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知识点小结

财政学知识点小结

一、市场、财政、国家的关系?市场在经济运行中起主导作用,市场能够自发的调节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如资源配置领域,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等。

但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由于其固有的特点,使其在经济运行中导致失灵。

如对资源配置失效,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市场经济不稳定。

而国家政府能够通过微观和宏观等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从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尤其体现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面。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国家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它们两个互为补充,才能使得国家经济稳定增长。

财政最主要的基本职能是保证经济稳定,而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现象,这就需要国家给予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通过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的配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稳定发展,即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来讲,市场和政府,二者缺一不可。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由此可见,公共财政最大的特点是弥补市场缺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公共财政这支“看得见的手”,去调节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举例说明)资源配置: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

包括:一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是否真正被用得恰到好处,即是否达到最优配置。

收入分配: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目标。

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而对公平的理解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经济公平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

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而财政关注的主要是社会公平。

经济稳定与增长: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实现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政策目标。

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等方面。

1.资源配置职能现在的路灯都是接电线的,社会的资源还没有向太阳能路灯转移,如果政府出钱,把路灯都改为太阳能路灯,那么厂家就会冲着利益把原来生产普通路灯的资源调拔到发展生产太阳能路灯2.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税收,把钱收回来再分出去,例如一方面收取个人所得税,一方面建立最低保障,把有钱人的钱拿一些出来分给暂时穷的人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例如在97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就大力建设国内的基础设施,用的就是财政的钱。

这样稳定了经济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三、市场失效与政府失效?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外部性、收入分配不公平、偏好不合理、经济的不稳定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四、区分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与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五、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纯公共产品一般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其主要提供者应为政府。

政府主要通过无偿征税提供纯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决定的。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

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钱多多买,钱少少买,无钱就不能买。

总之,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

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

六、简述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一、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

对于第一类准公共物品来说:1、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这是公共提供方式;2、由收费弥补,这是市场提供方式。

最终选取哪种提供方式,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

对于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准公共物品,其提供方式要取决于其外部效应的大小.................一般情况下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二、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政府授权经营。

(2)政府参股。

(3)政府补助。

七、试述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工业化→扩大的市场与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财政支出增长经济因素: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密集问题→拥挤等外部性→必须政府解决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 的增长。

八、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性因素。

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

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九、财政支出的分类?见课本或者PDF十、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十一、购买性支出有哪些内容?包括行政、国防支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等,主要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十二、投资性支出与三农支出?P136十三、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表现在:第一、政府作为宏观调控主体,一般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第二、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因此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第三、由于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因此其投资可以安排在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项目,而且也应该将投资集中于那些具有明显“外部效应”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2)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其中生产性支出按财政支出项目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掘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

十四、试述基础设施投资提供的基本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如宇航事业、核电站、战备公路等;三是反垄断的需要,垄断排斥竞争,垄断利润可能是以损害社会福利为代价的。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典型的例子是地方性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如“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就是这种提供方式。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 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这种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十五、转移性支出是什么?政府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以及税式支出。

应该指出的是,政府之所以提供转移性支出主要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十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及改革?十七、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二)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4.优抚安置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强制由劳动者、企业、政府三方共同筹集基金,在劳动者及其家属生、老、病、伤、残、失业时给予的物质帮助。

社会保险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有:①养老保险;②生育和疾病保险;③伤残保险;④医疗保险;⑤工伤保险;⑥丧葬和遗属保险;⑦失业保险。

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公民在其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或因自然灾害,发生其他不幸事故生活困难时,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一种帮助制度。

社会救济是一种公民应享受的基本权利,也是国家和社会必须始终认真履行的最起码的社会保障职责,其目标是克服贫困。

社会救济的资金来源是财政预算拨款或通过税收减免进行的间接补助。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和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

社会福利表现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

目的是改善公民生活,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福利的经费一般由财政负担,社会福利范围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法律和行政办法,根据生产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加以调整。

4.优抚安置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的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的特殊的社会保障项目。

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包括:现役军人,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现役军人家庭,烈士家庭,牺牲、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和其他特殊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