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学业情绪范文

大学生学业情绪范文

大学生学业情绪《大学生学业情绪研究》这本书由马慧霞教授著写,里面谈及了许多关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情和情绪问题。

它概括了目前国内外学业情绪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她主持的“大学生学业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课题,对学业情绪在未来的日子里所遇到的挑战、发展作了分析与预测。

一、学业情绪概述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的对象犹指学生,同时发生在学习和教学活动中。

学业情绪可以以效价和唤醒度为标准进行划分。

但是从国外的研究角度来看,学业情绪也可以按与其诱发事件的时间关系分为过程性情绪、预期性情绪和结果性情绪。

这里简单阐明一下,过程性情绪如学生享受学习生活的情绪(愉快),预期性情绪和结果性情绪可以放在一起,比如与学习生活有关的情绪如焦虑、厌学等情绪。

国内研究则把学业情绪分为这四类:正性高唤醒学业情绪、正性低唤醒学业情绪、负性高唤醒学业情绪、负性低唤醒学业情绪。

当然学业情绪的研究很有意义。

第一、从情绪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首先,深化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其次,在特异的学习情境中研究学生的学业情绪,拓宽情绪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再次,研究学生学习生活中如何驾驭情绪,教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业情绪,增加情绪研究的应用功能。

第二、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首先,丰富和完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其次,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再次,培养学生良好而稳定的学业情绪;然后,有助于教育与课堂的教学设计。

最后,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首先,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良好学业情绪是青少年正常学习的保证;其次,良好学业情绪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再次,知、情、意协调发展是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最后,良好学业情绪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从情绪智力的角度出发,首先,培养和增进良好的学业情绪,然后可以自我管理学业情绪。

总结上面的意义,我们不难发现学业情绪的研究对我们的理论意义很大,同时它又具有实际意义。

第一,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第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三,促进学生正常发展。

同时对于不同的人群,学业情绪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不同。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业情绪只要是丰富而强烈的,两极性明显,具有一定的内隐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稳定性与波动性共存,理智性与冲动性共存,内隐性与外显性共存,不同情况的差异性明显。

二、学业情绪的理论第一、成就目标理论。

它指的是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这里的目标包括两类:掌握目标取向和成绩目标取向。

许多外国人士对此进行研究,其中Pekrun的“控制——价值理论”最具有代表性。

学习中我们往往会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指引我们像一个全新的、更高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取满意的成绩,达到自己原先预定的目标。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成就情绪,成就情绪指的是直接联系着成就活动或成就结果的情绪,它可以分为两类:活动情绪和结果情绪。

就比如说我们在一个活动中我们有时候继续要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同时我们可能还希望活动的结果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但是这种情绪取决于个人与社会的某些因素,比如说个人的成就目标,社会和文化的先前事件,还有人格先前事件,即指控制和价值信念。

第二、归因结论。

它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维度。

但是这一理论偏重于学习结果之后的情绪与学习行为的关系,对于学习和学习过程的情绪与学习行为关系的探讨不足。

第三、考试焦虑理论。

考试时我们往往会面对巨大的压力,即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往往表现为失眠多梦,没有胃口,想上厕所等等。

但这种理论只局限于单一焦虑情绪的探讨,其他情绪与学习的关系如何还有待研究。

考试焦虑对学习和考试造成的影响是双重的,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使学生精力更加集中,知觉更加敏锐,思维更加灵活,对学习和考试具有积极作用。

但考试焦虑过度对学习和考试具有不利影响,它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甚至形成焦虑性人格,进而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1第四、浮流理论。

这种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它主要侧重于讨论考试焦虑与学习的关系,对一些积极情绪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探讨的仍就非常少。

不过它有一个优点就是打破了传统心理学侧重于负面心理研究的范畴,使得学术界开始重视积极心理学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第五、兴趣理论。

第六、自我调节理论。

综观上述有关情绪与学习的相关理论可以发现,无论哪种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

因此,有赖于情绪层面的研究更加深入。

三、一般学业情绪的测量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第144页。

研究学业情绪的方法有调查法、问卷法、教育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投射法。

那我们现实生活中一般会用的就属问卷法。

这种方法就直接又简便。

但是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也是很有讲究的。

它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问卷维度的构建(2)项目库的建立(3)试测与问卷的形成(4)正式取样(5)问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6)问卷编制的特点(7)问卷的进一步验证(8)问卷的应用(9)评价。

国内外人士也做了很多问卷来调查大学生学业情绪。

例如国外的Pekrun,他的学业情绪问卷涉及很多内容。

比如说,它里面研究的关于学业情绪的概念。

同时对此予以研究和测量,这在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当中了开了学业情绪研究与测量的先河。

他的量表编制也是建立在系列研究基础之上的,理论构想独特而全面。

现在的一些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的量表的正确性。

国内的例子可以是董妍、俞国良的《青少年问卷》。

这一问卷采用词表法编写问卷,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显得更加客观,同时搜集了大量的词汇注意到了学业情绪的特殊性,但是并予以一定的删减和改良,但是也哟用一些不足,它没有做到与学生的学业情绪的“对应性”。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份学业情绪的问卷的编制也是需要很多要求和时间的。

四、课程特异学业情绪的测量与研究学业情绪的领域特异性,通常是指学生在特定科目或课程学习中其情绪的联系和差异。

学业情绪的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效果、学业成就、心身健康、个人成长都是重要的,课程相关学业情绪会影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其成就,甚至影响其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在总的学业情绪框架内,课程相关学业情绪是比较具体的。

一个好的学业情绪能够让我们在学习中抱有一份好的学习心态,从而将更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能带动一大串的联系,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学业成就也会随之更加明显。

心身健康和个人成长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五、情境特异与具体类别学业情绪的测量与研究学业情绪的情境特异性指的是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时,处在不同的情境下所产生的学业情绪体验不同。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业情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目前,具体类别的学业情绪研究主要是学业愉快和学业羞愧。

在研究具体类别的学业情绪时要注意对前人实验的方法和结果的借鉴。

六、学业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业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关系中包含许多因素,例如,认知相关因素、学习动力有关因素、意志行为相关因素。

这里涉及到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材料、学习兴趣、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和外部调节。

成就目标和学业情绪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学业情绪对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学习动机对学业情绪还具有预测和调节作用。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的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间接地进行推断,推断出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动机强度的大小。

2有学者认为学业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业能力的认知,是个体在成就情境中对自己的知识和知觉。

也有研究者从评价角度来界定,认为学业自我概念是学生对自己多种学习能力的认识和对学习行为的控制感,代表着学生的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取得成绩的信心程度。

当然我们还未得出一个共同的答案。

不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学生须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来达到自我认识的效果。

七、学业情绪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学业情绪的好坏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同时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学业情绪会增强健全人格的培养,但是反之就会引起不好的情况。

这里可以阐述两种理论,一个是学业应激,还有一个是自我效能感。

学业应激对学业情绪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它直接对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干扰,所带来的负性情绪会损害认知功能。

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和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所具有的对自己有效控制生活诸方面能力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

1977年,班杜拉在其发表的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概念。

3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行为和环境的选择,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影响人们的情感反应模式。

八、总结学业情绪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和机会。

在生活中学业情绪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家庭、教师、同伴。

这几类都是在自己周围的,所以影响因素很大。

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职业和文化程度、期望压力;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亲和力;同伴的评价和关系这些因素都是学业情绪所要遇到的。

但是学业情绪的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它的未来的研究会有很多机2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01,第105页。

3叶映华:《归因与教师绩效评估——基于内隐的视角》,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1,第21页。

遇,同时研究的数量也会加大,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但是由于它的研究历史简短,所以后人的任务将会十分艰巨,需要我们更大的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