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所以其城市化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
法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城市发展史的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在其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关键词:法国城市化中国启示作为传统的农业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83%,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
经过漫长的百年的发展,法国实现了城市化。
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应积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虽然中法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情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法国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体验了各种酸甜苦辣,其中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深刻的教训,我们也要引以为戒。
一、法国的城市化历程法国最早的城市兴起于高卢——罗马时代,在11——14世纪又形成了第二批城市,16——17世纪兴起了第三批城市,在法国土地上已形成了稠密的城市网。
工业革命后,工厂的生产技术有了进步,生产规模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根据法国教授菲利普·潘什梅尔的研究,法国城市化始于19世纪30年代,城市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化进程缓慢,经过世纪的发展,法国的城市人口增加到占全国人口的30%左右。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是法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经济重建的需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城市化基本实现。
(3)20世纪50年代至今:法国的大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达到75%左右稳定下来,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二、法国城市化历程中的独特性1、农业的发展是法国实现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最先体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在物质基础上,农业、农村的发展不仅能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生产、生活资料,满足大量人口的需要,而且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法国是西欧最大的农业国,农用地面积达3200多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0%左右。
战后法国农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扶植,1955年颁布了农业法,1960年8月颁布了的农业指导法,同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措施。
因而到60年代中期以后不仅逐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而且改变了农业结构,使法国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
(1)鼓励和支持土地集中。
成立土地整治和农村建设公司等机构并且赋予他们优先购买土地的权利,政府直接干预市场,购买没有生命力的小农户的土地,转卖给有生命力的农场主,以扩大农场的经营规模。
设立“调整农业结构社会行动基金”即离农终身年金,对自愿停止农业活动的上了年纪的农民在今后的一生中给予退休补足金,用于促进土地的调整。
这项政策的实施,表明了法国政府开始鼓励农民离开土地,逐步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是法国农业政策的转折点。
(2)调控市场,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保护农民的利益。
早在1953年,法国政府就建立起三个干预公司:家畜和肉类业公司、奶业公司以及国家土豆也公司。
这些机构在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低于最低价格时收购农产品,高于最高价格时出售农产品,而当农产品的价格位于这两种价格之间时就让其自由活动。
同时,法国政府非常注意调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平衡关系,让其随市场经济规律运动,而不是用行政的手段人为的制定农产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农民获得了应有的收益,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面也使得工业产品的价格在农民看起来不是那么的高昂,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
2、公正合理的征地制度是法国实现城市化的用地保障土地是有限的,发展是无限的。
土地问题会伴随一个国家的整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城市化过程。
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用地,保护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有需要限制用地,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城市化首先是城市空间和人口的扩张,土地问题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一个最直接和关键的环节,始终是制约城市化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核心因素。
目前,法国是世界上征地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法国征地制度的雏形早在大革命时期和第一帝国时期就建立了。
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七条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事先在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这条法律确定了征地的基本原则即合法认定公共需要和事先公平补偿被征收人的损失。
法国的征地制度有四个鲜明的特点:(1)征地主题相对宽泛。
征地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具备条件的公益性法人以及具备条件的公司、事业单位等。
(2)征地程序完备。
一方面,法国的征地审批制度极为严格,包括申请、调查和批准三个阶段;另一方面,法国还从司法程序上保护被征收人的利益,对于征收决议不服的可以向专门的法官提起上诉。
(3)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4)对征地行为的公共利益的认定极为严格。
法国队公共利益的认定实行司法监督程序,行政法院可以受理越权起诉,审查公用征收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
这种司法审查的途径监督行政机关行为,较之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更为公正、更为有效。
正是由于有了公平公正合理的又符合人民要求的征地制度,法国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又不至于因为剥夺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是法国实现城市化的前提汤姆逊曾指出,城市的结构、它的用地范围的扩展,城市生活的方式和特点以及城乡之间差别的消失,等等,全都跟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质和质量有关。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是连接城市之间、城市各个角落的筋脉。
法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把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大大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在城市内部,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道路规划合理,方便快捷,同时为了解决城市堵车问题,法国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为生活在城市内部的人们出行提供巨大的便利。
巴黎大区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公共交通体系,包括地铁、地区铁路快线、铁路郊线、轻轨、渠化公交线、公交车、租车等,与这些公共交通相衔接的接驳交通的设计科学合理,居民能够便利的利用各种交通到达任何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4、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口融入城市,最终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
为了使城乡能够协调发展,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种以市镇联合体为地域单元的地方城市管理模式,把全国划为国家、大区、省、市镇四个层次,为每个层次都制定出总体规划,以总体规划为指导,确定各个行政区划单元的发展。
其中大区构成了法国重要的行政区划单元,巴黎大区是法国22个大区之一,也是法国人口最多的大区。
法国空间规划的核心内涵就是以综合的观点来看待国家和整个地区的发展,以总体规划来确保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在总体的综合规划之下,巴黎在巴黎大区中的中心地位愈加凸显,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巴黎大区的城乡一体化也获得良好发展。
现在的巴黎早已不是20世纪60年代那个城乡分割的巴黎,而已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大都市区。
5、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今的法国不但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独具魅力的国度。
20世纪初,法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制定并不断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设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并逐渐把保护单个的文化遗产发展成为保护整个历史文化区,保留了众多的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街区。
更为重要的是对公民的教育,在法国,从最底层的流浪者到身居高层的政府官员,都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荣,以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耻。
由于法国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特别注重保护文化遗留物,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巴黎是一个拥有历史古迹、艺术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实践证明,高度城市化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不矛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能为一个国家创造大量的旅游外汇收入,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三、法国城市化历程对中国的几点启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过,21世纪影响世界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一是中国城市化。
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仅只有10.60%,城市总数136座;1978年改革开放时,中国的城市化率是17.90%,城市总数是193座;但到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46.59%,城市总数已达655座。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要发生一个巨大的转折:城市化率将首次超过50%!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法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也可以为我们提供诸多借鉴。
1、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观念,实施科学具体的符合农民诉求的措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以计划经济的手段强行的使农业的资金向工业化的方向集中,即所谓的“剪刀差”。
“剪刀差”让农民付出了6000亿到8000亿的代价,直接造成了农业、农村、农民的积贫积弱。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农业作为支持,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农业、农民在城市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推进城镇化作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途径。
但是理性的政治关怀与科学的具体措施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发展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还面临着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制度的约束。
我们应该吸取法国的经验,在城市化过程中,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而不是脱离我国实际的政治政策。
2、规范征地行为,保护农民利益土地是有限的,土地这一特性决定了土地问题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国广大官员对于城市化的理解过于简单,把城市化单纯看成是拆旧城建新城,扩大城市规模,现在中国的每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到处都在施工,每天都有新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
征地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那么这些地要怎么去征用就值得思考了。
当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剪刀差,城市从农村剪了8000个亿,那么未来的土地剪刀差,如果以每亩地国家征用再出让仅获利10万来算的话,未来1.5亿亩农地进城,将给城市带来15万亿的预算外收益,这相当于粮食统购统销时代剪刀差的20倍,土地收益完全与农民无关,突出表现在城中村问题上,由于征地、拆迁造成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
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加公平合理的征地制度以及征地监督机制,让农民能切切实实的从土地升值中获得自己应有的收益,而不是以行政手段强行“掠夺”农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