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化论的错误

进化论的错误

1
科学的见证
一、进化论是尚未证实的假说
地球上的上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这些从来就是人们所关心
的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归根结底可分成两大类:神创论和进化论。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地球上先出现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然后是物种进化。

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它的错误。

(一)、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很早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下面是中学生物教材的一种观点。

根据科学推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

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地球上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绝对不会有生命存在的。

最初的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的而成的。

这种关于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进化过程可以分成下列四个阶段。

(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根据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开始进行的。

请注意氰化氢有巨毒。

关于原始地球的情况都是推测。

地球的历史有几十亿年,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不过几千年,对于几十亿年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人们只能根椐一些间接材料进行推测,很难进行有关地质变化的精确的科学试验。

原始地球的情况到底如何尚无定论。

(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目前只是推测,没有实验证据。

(3)、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目前只是推测,也没有实验证据。

(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从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这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发生。

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验证这一过程。

教材在论述进化过程中,多次用到“根据推测”、“可能”等词语。

根据推测能定人的罪吗?用的是不确定、摸棱两可的话。

最后的总结是: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实验只集中在第一阶段,有些阶段还仅仅限于假说和推测。

因此,对于生命起源问题,还必须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尚无定论。

其实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根本不成立。

有人推算过,从杂乱无章的有机物自然构成有高度复杂、高度严整结构的原始生命的概率几乎是零。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

所谓随机事件,直观地说是指这样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它出现与否具有偶然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它却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即规律性。

所谓随机试验就是指这样的试验,它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试验,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已知的,但每次试验到底是其中的那一个结果预先是不能确定的。

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在每次试验中必然出现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必然不出现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虽然有其偶然性的一面,即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人们还是可以发现它是有内在的规律性的,即它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

随机事件的概率就是用来计量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字,它是概率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排列形式有2051(2.2517998x1066)种可能性,但只有一种排列是牛胰岛素。

如果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6.0444x1015秒),每秒产生100万个不重样的蛋白质,46亿年仅能产生6.0444x1021种蛋白质,还不足以产生一个牛胰岛素。

更不用说是一个生命体了(在现在的条件下,核酸没有酶不能复制,而酶没有核酸也不能产生出来。

故核酸、酶同时产生并形成原始生命根本不可能)。

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础上,这与人的有目的性相矛盾.有谁见过一堆砖头、瓦块、木材等建筑材料自动变成房屋,一堆机械零件自动变成机器?难道一堆杂乱无章的有机物就会自动变成生命体并且有生命?即使按细胞结构做成一个细胞,也不见得有生命。

正如一辆摩托车,如果不发动,它是不会跑的。

(二)、物种起源的进化论
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对这个问题,自古就存在争论。

特创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
2
各种生物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按照特创论的说法,最初创造出多少种生物,现在就只有多少种生物,而且这些生物是都是一次创造出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圣经》的《创始记》第一章。

进化论者则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从先后次序讲,先有生命起源,后有物种起源。

现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尚无定论,就无资格谈论物种起源。

我们暂且撇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来看看物种起源的进化论的错误之处。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最重要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为什么老虎就那么少呢?这是过度繁殖无法解释的。

另外,有些动物集体自杀怎样解释?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但是事实,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

这是为什么?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使后代的数量及剧增加,而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空间等)是有一定限度的。

因此,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在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时,进行斗争。

这种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就叫生存斗争。

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但是,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来呢?这就涉及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遗传和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变异现象。

适者生存生物虽然普遍具有变异性,但是,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

当生物产生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产生后代,而那些与不相适应的变异类型则被淘汰。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的变异被定向积累。

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新类型。

但是,分子遗传学根本不支持上述观点。

根据分子遗传学的观点,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物种。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在自然状态中,对一种生物来说,突变率是很低的。

据估计,大约在一万到一百亿个细菌中才会产生一个基因突变的细菌。

高等生物中,大约在十万到一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并且生物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害的,甚至是致死的(参见生物教学参考书),故不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实现物种进化。

以下用极限推导:
limA(B.η1.η2)n=Alim(B.η1.η2)n =A.0=0
n→∞ n→∞
A——某种生物父代的个数;
B——某种生物父代每个个体的后代数;
η1——基因突变率;
η2——有利的基因突变率;
n——代数
一般人都认为,化石为进化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

其实,达尔文主义的最大困难正是化石的证据。

进化论最大的敌人不是宗教领袖而是研究化石的专家们。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不久,在德国的一个石灰岩层发现一个动物化石,被取名为“始祖鸟”,兼具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特征,被认为是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中间类型。

进化论者为之雀跃,以为进化论已找到了充分的证据。

然而达尔文本人十分清楚,化石的证据显明中间类型的缺失,对他的理论是致命伤。

但他推委于化石记录的不完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