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研究报告

2019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研究报告

内容目录1. 政策频发围绕三大关键词,医保局成为医疗最大支付方 (4)2.传统医疗信息化建设:未来两年或迎来电子病历、区域医疗与医保信息化建设潮 (7)2.1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核心,未来两年带来超过300 亿市场空间 (8)2.2 区域医疗联动是分级诊疗关键,居民健康卡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核心 (13)2.3“三保合一”更新医保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是医保控费的前提条件 (16)3.医疗信息化的创新变现:看好商保、“互联网+”、辅助诊疗三大领域 (20)3.1 医保为主商保为辅趋势下,医疗信息化与保险合作空间大 (20)3.2互联网医院迎建设潮,“互联网+”盈利模式明晰 (22)3.3 AI 赋能医疗,智能影像或先落地 (25)图表目录图表1:2018 年医疗信息化相关政策整理 (4)图表2:三大关键词解读 (6)图表3:医保局成为医疗最大支付方 (6)图表4:IDC 预测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亿元) (7)图表5:医疗信息化的分类 (8)图表6: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市场接近饱和 (9)图表7:临床信息化系统建设尚不完全 (9)图表8:临床信息化系统建设尚不完全 (10)图表9:电子病历分级标准 (10)图表10:全国三级和二级医院数量(家) (12)图表11:医院子系统的软件造价 (13)图表12:电子病历市场空间测算 (13)图表13:医联体分级诊疗模式 (14)图表14:四种医联体模式 (14)图表15: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架构图 (15)图表16:居民健康卡数据内容框架 (15)图表17:医保费用支出增速较快 (16)图表18:医保覆盖人次(亿人) (16)图表19:各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占比 (16)图表20:医保局成立加速“三保合一” (17)图表21:“三保合一”将带动医保信息化的建设与更新 (17)图表22:医保控费现以复合付费模式为主 (18)图表23:主要医保支付方式比较 (18)图表24:DRGs 试点城市范围与条件 (19)图表25:DRGs 试点城市范围与条件 (19)图表26:实现DRGs 付费的信息化条件 (20)图表27:医保为主,商保为辅是必然趋势 (20)图表28:2011-2020E 健康险保费收入规模 (21)图表29:2013-2017 年中国健康险密度及深度 (21)图表30:国内商业保险的对医保的补充空间还很大 (21)图表31:健康险三个切入口、两个突破点 (22)图表32:互联网医院的范畴被拓宽 (23)图表33:互联网医院数量变化 (23)图表34: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上) (24)图表35: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下) (24)图表36:”AI+医疗”相关政策 (25)图表37:智能影像落地项目 (26)1. 政策频发围绕三大关键词,医保局成为医疗最大支付方政策暖风频吹,围绕三大关键词:电子病历、“互联网+”、医联体。

2018 以来医疗信息化政策密集发布,我们梳理2018 年以来医疗信息化的相关政策,认为政策主要围绕着三大关键词:一、电子病历,卫健委分别在9 月和12 月份发布政策,对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考核。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组织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按时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到2019 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 级以上;到2020 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 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 级以上。

二、“互联网+”,国务院、卫健委分别在2018 年4 月和9 月发布政策,鼓励医院申请互联网医院、支持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推进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医联体通过互联网加速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发展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拓展互联网结算支付服务、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等方面。

三、医联体,医联体建设自2015 年以来就是政策中建设的热点,要求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每个地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1 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

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两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明确到2020 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图表1:2018 年医疗信息化相关政策整理时间政策名称部门主要内容2018 年1 月《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卫健委、中医药局提高诊疗效率,实现配药、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

2018 年4 月《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国家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支持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推进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医联体通过互联网加速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鼓励上级医疗机构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开发智能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医疗健康智能设备等。

2018 年4 月《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卫健委明确二级以上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2018 年6 月《关于做好2018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健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 年,各地要继续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12 类项目。

2018 年7 月《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卫健委、中医药局到2020 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提供移动支付等“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构建包含脑卒中、心血管病、危重孕产妇、外伤等急救流程的协同信息平台。

2018 年8 月《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奇偶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到2019 年,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3级以上,即实现医院内不同部门间数据交换;到2020年,要达到分级评价4 级以上,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通知》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

2018 年8 月《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卫健委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2018 年8 月底前完成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规划;10 月底前完成医联体网格化全覆盖,有效防止城市三级医院“跑马圈地”。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健委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针对医联体牵头单位和多个成员单位进行考核,核心是考核牵头单位医疗资源下沉情况和基层能力提升情况;另一方面,重点考核地方医联体相关配套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医联体建设成效。

2018 年9 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卫健委一是标准管理,明确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管理工作的原则,以及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安全管理,明确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三是服务管理,明确了责任单位在健康医疗大数据产生、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共享、交换和销毁等环节中的职能定位,强化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2018 年9 月《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卫健委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积极作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018 年10 月《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开展网络支付业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财务司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开展网络支付业务。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区域共享网络支付平台建设。

通过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

2018 年11 月《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 年)》卫健委、中医药局到2020 年,500 家县医院(包括部分贫困县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

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

2018 年12 月《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健委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组织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按时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到2019 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 级以上;到2020 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 4 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 3 级以上。

2018 年12 月《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国家医保局国家医保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和医保管理能力的DRGs 标准,并在部分城市启动按DRGs 付费试点。

各级医保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按DRGs 付费试点工作,加快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将DRGs 用于实际付费并扩大应用范围。

2018 年12 月《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卫健委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有利于全面落实实名制就医,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支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更好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作用。

资料来源:医政医保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