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1.用下列实验材料做特定实验,那些是可以成功的()①用韭菜叶片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②用蓖麻种子做脂肪鉴定实验③用卵白做蛋白质鉴定实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B 【解析】此题是要求根据课本实验原理进行拓展和应用,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趋势。
韭菜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并不能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转变成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绿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不宜用这些单子叶植物作此实验材料;后两个实验材料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C. 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D.碘液、斐林试剂【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面粉的成分及性质,面粉的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淀粉没有水解所以没有还原糖。
3.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A. 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做对比B.失败后重做一遍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用D. 留下次实验用【答案】A【解析】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对比,起到对照试验的作用。
4.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C. 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 棕色→绿色→无色【答案】A【解析】这个过程中将斐林试剂加入还原糖溶液中显浅蓝色,反应开始时生成的砖红色Cu2O 与藍色Cu(OH)2混合出现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Cu(OH)2全部被还原砖红色Cu2O 沉淀,故颜色变化为藍色—棕色—砖红色。
5.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将这支试管放进盛开水的大烧杯中B.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C. 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D. 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答案】D【解析】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相当于对试管直接加热,直接加热不容易掌握加热程度时间稍长就会使砖红色的Cu2O转化黑色的CuO,就不能再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了。
通过水浴加热可以保持反应的适宜温度,较长时间观察所需的反应颜色变化。
6.现有如下实验材料:①梨②菜籽③豆浆④苹果汁⑤花生仁⑥鸡蛋清,它们与斐林试剂作用呈砖红色、与苏丹Ⅲ试剂作用呈橘黄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的实验材料分别为( )A. ①④、②⑤、③⑥B.①④、②⑤、③⑥C. ①④、②③、⑤⑥D.②④、③⑤、①⑥【答案】B【解析】梨、苹果汁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形成转红色沉淀,菜籽、花生仁含有大量的脂肪,可以与苏丹Ⅲ试剂作用呈橘黄色,豆浆、鸡蛋清等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7.青苹果汁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A. 青苹果汁含有淀粉,不含有糖类B.熟苹果汁含有糖类,不含有淀粉C.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成单糖D. 苹果成熟时,单糖合成淀粉【答案】C【解析】青苹果汁遇碘液显蓝色,说明青苹果中含有淀粉,而成熟汁能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转红色沉淀,说明成熟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的糖类,所以可以推测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成单糖。
8.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三大有机物的鉴定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 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脂肪滴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均后再加入乙液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10.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被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种子子叶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调焦距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很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A. 反光镜没调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匀C. 显微镜物镜损坏D.细准焦螺旋未调好【答案】B【解析】B是正确的,因为切得太厚会阻挡光线,所以标本一般都是很薄的一层以便观察。
如果切片有薄有厚就会出现有亮有暗的情况了。
10.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被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种子子叶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调焦距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很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A. 反光镜没调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匀C. 显微镜物镜损坏D.细准焦螺旋未调好【答案】B 【解析】B是正确的,因为切得太厚会阻挡光线,所以标本一般都是很薄的一层以便观察。
如果切片有薄有厚就会出现有亮有暗的情况了。
1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少许石英砂,其目的是( )A.研磨充分B. 防止糖被破坏C.防止反应D.无作用12.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是()A.产生气泡B.溶液呈紫色C. 溶液呈蓝色D. 产生砖红色沉淀14.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可以和特定的试剂发生特定颜色反应,从而可以对相应化合物进行鉴定。
下列哪组试剂不能用于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AA.健那绿染液B.苏丹Ⅲ染液C.甲基绿一吡罗红染液D.双缩脲试剂15.在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D①甘蔗的茎②油菜籽③花生种子④梨⑤甜菜的块根⑥豆浆⑦鸡蛋清A.④②⑥B.⑤③⑦c.①②⑥D.④③⑥16.医院确认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及结果是( ) AA. 加入新制的Cu(OH)2,出现红色B.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C. 加入苏丹Ⅲ溶液,出现橘黄色D.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淡黄色17.用苏丹Ⅲ染液检验脂肪,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但要立即观察,否则脂肪颗粒将溶解.能溶解脂肪颗粒的是( ) BA. 染液中的苏丹ⅢB. 染液中的酒精C. 染液中的水分D. 染色反应中的热量18.与硫酸铜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反应能显出紫色的物质是( ) CA. 淀粉B. 脂肪C. 蛋白质D.核酸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BA.双缩脲试剂A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B.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50%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C.所有的蛋白质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苏丹Ⅳ可用来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20.脂肪鉴定实验中,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此是( ) BA.制片—染色—洗浮色—镜检B.染色—洗浮色—制片—镜检C.制片—镜检—染色—洗浮色D.染色—制片—洗浮色—镜检21.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 DA.无色→砖红色(沉淀)B.浅蓝色→砖红色(沉淀)C.浅蓝色→蓝色→砖红色(沉淀)D.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22.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CA.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的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 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成C.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的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 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而成的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23.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 A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24.(多选)下列物质用斐林试剂检测时可能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淀粉25.(多选)下列各组中前项为所鉴定的物质,中项为所使用试剂,后项为所产生的颜色。
正确的是( )A.葡萄糖、斐林试剂、橘黄色B.脂肪、苏丹Ⅲ染液、砖红色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D.淀粉、碘液、蓝色二、非选择题26、(2008重庆理综,21分)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
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____________ ,此结构最初____________ 发育而来。
(2)图示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
糖类在 _______________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 作用生成相对应的。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Ⅱ.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果:答案】I.⑴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子叶;受精卵⑵糖类可转换成蛋白质;氧化分解;转氨基;氨基酸⑶下降,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II.⑴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⑵判断正误a:×,更正:双缩脲试剂A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 b:×,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⑶实验结果: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27. 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
请回答:(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和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_溶液。
(2)用___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答案】(1)双缩脲试剂稀蛋清淀粉酶葡萄糖淀粉(2)斐林(3)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的溶液是淀粉溶液28.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由表可见,温度为70 ℃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