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7章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第7章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又如:
某小学为了更有效地训练中年级学生掌握有关 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特对两种训练方法的有效 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四年级学生中,根据智力水 平、兴趣、数学和语文成绩,以及家庭中有无学习 计算机的机会等有关因素都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将 学生匹配成34对,然后把每对学生拆开,随机地分 配到不同的训练组中,经训练后,两组学生考核的 分数如下,问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是否确实造成学 习效果上的显著性差异?
n表示样本容量 表示第一个变量样本方差 表示第二个变量样本方差
对两个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涉及 到两个总体,要考虑到如下五个因素:
样本是相关的还是独立的; 总体是正态分布还是非正态分布; 总体方差是已知还是未知; 总体方差是否齐性; 样本的大小。
第二节
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定义:两个样本内个体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
(一)提出假设
H0 : D 0, H1 : D 0
(二)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在小样本的情况
D D D 2 ( D)2 / n n( n 1)
t
在大样本的情况
D D D 2 ( D) 2 / n n( n 1)
Z
D表示样本的差数平均数或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
D 1 -1 -1 1 4 2 3 0 2 4 -1 2 2 3 4 0 3 76
解:1.提出假设
H0 : D 0, H1 : D 0
2.计算检验的统计量
D 2.2353 0 Z 6.031 D ( D) / n 324 76 34 n(n 1) 34(34 1)
D1 X 11 X 21
(第一次抽样) (第二次抽样) (第三次抽样)
D 2 X 12 X 22
D 3 X 13 X 23
数理统计学的研究表明,假若
1 2
那么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概率分布就是 以0为中心的正态分布:
概 率
0 D1 临 界 值
保留区间0.95
D
临 界 值
学生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X1 86 83 80 75 68 60 56 48 76 77 70 65 62 58 73 90 82
X2 88 80 76 68 65 54 50 43 72 78 68 64 60 56 70 88 81 总和第七章平均数差异的 显著性检验
回顾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差异的假设 检验又叫做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如果某 个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达到了显著 性水平就可以推翻零假设,认为这个样本不是 来自该总体,而是来自其他总体;如果这个样 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 平,则要接受零假设,这时就得承认这个样本 来自该总体。
3.确定检验形式
右侧检验
4.统计决断 Z=2.69>2.33,P<0.01 所以,要拒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由 此得出结论:高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极显 著地优于中年级。
二、独立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两个样本容量
n1
n2
均小于30,或其中一个小于30的独立样本 称为独立小样本。
独立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2 2
S x1 - x 2
(n1 - 1 )S (n2 - 1 )S n1 n2 2
2 X1
2 X2
n1 n2 n1n2
t
X1 X 2 ( X 1 X 1 ) 2 ( X 2 X 2 ) 2 n1 n2 n1 n2 2 n1n2
X1 X 2
D
SD
N
2 S12 S2 2rS1S2 n
(相关样本)
D
2 1
2 2
n
2 1 2 2
(独立总体,r=0)
S S SD n 1
(独立样本,r=0)
12 表示第一个变量总体方差
22 表示第二个变量总体方差
r
S12 S
2 2
表示第一个与第二个变量的相关系数
要实际地判断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是否落入 了零假设的拒绝区域里,需要以该抽样分布的 标准差,即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为依据。
二、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
两个样本平均数差的抽样误差称为平均数之差的 标准误,用一切可能的样本平均数之差在抽样分 布上的标准差来表示。
2 12 2 - 2r 1 2 (相关总体)
关系,这两个样本称为相关样本。
(1)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在试验前后进行 两次测验,所获得的两组测验结果是相关样本。
(2)根据某些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把被试一 一匹配成对,然后将每对被试随机地分入实验组和 对照组,对两组被试施行不同的实验处理之后,用 同一测验所获得的测验结果,也是相关样本。
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 法和步骤:
D2
289 4 121 169 324 225 40 1 81 4
总和
795
710
85
1267
解:1.提出假设
H0 : D 0, H1 : D 0
2.计算检验的统计量
t D D 2 (D) 2 / n n(n 1)
85 10 3.456 2 1267 85 / 10 10(10 1)
一、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两个样本容量
n1
n2
都大于30的独立样本称为独立大样本。 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所用 的公式是:
S x1 - x 2
S
2 X1
n1
S
2 X2
n2
如
假设某小学从某学期刚开学就在中、高年 级各班利用每周班会时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期结束时从中、高年级各抽取两个班进行道 德行为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问高年级思想 品德教育的效果是否优于中年级?
3.确定检验形式 双侧检验 4.统计决断 因为是t检验,所以要根据自由度df=n-1 =10-1=9查t值表(即附表2),找双侧检验的临 界值。
t (9)0.05 2.262
t 3.456 * * 3.250
t (9)0.01 3.250
p<0.01,所以,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 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可得出小学分散 识字教学法与集中识字教学法有极其显著的差 异的结论。
1、方差齐性时
方法和步骤: 如果两个独立样本的总体方差未知,经方 差齐性检验表明两个总体方差相等,则要用汇 合方差来计算标准误,
公式为:
2 2 ( X X ) ( X X ) 2 1 1 2 2 S合 (n1 1) (n2 1)
S x1 - x 2
( X 1 X 1 ) ( X 2 X 2 ) n1 n2 n1 n2 2 n1n2
性别
男 女
人数
25 28
平均数
92.2 95.5
样本标准差
13.23 12.46
解:1.提出假设
H 0 : 1 2
H 1 : 1 2
2.计算检验的统计量
t X1 X 2
2 2 (n1 - 1 )S X ( n 1 ) S 1 2 X 2 n1 n2 n1 n2 2 n1n2
标准差=15,已知两次测验结果的相关系数r=0.72, 问能否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一年的教育,儿童智商 有了显著提高?
解:1.提出假设
H0 : D 0, H1 : D 0
2.计算检验的统计量
t X1 X 2
2 2 SX S 2rS X 1 S X 2 X2 1
n 1 99 101 14 15 2 0.72 14 15 28 1
表7.1 10对学生在两种识字教学法中的测验分数和差数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验组
X1
93 72 91 65 81 77 89 84 73 70
对照组 X2
76 74 80 52 63 62 82 85 64 72
差数值
D
17 -2 11 13 13 15 7 -1 9 -2
D 2 2 2
3.确定检验形式
双侧检验
4.统计决断
Z=6.031**>2.58,P<0.01
所以,要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
设,接受备择假设。
二、同一组对象的情况
例子:某小学在新生入学时对28名儿童进行了
韦氏智力测验,结果平均智商=99,标准差=14,
一年后再对这些被试施测,结果平均智商=101,
2 2 (n1 - 1 )S X ( n 2 ) S n1 n2 1 2 X2 n1 n2 2 n1n2
t
如:
有人在某小学的低年级做了一项英语教学 实验,在实验的后期,分别从男女学生中抽取 一个样本进行统一的英语水平测试,结果如下 表所示。问在这项教学实验中男女生英语测验 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假定方差齐性)
年级 高 中 人数 90 100 平均数 80.50 76.00 标准差 11 12
解:1.提出假设
H 0 : 1 2
X1 X 2 S
2 X1
H 1 : 1 2
2.计算检验的统计量
Z
n1
2
S
2 X2
n2
2
80.50 76 11 12 90 100
2.69
2 2
0.954
3.确定检验形式 左侧检验 4.统计决断 当df=27时,
t( 27 )0.05 1.703
t=0.954<1.703,P>0.05 所以,要保留零假设,即一年后儿童的智 商没有显著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