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无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无答案

第Ⅰ卷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发现汉字之美 流沙河
现代散文要做到“两 个结合”:一是 中外结合,对 于外来语,不应 该搞关门主义 ,要 把人家语言的长处以自然合理的方式吸纳到现代汉语中来;二是古今结合,要把文言文和 白话文的长处结合起来,寻找传承优美的现代字需要我们认识 和辨析,因为 其中表达的既包 括智慧,也包括 偏见,文字表达 一种 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
汉字不止是简单的一个符号。比如,“家”这个字的涵义,不是 family, 不是 home, 从古文字上可以形象地看出,它表现的是牵一头猪到这个地方,这就是“家”的含义。远 古时代是男子入赘女子家,男子到女子家是“家”到那里,女子到男子家是“嫁”到那里, 都是动词。这个简单的汉字提示我们,我们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母系制 ,这是一个遥远的 记忆,却通过文字保存了下来。一个“家”就像活化石一样,告诉我们,我们曾经以这种 方式生活过。
B.谦让未遑.也
遑:闲暇
C.冯敬之属尽害.之
害:损害,伤害
D.为赋以吊.屈原
吊:慰问,引申为悼念死者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
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第 3 页(共 10 页)
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 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 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 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 生的称呼,文中指优异的才能。
说到书面语言,如何讲究起来,如何发扬汉字之美,都是要琢磨的。毫无疑问,文言 文已经过时。现在网络上有人用文言文改写歌词,用文言文写写幽默的文章 ,那都只能算 是游戏,没有多大的意思。文言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至于白话文,有它的长处,也有天 生的短处,长处是便于普及文化和思想,短处是作为一种文学性的语言文字 ,很容易单调 和贫乏。我提倡的是一 种现代散文, 它应该满足“两 个结合”:一是 中外结合,对于 外来 语,不应该搞关门主义,而是要从人家的语法、词汇、句型中学习长处,转化成现代汉语 的通顺的、通俗的方式,吸纳到现代汉语中来;二是古今结合,要把文言文和白话文的长 处结合起来,寻找传承优美的现代文学语言的方式。
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 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超迁:越级提拔。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古代表示官职提 升的还有“擢”“陟”“除”等。 D.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 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
第 4 页(共 10 页)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然后完成 10~11 题。(8 分) 最后的飞翔 宫玺
一只受伤被缚的鹰 终于挣脱绳索 奋力飞上天空
然而绳索撕去了它的一条腿 鲜血淋漓 心肝如迸
为了最后的飞翔 它聚集起周身的力量 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剧痛
盘旋着,盘旋着 一圈,一圈,一圈…… 向大地倾洒着无尽的柔情
我很喜欢“认字” 这个说法。以 前,娃娃读书先 学的就是认字,“小学”是一门 非常 重要的学问。后来的大学中文系也一直把《说文解字》当作一门基础的课程来教。现在对 “认字”的重视程度大 不如从前了。“认字”就是了 解清楚一个字的 形、音、义,知 道它 的演变。比如“臣”这个字,多少人把它解释成一个人跪着把背弓起,以取“臣服”之意。 实际上,“臣”最早在 甲骨文里的形 象,是一只眼球 凸出的眼睛,它 的意思是瞪大眼 睛, 是“瞋”的意思。从前的君主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了,因此要派不同的人去管理不 同的事情,去睁大眼睛管理,不是在那里打瞌睡,后来“臣”就成了一种身份,以至于不 得不另造一个“瞋”字去表示瞪大眼睛的意思。不把这些演变了解清楚,就无法给别人解 释“臣”的意思,了解清楚了,才谈得上认识“臣”这个字。
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
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4.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撰写
成都七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期高 2019 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第 4 页至第 10 页,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山河将收留它的毛羽和血肉 蓝天将拥抱它不死的魂灵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的第一节极力 营造一种悲凉 沉郁的氛围,一 只鹰受伤而又被 缚,让这只鹰的 命运 显得凄惨而令人唏嘘。 B.“绳索撕去了它的一条腿”运用比拟手法,化被动为主动,展现出绳索对鹰的阻碍和摧 残,同时体现出鹰为了飞翔,付出了惨重代价。 C.挣脱绳索的鹰最终 的结局是其残 躯被山河收留, 其魂灵被蓝天拥 抱,主要体现了 山河 蓝天对鹰的怜悯。 D.本诗中的鹰,之所 以能强忍身体 剧痛,挣脱绳索 ,一圈一圈地翱 翔于蓝天,根本 原因 是它对禁锢自己的绳索的控诉。 11.请分析全诗主要表达了哪些感情?(5 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 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 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 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 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
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
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
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
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 ,定官名,
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
四、(2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3 题。 天才徐志摩 余杰
①1933 年 11 月 19 日午后 2 时,一架司汀逊式小型运输机展翅北飞,把它的身影投射 在深秋斑斓的大地上。忽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雾铺天盖地,飞机顿时迷失了航向。经过 几分钟艰难的飞行,飞 机撞到了泰山 北麓的白马山上 ,“轰”的一声 巨响,紧接着一 团冲
我们的母语形成我们的文化,中国人的灵魂就在汉字里,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 产。它使得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都还保留着我从哪里来的印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不止是简单的 一个符号,它 就像活化石一样 ,告诉我们过往 的生活方式,过 往的 历史,遥远的记忆。 B.作者认为理想的现 代散文,要中 外结合,吸纳外 来语言的长处; 还要古今结合, 寻找 传承优美的现代文学语言的方式。 C.白话文,有它的长 处,也有短板 ,便于文化和思 想的普及是其长 处,短处则是作 为文 学语言,容易单调和贫乏。 D.汉语形成的文化, 已融入国人的 灵魂,是祖先留 下的精神财产, 使得每一个中国 人的 记忆都还保留着从何处来的痕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核心内容就是了解清楚一个字的形、音、义,知道它 的演变。 B.对汉字“臣”的误 解,其主要原 因是没有搞清楚 字形的演变,这 样就无法准确地 给别 人解释“臣”的意思。 C.之所以对汉字充满 感情,在于汉 字的内涵,汉字 不是由简单的笔 画构成,而是表 达了 一种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 D.现在对“认字”的重视程度大不如从前了,大学生能够了解一些文字学的凤毛麟角,充 分表明了学习古文字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字需要秉持开放 的态度,汉字 是传统文化的基 础,在此基础上 才能放心去吸收 世界 各国文化的长处。 B.作者提倡“认字”,提倡学古文字,对当前认字状况深表忧虑 。汉字文化是传统的基础, 丢不得,所以要固守我们的传统。 C.用传统的文字学来 解释汉字,最 大的用处是使我 们认识到,汉字 是有道理的,不 仅是 有道理的,而且还有文化内涵。
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