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适宜四川生姜种植技术及条件

最适宜四川生姜种植技术及条件

最适宜四川生姜种植技术及条件一、适期播种生姜起源于南方热带森林地区,长期的系统发育形成了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的特性,因而要将生姜的整个生长期安排在温暖无霜的季节。

具体确定生姜的播种期应考虑以下3个条件:第一,需在终霜后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播种。

第二,从出苗至初霜适于生姜生长的天数应在135天以上,生长期间有效积温达1200-1300℃以上。

二、培育壮芽培育壮芽是获得生姜丰产的首要环节,因为只有健壮的幼芽才可能长出茁壮的幼苗,也才能为生姜的旺盛生长奠定好的基础,所以各姜区均对种姜进行必要处理,以培育壮芽。

1、壮芽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生姜种芽有壮有弱,从其外部形态看,壮芽芽身粗壮,顶部钝圆;弱芽则芽身细瘦,芽顶尖细。

生姜种芽强弱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俗话说母壮子肥,在一般情况下,凡是种姜肥胖而鲜亮的,因其营养状况好,其上所生幼芽多数较为肥壮;而种姜瘦弱干瘪者,由于营养较差,其上所生幼芽多数比较瘦弱。

(2)种芽着生位置由于顶端优势现象的存在,种姜的上部芽及外侧芽多较为肥壮,而基部芽及内侧芽则往往细弱。

(3)催芽温度与湿度在22-25℃适温条件下催芽,所生幼芽健壮,若催芽温度过高,长时间处在28℃以上,则所长的幼芽瘦弱细长。

若催芽期间湿度过低(主要是晒姜种过度引起姜种失水过多所致),种芽往往细弱。

2、培育壮芽的方法培育壮芽通常按3个步骤进行,即晒姜困姜、选种、催芽。

第一,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从而加快发芽速度。

一般姜窖内的温度为13-14℃,生姜在此温度条件下,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经晒姜后,种姜体温明显提高。

据测定,在室温22℃条件下,堆放室内而未经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1℃,内部温度为20℃,在阳光下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9.5℃,内部温度为28℃。

第二,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

由于贮姜窖内空气湿度大,姜块含水量极高,经适当晾晒后,可降低姜块水分尤其是自由水含量,防止催芽过程中发生霉烂现象。

姜种晾晒1-2天后,即将其置于室内堆放2-3天,姜堆上覆以草帘,促进养分分解,称困姜。

一般经2-3次晒姜、因姜,便可开始催芽了。

必须注意,晒姜时要注意适度,切不可晒得过度,尤其是铰嫩的姜种,不可曝晒。

中午若阳光强烈,可用席子遮荫,以免姜种失水过多,姜块干缩,出芽细弱。

(2)选种晒姜困姜过程中及催芽前须进行严格选种。

选种时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康姜块做种,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

①山东莱芜姜区室内催芽池催芽法:在室内一角用土坯或砖建一长方形催芽池,池墙高80厘米,长、宽依姜种多少而定。

放姜种前,先在池底及四周铺一层10厘米厚的、事先晒过的麦穰,再铺上3-4层草纸。

选晴暖天气在最后一次晒后,趁姜体温度高,将种姜层层平放池内,堆放厚度以50-60厘米为宜。

若姜堆太厚,往往温度不匀,发芽不够整齐。

姜种排好之后,经1小时散热,于第二天盖池。

盖池时先在姜堆上部铺10厘米厚的麦穰,再盖上棉被或棉毯保温。

保持池内20-25℃的温度,经10-12天幼芽萌动,再过10天左右,幼芽可长至1.0-1.5厘米,此时即可下地播种。

②山东莱芜室外种法:选择房前院内阳光充足处建催芽池。

催芽池有地上式、半地下式两种。

地上式是在地面以上垒成一个四周墙高80厘米的池子,半地下式是在地面下挖25-30厘米,地上垒50-55厘米高的墙,其余皆同地上式。

长宽依姜种多少而定。

放姜种前,将干净无霉烂的麦穰曝晒一天,铺于池底10-15厘米厚(若姜块干燥,可在麦穰上洒适量温水调湿),然后将姜种层层放好,随放姜随在四周塞上5-10厘米厚的麦穰。

姜种放好以后,再在上层盖5-10厘米厚的麦穰。

姜种放好以后,再在上层盖5-10厘米厚的麦穰,顶部用麦穰泥封住。

为了方便,亦可不事先垒池,而将姜种直接堆放于阳光充足处,四周盖以麦穰,最后用麦穰泥封好。

该催芽方法堆放姜种厚度一般不应超过60-70厘米,否则往往因透气不良,上、下层温差大使姜芽萌发不匀,甚至在湿度大时还会引起烂种。

为了增加催芽池内部的透气性,可根据姜种多少及池的大小,在池内姜堆上部留一个直径15-20厘米的通气孔,孔中竖插几把高粱或玉米作物秸秆,使其伸出顶部。

这样经20-25天即可使芽长到1厘米左右。

③山东滕州席篓、竹筐催芽法:在席篓、竹筐等容器内四周及成部垫3-5层草纸,将晒好的姜种平放其中,排好之后将口封严。

然后在厨房里用木棍搭成架子,架高2.2-2.5米,把篓、筐放置其上,利用每天生火烧饭时产生的热气提高温度进行催芽。

④浙江临平等地熏姜灶催芽法:在室内用砖砌熏姜灶。

灶高0.4米,灶顶用竹竿或竹席铺平,然后用泥封好,灶中墙下面开烧火门,高30厘米、宽20厘米左右。

灶上用木板做成高1.8米,长、宽各1-1.2米左右的熏仓,在熏仓一侧设有活动抽板,以便于存取姜种。

熏仓内侧垫以稻草或贴3-5层草纸,然后排放姜种,种姜顶上再盖厚20厘米左在的稻草。

最后在灶下点燃木柴、锯末或砻糠等燃料小火力(不见明火)加热,用产生的热烟熏烘姜种,使之达到适于发芽的温度。

在熏烘过程中,种姜表面发潮,群众称为发汗,经25天左右,发汗完毕,幼芽可长至1厘米左右,此可停止熏姜,下地播种。

⑤铜陵姜阁催芽法:选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处建高8米,长、宽各4-8米的姜阁,其墙内外均敷泥封实,以防冷风侵入,屋顶上盖瓦,以利通气。

阁内距地面回1.3-2米处用木料架设楼栅,在栅上相间铺钉毛竹片,井用竹栅分成4-8室,状如蒸笼底,中央留一约70厘米见方的火道(或称人行道),作为烧火时热气上升和摆放姜种时操作人员的下通道。

贮姜前在竹栅上垫3-4层干荷叶,在姜阁一侧上部开一窗,约33厘米见方,以便排除水气。

种姜上阁入室后,上面再用荷叶盖严,以后在楼下烧火加温,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烧40-60分钟,目的是使生姜发汗脱水,使阁内温度保持在12-14℃。

春分前后,改烧文火,使温度达20-25℃,以促进发芽。

一般至4月中旬,即可催出1厘米左右的姜芽。

铜陵姜阁既可用于催芽,亦可用于贮姜,在我国各生姜产区独具特色。

但建造姜阁成本高,烧火加温达5个多月,管理复杂。

⑥砂床催芽:辽宁金县光明姜区的催芽方法是:在立壕内的防寒沟里架设塑料小拱棚砂床,砂床湿度以手握砂土团,落地散开为宜,过干可适量喷水。

种姜平铺于砂床10厘米厚,其上覆盖3厘米左右厚的湿砂。

当种芽长至0.5厘米左右时,可扒出种姜,放入温凉屋内炼芽,以适应外界环境,至5月上中旬播种。

⑦湖南来阳山区深洞催芽法:选地势高、土层深厚的山边挖深洞贮姜,种姜贮藏期间可发芽。

具体做法是将选好的种姜用竹篓装好,放入洞内,密封洞口,至谷雨时开洞取姜。

此时种姜即生长出鲜嫩肥壮、颜色洁白的幼芽,可选晴暖天气下种。

⑧阳畦及温室催芽法:随着保护地蔬菜的发展,各地阳畦发展很快,湖南衡阳及四川成都等地已利用阳畦进行催芽。

具体做法是先挖宽1.5米,深0.6米,长依姜种多少而定的阳畦,在畦底及四周铺一层10厘米左右厚的麦穰,将晒好的姜种摆放其中,厚30-35厘米,姜块上面再盖15厘米左右厚的麦穰,保持黑暗,上部插上支架,盖好塑料薄膜即可。

为防夜间受冻,太阳落山前即在薄膜上加盖草苫保温,有条件者还可在阳畦内铺地热线加温。

阳畦催芽法美种摆放薄,内部通气性好,温度也较易控制,因而催芽时间可缩短3-5天。

有温室的地方,可利用温室进行催芽。

即先在竹筐或纸箱内铺垫一层厚5-10厘米的麦穰,将晒好的姜种盛放其中,顶上再盖一层麦穰,将竹筐或纸箱放入温室内,可在筐顶再盖草若保温,并保持黑暗状态。

不论采用哪种催芽方法,催芽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是调节温度。

据试验,在29-30℃条件下,催芽10天左右,芽长达1.5-2厘米、芽粗0.8-1厘米,芽较细长;在24-25℃条件下,催芽20天左右,幼芽粗壮,已达播种要求;在20-21℃条件下,催芽30天,芽长1.6-1.9厘米、芽粗1.1-1.4厘米,幼芽肥壮,已达播种要求;在16-17℃条件下,幼芽生长缓慢,催芽60天,芽长0.9-1厘米,芽粗0.8-1厘米,可以播种。

由此可知,种姜在16℃以上即可开始萌芽,在20℃以下,发芽缓慢;在发芽过程中,以保持22-25℃较为适宜;如高于28℃,虽发芽较快,但姜芽往往徒长瘦弱。

因此在催芽期间应按种姜发芽要求的适宜温度进行管理。

否则,如温度过低,出芽太慢,影响适时播种。

但温度亦不可过高,尤其是阳畦催芽,晴天中午应特别注意温度变化,若温度太高,应及时通风降温。

3、催芽大小对生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笔者将种芽按大小分为3级(大芽长超过2厘米、粗0.8-1厘米,芽基部已发生不定根;中芽后1-2厘米、粗1厘米左右,芽基部仅见根的突起;小芽长不超过1厘米、粗0.5-0.7厘米,芽基部未见根的突起)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芽越大,出苗越早,大芽可比小芽提早1周左右出苗。

由于大芽早出苗,所以在幼苗期其株高、茎粗、分枝数以及时片数等均比中、小芽略占优势。

但大芽生理年龄相对较老,进入旺盛生长期以后,植株表现早衰,生长缓慢,长势渐弱。

而中、小芽播种后虽出苗稍晚,但旺盛生长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无论是茎叶生长还是根茎生长,均很快超过大芽,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种芽大小不仅影响茎叶的生长,也同样影响到根系的扩展及吸收能力的强弱。

生姜为浅根系作物,根系不发达,当根系受损时,发根困难、不易恢复。

由于大芽已发生不定根,根尖柔嫩,播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损伤,使幼根生长受阻,影响根系正常发育。

据测定,6月20日,中、小芽的根重分别比大芽重18.3%和平共处2.7%;8月20日则分别高69.7%和75.8%,而且中小芽植株根系的吸收面积,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大芽植株,收获时经测定,中、小芽植株对氮的吸收量分别比大芽植株高58.3%和65.9%;对磷的吸收分别高36.9%和35.9%;对钾的吸收量分别高54.4%和63.6%。

试验结果表明,中、小芽根系比较发达,其吸收能力强,而大芽根系生长不良,严重影响了对水分及无机盐的吸收。

由于芽的大小影响着地上茎叶及地下根系的生长,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制约着产量的高低。

据连续2年测产表明,中、小芽植株产量比大芽植株高20%以上。

综上所述,播种前的种芽大小对生姜生长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因而适度催芽就显得十分重要。

种芽大小的标准可以认为芽长0.5-2厘米、粗0.5-1厘米,其形态上要求色泽鲜黄光亮,顶部钝圆,芽基部仅见根的突起,该类芽可称为'短壮芽'。

用短壮芽播种可比用大芽播种增产20%以上。

三、整地与施基肥南方种姜的施肥方式多采用盖粪方式,即先摆放姜种,然后盖上一薄层细土,再撒入5000千克/亩农家肥或少许化肥,最后盖土2厘米左右厚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