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一、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多器官功能衰竭特点A.严重急性损伤24h后B.严重急性损伤48h后C.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D.高代谢状态E.高动力型循环障碍2.不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病因A.组织损伤B.严重感染C.营养不良D.大量输血E.慢性肠炎3.不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学说的是A.炎症失控学说B.缺血再灌注学说C.代谢障碍学说D.肠道动力障碍学说E.三次打击学说4.严重感染液体复苏到达目的时间A.2hB.4hC.6hD.8hE.12h5.预防新的感染方法不正确A.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B.减少医源性感染C.局部病灶手术治疗D.增强病人免疫力E.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6.高钠血症采取哪种治疗方法较好A.无肝素透析B.血浆置换C.血液灌注D.血液滤过E.腹膜透析7.氧的摄取率正常值A.20%~25%B.30%~50%C.15%~20%D.30%~40%E.50%~60%8.单位时间内组织细胞实际耗氧的量是A.DO2B.VO2C.O2ER D.CaO2E.PCO2.9.动脉乳酸正常值是A.等于1mmol/LB.等于3mmol/LC.小于1mmol/LD.大于3mmol/LE.等于5mmol/L10.肠道动力学说正确的是A.肠道细菌,毒素的移位B.肠道细菌,毒素的灭亡C.肠道细菌,毒素失去作用D.肠道对缺血不敏感E.肠道功能很难破坏11.肠内营养输注前及期间抽取胃残留量的时间A.8hB.4hC.6hD.2hE.没必要抽取12.预防喂养管误吸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妥善固定喂养管B.取合适的体位C.及时估计胃内残留D.经常更换胃管E.加强观察13.机械通气病人防止呼吸机相关肺炎取正确体位A.450卧位B.侧卧位C.200卧位D.平卧位E.300卧位14.二次打击突出特点A.打击的强度比第一次强B.应激状态的炎症细胞的反应不强C.炎症细胞的反应第一次强D.应激反应第一次强E.炎症和应激反应具有放大效应15.关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不正确的是A.在严重的情况下MODS和MOF同时发生B.MODS和MOF是疾病的同一连续过程的不同部分C.MODS可以进展为MOF,可以逆转,尽早进行治疗干预D.MODS和MOD不能同时发生E.MOF是MODS的极危重情况16.控制感染应用抗生素正确的是A.先用窄谱抗生素后用广谱抗生素B.先用广谱抗生素后用窄谱抗生素C.在取得细菌培养及药敏报告前用广谱抗生素D.在取得细菌培养及药敏报告前用窄谱抗生素E.不必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17.下列不属于侵入性诊疗操作A.气管切开B.深静脉导管置入C.机械通气D.留置导尿E.心电监护18.关于SVO2正确的是A.是全身总体氧代谢的体现B.SVO2是身体局部氧代谢的体现C.SVO2下降不能肯定机体存在绝对缺氧D.对局部某些组织缺氧敏感E.不能反映全身总体氧代谢A2型题19.田某,急诊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呼吸25/min,心率56/min,血压,在准备手术的同时补液正确的是A.30min内输入500ml晶体B.30min内输入300ml晶体.C.30min内输入200ml胶体D.30min内输入1000ml胶体E.30min内输入200ml晶体20.刘某,男,45岁,因腹腔脓肿引起感染,为预防MODS发生,控制局部感染,正确的处理是A.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B.立即手术切除脓肿C.腹腔引流引出脓液D.应用窄谱抗生素控制感染E.先做细菌培养再用抗生素21.田某,女,35岁,急性全腹膜炎,引起MODS发生,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正确的是A.选择对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B.选择对革兰阴性需氧菌敏感的抗生素C.不应用抗生素D.双歧杆菌应杀灭E.乳酸杆菌杀灭22.一患MODS病人,没有休克,动脉血乳酸2.5mmol/L乳酸与丙酮酸比等于10:1,没有酸中毒,判断正确的是A.病人缺氧B.非缺氧高乳酸血症C.缺氧高乳酸血症D.非缺氧低乳酸血症E.缺氧低乳酸血症23.王某,男,79岁,患脓毒血症,引发MODS,心电血氧饱和度89%, SVO2正常,提示正确的是A.全身不缺氧B.外周存在氧利用障碍C.外周不存在氧利用障碍D.外周不存在氧分流.E.局部缺氧24.曲谋,男,89岁,患急性胃穿孔,引发MODS,氧代谢监测,DO2与VO2同时下降.判断正确的是A.循环障碍B.呼吸衰竭C.肾衰竭D..心输出量增加E.动脉血氧含量高25.一患MODS病人,在注入肠内营养时,防止误吸,检查胃内残留量,正确的是A.注入前或期间,每隔4h抽1次B.注入前或期间,每隔2h抽1次C..注入前或期间,每隔6h抽1次D..注入前或期间,每隔8h抽1次.E.注入前或期间,每隔10h抽1次26.一患MODS病人,在呼吸机机械通气期间,口腔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细菌来源可能性小的是A.床上用品B.口腔菌群感染C.暖瓶塞D.医护人员的手E.水龙头27.一患MODS病人,在大量补液后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护士的正确处理是A.抬高床头减少静脉回流B.抬高双下肢增加静脉回流C.停止输液减轻心脏负担D.病人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E.病人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28.一患MODS病人,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A.呼吸道和肺部B.口腔感染C.皮肤感染D.尿路感染E.尿路感染29.一严重感染病人,引发MODS,在液体复苏后,CVP为10cmH2O,而血氧饱和度为68%,下一步处理正确的是A.继续补液B.使用强心药物C.使用扩血管药物D.需要输注压缩红细胞E.使用去甲肾上腺素30.一患MODS病人,为减少医源性感染,下列手段最有必要的是A.避免导尿B.尽量不做气管切开C.操作前后洗手D.避免下胃管E.避免上呼吸机A3型题31~33题共用干一因感染后患MODS病人,液体复苏后,CVP为5cmH2O,血压血氧饱和度为88%31.纠正感染性休克首选地药物是A.硝普钠B.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C.甲硝唑D.多巴酚丁胺E.xx苷C32.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及组织水肿应选A.压缩红细胞B.全血C.血浆D.白蛋白或新鲜血浆33.护士应严密观察的不包括A.每小时尿量B.血压变化C.CVP变化D.血氧饱和度E.口腔黏膜变化(34~36题共用干)一患MODS病人,在预防新的感染治疗中,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34.选择药物不正确的是A.选择口服不经肠道吸收的对革兰阴性需氧菌敏感的抗生素B.选择灌服不经肠道吸收的对革兰阴性需氧菌抗生素C.选择口服不经肠道吸收的对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D.选择黏菌素E.选择妥布霉素35.保护肠道优势菌群A.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B.大肠杆菌C.革兰阳性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肺炎球菌36.最常用的药物是A.甲硝唑B.替硝唑C.头孢霉素D.红霉素E.黏菌素,妥布霉素和两性霉素37~39题共用题干一患MODS病人,在进行氧代谢监测,动脉乳酸监测37.氧代谢监测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心排血量B.血压C.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氧含量D.氧摄取率E.呼吸频率38.氧代谢监测,器官水平不包括E.血小板.A.器官功能B.黏膜pH值C.动脉和黏膜pH的差值D.动脉血乳酸E.经皮黏膜PCO2与动脉血PCO2的差值39..高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意义A.反映休克的即时变化B.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和复苏效果C.反映复苏的即时变化D.判断酸中毒E.反映组织缺氧(40,41题共用题干)一患MODS病人,在进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4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意义A.组织血氧饱和度监测方法B.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方法C.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方法D.器官缺氧监测方法E.组织氧合监测方法41.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正常不包括A.脓毒血症存在氧利用障碍B.脓毒血症存在氧分流C.全身炎症反映存在氧利用障碍D.全身炎症反映存在氧分流E.组织氧合不良(42,43题共用题干)一患MODS病人,神志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42.与病人交流的最佳方法A.病人手语B.护士手语C.病人写在纸上D.护士写在纸上E.图片、文字交流43.心里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需要心理支持与干预B.给予精神抚慰C.病危观察监测参数变化比心理护理重要D.经常与病人沟通E.以病人为中心满足需要B1型题(44~46题共用备选答案)A.氧代谢监测B.动脉血乳酸监测C.胃动力监测D.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E.细菌学监测44.氧输送45.氧摄取率46.组织氧合监测法47~49题共用备选答案A.控制局部病灶感染B.合理应用抗生素C.预防新的感染D.血液净化疗法E.代谢营养支持47.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48.减少医源性感染49.腹腔脓肿手术50~52题共用备选答案A.减少医源性感染B.增强病人免疫力C.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D.胃穿孔手术E.细菌培养50.严格无菌操作51.操作前后洗手52.局部病灶感染的控制X型题53.MODS病人病因包括A.组织损伤B.严重感染C.休克D.过量输液E.营养不良54.MODS的高危因素A.复苏不充分或延迟苏醒B.持续存在炎症病灶C.营养不良D.支气管哮喘E.高血压55.复苏液体包括A.天然晶体B.人工晶体C.天然胶体D.人工胶体E.白蛋白56.呼吸支持包括A.吸氧B.气管插管C.呼吸机人工呼吸D.呼吸兴奋药的使用E.血氧监测57.控制感染的措施A.合理使用抗生素B.局部病灶感染的控制C.预防新的感染D.消化性去污染E.中医中药治疗58.氧代谢监测相关因素A.氧输送B.氧消耗C.氧摄取率D.血氧饱和度E.氧含量59.动脉血乳酸监测正确的是A..正常值为1mmol/LB.反应休克即时变化C.难以反应复苏即时变化D.难以反应休克即时变化E.反映复苏即时变化6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的反应A.低血容量B.心排血量下降C.代谢率增加D.代谢率降低E.心排出量增加61.神志清的MODS病人,心理障碍干预措施A.与病人沟通B.尊重病人人格C.家属的支持D.精神抚慰E.注意监测参数变化62.肠内营养预防误吸措施A.妥善固定喂养管B.取合适的体位C.及时估计胃内残流量D.注意温度E.及时更换喂养管参考答案选择题1.B2.E3.E10.A 11.B 12.D19.A 20.B 21.B28.A 29.D 30.C37.E 38.D 39.B46.D 47.C 48.B54.ABC 55.ABCDE60.ABC 61.ABCD 4.C 5.C13.A 14.E22.B 23.B31.B 32.D40.E 41.E49.A 50.A56.ABCD62.ABC 6.A 7.A 8.B 9.A 15.D 16.C 17.E 18.A 24.A 25.A 26.B 27.A 33.E 34.C 35.A 36.E 42.E 43.C 44.A 45.A 51.A 52.D 53.ABCDE57.ABCD 58.ABC 59.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