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概述PPT(共 58张)

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概述PPT(共 58张)


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表现: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倾销“过剩”商品,扩 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财政和重工业。 (2)影响: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到1931年,跃居 第一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5.抗日战争期间 (1)表现:日本在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劳 动力等方面对沦陷区进行不同形式的掠夺,大肆榨取中 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其总方针是把沦陷区的经济变 为它的经济附庸。 (2)影响:日本操纵了沦陷区经济,获得巨额利润,为 其侵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沉重 灾难。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无产阶级人数增加→五四运动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原因: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 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 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轻 工业快速发展。 (2)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了政治舞 台,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细节点拨 外资义是自然经济 解体的最主要因素。自然经济解 体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中国逐渐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 世界资本主义附庸的过程,同时 也是中国由农业文明逐步向工 业文明过渡的过程。
考点二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点 ——洋务企业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 起点,主要由地主阶级领导,以 军事工业为主体,工业化有所发 展。
给自足,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商品经济不发达,是 封建统治的基础。 2.开始解体(19 世纪 40—50 年代) (1)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逐渐把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趋势:不断瓦解。 5.走向消亡(20 世纪早期—1956 年底)
(1)原因:新经济的冲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土地改革完成依然是个体自 然经济,三大改造完成,私有制经济被改造成公有制。 (2)消亡的表现: 1953 年—1956 年的三大改造,使公 有制确立,使自然经济消失。
考点五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1.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
(1)特点: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 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官僚资本主义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 (2)形成:国民政府建立后,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 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起官僚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控 制。
(3)恶性膨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垄 断工业、商业专卖,独占金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起来。 到 1941 年底,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4)进一步膨胀: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 滥发纸币,四大家族进行野蛮掠夺,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 (5)消亡: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迅速没收官僚资本, 归国家所有,使官僚资本企业比较完整地转时期 (1)表现: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 位。 (2)影响:民族工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人失业。
7.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政府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肃清了帝国主 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使其成为国营经济的组成部 分。
细节点拨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实质上是商品经济和市 场经济,它一方面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中国人民认识到西 方先进的科技文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 近代化历程。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主要内容
(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 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 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 产。
5.建国后的归宿 (1)新的春天:建国初,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 计民生的民族工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发展。 (2)消亡: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 济。
考点四 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的消长变化 (1)表现:商输为主→资输为主。
(2)影响:外商企业是中国大地上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 虽具有侵略性,但客观上带来了近代技术和设备,造就 了中国最早期的无产阶级,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
经济结构
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
• 经济结构: • 自然经济 •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新民主主义经济 •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 社会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 人民公社化 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八讲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演变与工业 化历程
突破高频考点
考点一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基本特征: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
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1)原因:(略) (2)特点:①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 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②民 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③民族资本主 义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 对优势,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
4.民族资本主义的重大挫折 (1)国民政府前期,形式上完成统一和采取一些有利于 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抗 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四大家族官僚 资本急剧膨胀,民族资本受到挤压和摧残。 (2)抗战时期,日本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使 沦陷区的民族经济破产。 (3)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对民 族资本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5.影响 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 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 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兴起和早期发展;中国近代化开始艰难起步。
考点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1)条件:资萌——外刺——洋诱——自瓦。 (2)特点:地域分布不均衡——“两半社会”导致两面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