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营运资金管理

第三章营运资金管理

第三章营运资金管理
第三章营运资金管理
第一节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亦称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流动资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置存的资产,是指可在一年以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

流动性很大可在近期立即变现的流动资产,称为速动资产。

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流动负债则是指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必须清偿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
三、营运资本管理的一般政策
1. 营运资本投资战略:中庸型战略、激进型战略、保守型战略。

投资战略流动资产占用

益水平

险水平

进战略
正常需要量高高

庸战略
正常+ 基本保险储备 一般 一般 保守战略 正常+ 基本保险+ 额外储备
低 低 2.营运资本筹资战略 筹
资战略
流动负债比重 收益水平 风
险水平 激
进战略
满足部分长期资产需要 高 高 中
庸战略
满足临时资产需要 一般 一般 保
守战略 满足部分临时资产需要 低 低 3.营运资本战略组合:
筹资
投资
筹资战略(流动负债比
重) 激进(高) 中庸(一般) 保守(低) (流动资产
比重) 激进(低) 最激进 激进 中庸 中激进 中庸

庸(一
般)

保守(高)中庸保守

保守
4.不同营运资本管理战略比较
营运资本管理战略收益水

风险水

最激进战略最高最高
激进战略较高较高
中庸战略一般一般
保守战略较低较低
最保守战略最低最低
营运资本的投资战略包括中庸、激进、保守三种类型;营运资本的筹资战略也包括中庸、激进、保守三种类型;两者的结合,可以得出5类共9种营运资本的战略组合。

除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之外,在进行营运资本的战略选择时,还必须考虑行业因素、规模因素、利息率因素、经营决策因素等。

第二节现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1.现金管理的内容
2.现金管理的目标:现金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现金的持有成本,具体而言:
⑴现金的持有量能满足企业各种业务往来的需要
⑵将闲置资金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现金的持有动机和成本
1. 现金的持有动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2.现金的成本:⑴持有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⑵转换成本;⑶短缺成本。

(降低获利能力,增加机会成本;现金安全性降低,增加管理费用)
三、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1. 成本分析模式:是在不考虑现金转换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对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进行分析而找出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

2. 现金周转模式: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方法。

3. 存货模式:机会成本、转换(交易)成本
现金余额的总成本 :
其中: Q 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K 为有价证券的利息(收益)率; T 为特定时期企业现金的总需要量; F 为有价证券的每次转换(交易)成本;TC 为总成本。

权衡这两种成本,使它们的总成本最低,最佳现金余额的公式:
四、现金的日常管理
1. 现金的回收管理
2. 现金支出管理
3. 现金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1.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是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功能,权衡应收账款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成本和风险,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决策。

2.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
核心是制定合适的信用政策,具体包括:
K TF Q 2*=F Q
T K Q TC ⨯+⨯=2
⑴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⑵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投资决策;
⑶做好应收账款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止坏账的发生。

二、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1.应收账款的功能:促进销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减少存货占用加速资本周转。

2.应收账款的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帐成本。

三、信用政策的制定
信用政策又称为应收账款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管理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一般由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三部分组成。

1.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要求对方必须具备的最低条件(用来衡量客户获得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帐损失率表示,依据坏帐损失率划分信用等。

⑴信用标准的定性分析:
5C评估法,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
(Collateral)、情况(Condition)
⑵信用标准的定量分析-信用评分法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制定信用标准,即确定坏帐损失率,以作为给予或拒绝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依据;二是具体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具体步骤: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计算潜在客户的诸评分项目值、评分、计算综合信用分数;确定潜在客户的信用等级。

2.信用条件
⑴信用条件的构成:信用期限、折扣期限、现金折扣(折扣率、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的区别)
⑵信用条件的选择:净收益最大的信用条件
3.收帐政策:指客户超过信用期限而仍未付款时企业采取的收款策略。

信用政策变更的评估(增量分析法):估计信用政策变更后的增量销售收入,估计信用政策变更后的增量销售成本,估计信用政策变更后的增量信用成本,估计信用政策变更后的增量利润。

第四节存货管理
一、存货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在西方对存货主要采用经济订货量的方法进行控制,它是管理会计和其它相关学科着重研究的学科之一,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趋于成熟和定型化了,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典型的似乎无可置疑的成果。

一般说来,存货是协调供需关系的常用手段。

存货由于需求(输出)而减少,通过补充(输入)而增加。

存货控制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对于特定的需求类型,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补充(什么时间进行补充?每次补充多少?),才能最好地实现存货管理的目标。

由于存货管理中经常以存货策略的经济性作为存货管理的目标,所以费用分析是存货控制和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存货控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货规划(每次订货多少);二是存货策略(多久进行一次订货,这里涉及到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量) 存货控制的基本概念:需求、补充、费用、存货策略。

二、存货的功能与成本
1.存货的功能:防止生产经营的中断;适应市场的变化;降低进货成本;维持均衡生产;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获取规模效益。

2.存货的成本:进货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三、存货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周转期计算法、因素分析法、比例计算法
四、存货经济批量决策
1.假设条件:企业能及时补充存货;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集中到货而非陆续入库;需求确定且存货单价不变;即不考虑数量折扣因素;存货的耗用或者销售比较均衡。

2.计算公式:
其中:Q 为存货的经济批量,A 为存货年需要量,B 为每次平均进货的变动成本,C 为单位存货年度平均储存成本 经济批量为 订货点: 其中,L 为订货期,d 为平均每日需要量。

存在商业折扣情况下的经济批量决策
现实购销活动中,供货企业在销售中对于大批量的订货常常给予数量折扣(即价格优惠),以便吸引客户。

因此,在在确定订货数量时,还C Q B Q A ⨯+⨯=+=2
储存成本进货成本存货总成本C
AB
Q 2*=d L R ⨯=
必须将存货的购置成本考虑在内。

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订货量
年度储存成本=每次订货成本
货次数年度订货成本=年度订材料单价
需求量年度购置成本=年平均⨯⨯⨯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