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看云识天气案例

看云识天气案例

学生对作业反响积极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掌握字词,把握课文大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自学能力。教师相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换一个角度来体验语文的魅力。
培养孩子搜集、整理、分享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本课的认识。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光名
产生和分
布情况
色彩
天气
征兆




1.因准确而生动
提示学生观看视频时注意副词的运用,思考用词是否是随意遣派的?还是别具匠心的?对写作有什么帮助?
2.因形象的比喻而生动
小活动:
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Ⅰ、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Ⅱ、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35分
能参加小组活动,与同学合作愉快。30分
达不到以上要求。
20分或以下
总评
80分以上评优,70-80评良,50-60评合格,50分以下评不合格。
总分:
等级: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感受说明文、领悟说明文语言、积累说明方法、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喜欢这节课,我甚感欣慰。但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填表,品味语言的能力较低,课堂口语表达差,这些标明了我工作中的,也指出了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今后必须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后进生,关注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看云识天气
作者及工作单位
XXXXXXXXXX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授之与渔”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教师的约束学习活动不佳。
15分或以下
作业
完成
20分
按时保质保量独立完成,并有独特见解。
20分
按时保质保量独立完成。
15分
基本能按时完成。
10分
有不交作业或抄袭等的现象。
5分或以下
小组
活动
40分
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有独立见解,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40分
积极参加小组活动,爱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
☆教材分析
本课文是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由于运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文章
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这是和作者的观察和
本身的文学功底分不开的。所以,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到大已经接触过不少说明文,或多或少对说明文都有一定了解。可是由于以往的教学误区,很多学生对说明文都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这将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但由于本课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稍加引导。学生也会对本科兴趣盎然。
另外,由于学生那个的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难易的结合,与教学的分层设计。
教学重点: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会分类说明的方法;
2.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掌握总分总的结构顺序。
教学难点:
生动地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的特征,即云的形状、云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 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1.故事
1805年深秋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仑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诗词。
2. 知道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内容的知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2.学会速读课文,熟悉知识点,自己动手列出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结全文,使得学生对本科所学得以巩固。
☆板书设计
形态 轻、高、薄云——晴朗
看云 低、厚、密云——阴雨风雪
识天气
光彩 晕 华 虹 霞——晴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项目
评分细则
评分
课堂
表现
40分
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并有自已独立的见解。
40分
基本上能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30分
能认真听课,并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但有分神的现象。要教师约束。20分
2.谚语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麻雀囤食要落雪。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蚂蚁垒窝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鱼跳水,有雨来。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小结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文章通过对云层的分类介绍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用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 为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二、自主合作,整体感知
三、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四、拓展
五、小结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试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和征兆。同学们,你们平时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天气变化的呢?(天气预报)
3.引导学生小组自学1、2段,回答下面各题。
(l)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2)如何分层?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4)哪句话点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
4.精读3——6段,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填表,完成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云名
云的形
态变化


天气征兆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好,那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天气预报。
其实这是通过气象卫星云图发布的天气信息,那么大家觉得天气的变化同什么有关系啊?(云)
今天我们就教大家来学习《看云识天气》。
1.提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2.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2)除了看云识天气外,还可以通过什么识别天气?
学生兴趣盎然。
学生大多能通过思考答出问题,个别不能回答的,也在点拨后能思考出答案。
学生读课文很是积极。学生自学积极后,自学后就四个问题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后后班内交流。
学生在合作填表过程中可能会有分歧,通过引导,使其找到合理的解决分歧的方法。
学生乐于这种合作学习学习方式,会兴趣很高,效率也会提升很多。
在语言表达部分学生往往会兴趣很高,可却很少发言,充分引导、鼓励,从最简单的几句话开始,这样,学生们的发言会积极很多。
学生对此环节会很兴趣,会积极参与,会很愿意把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与他人分享,但往往急于表达,而产生表达混乱的情况。组织好学生的交流,这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