检查 医生发现病人左瞳孔不断放大,失去对光反射,而右侧瞳 孔正在放大但对光反射正常。医生告知需要把患者马上送到医院。 ? 放射诊断报告 入院后对颅骨作了X线检查和CT扫描,确定存在颅内 血肿,请神经外科医生会诊。诊断为翼点部压缩性骨折,硬膜外血 肿。 临床解剖学问题 ? 描述翼点。 ? 翼点位于颞窝哪部分? ? 为什么翼点在临床上很重要?可能撕破了哪条动脉? 血液可能聚集在 何处? ? 如果你在场,且注意到以上症状,该作何处理? ? 你认为神经外科医生会怎样处理? ? 怎样区分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 ? 硬膜外血肿对大脑的可能影响是什么?
? 讨论脑膜感染的可能结果。
病例2讨论
? 面部危险三角的底为上唇的唇红缘,尖为鼻梁。面静脉炎 症导致血栓形成时,感染可沿眼上、下静脉进入脑膜和海 绵窦,海绵窦血栓可导致脑膜炎、大脑静脉的血栓性静脉 炎,以及大脑的水钠量增加引起的脑水肿。严重脑水肿形 成脑疝,压迫脑干,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病例3
病例1 讨论 ? 颞区是位于颞线和颧弓之间的颞窝,该区颅骨薄,被颞肌及筋膜覆盖。
翼点呈不规则的“H”形,位于颞肌深部,4块颅骨(额、顶、颞及蝶骨) 交接于此。翼点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是脑膜中动脉额部分支的体表 投影。脑膜中动脉是上颌动脉起始段的分支,经棘孔入颅,在颅内走行 约4~5cm后分支。额(前)支经翼点,走行向上,大致和颅骨的冠状缝平 行;顶支行向后上方,分支的确切位置取决于它的起始点。翼点中心在 颧弓上方约4cm,额、颧缝后约3.5cm,位于颞窝前部。 ? 球击中颅侧导致患者失去知觉3min,提示翼点的颅骨骨折、极可能颅 骨骨折时撕裂脑膜中动脉前支(尤其是位于骨沟内的) ,形成硬膜外血肿; 瞳孔逐渐放大、神志逐渐不清也提示存在逐渐增大的硬膜外血肿;血液 可能聚集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血液在硬膜外间隙逐渐聚积,形成硬膜 外血肿,硬脑膜通过纤维结缔组织附着在颅骨上,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 硬脑膜从颅骨上剥脱,所以硬膜外血肿形成较慢。硬膜下血肿位于硬膜 深部的脑表面。“硬膜下间隙”是硬膜深部的潜在腔隙,硬膜受损(如 头部外伤)时血液积聚于硬膜下间隙内形成硬膜下血肿。如果你在现场 而且观察到了这些征状,你应该马上叫救护车。神经外科医生可能会立 即采取开颅减压并制止硬脑膜中动脉出血的措施。 ? 脑膜中动脉常有静脉伴行,因此静脉也可被撕裂。因为硬膜外血肿形成 较慢,脑震荡所致短暂的意识丧失后还可神志清醒。此外,部分血液及 脑脊液可通过静脉排出颅腔,因此在短时间内患者可以耐受这种颅内占 位病变。但因为颅骨不能扩张,颅内压很快升高,引起嗜睡,然后昏迷。 颅内压升高使小脑幕以上部分脑组织疝出小脑幕切迹,挤压脑干和小脑 幕游离缘之间的动眼神经,使之麻痹,导致病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 失。某些部位的硬膜外出血(如本例),需立即施行外科手术,以降低颅 内压,防止进一步压迫脑干,损害延髓的心跳及呼吸中枢而导致死亡。
病例2
? 一名16岁的年轻人因痤疮到皮肤科就诊,医生发现他的鼻 尖上有一个脓肿(疖子),顶部已经出现黄色的脓头,医生 给与抗生素治疗,并警告患者不要挑破或者挤压疖子,否 则可能导致感染向脑膜(脑膜炎)和大脑(脑炎)扩散。
临床解剖学问题
? 描述面部的危险三角。
? 从解剖结构上解释鼻部感染向脑膜和脑的扩散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