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歌公开课(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组歌公开课(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
1、学习、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疏通疑难字词。

执拗(niù)憔悴(qiáocuì)馈赠(kuì)真谛(dì)璀璨(cuǐcàn)镶嵌(qiàn)酷肖(xiào)海誓山盟、长吁(xū)短叹、盛气凌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

”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

《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拟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杰炽
作热
《雨之歌》深
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