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时4 光现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时4 光现象

例6
[原创新题]小星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如图所示,则看到的是电子钟 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此时的时间为 10:51 .
•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帮 •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实验3 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实验帮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满分归纳
设计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帮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满分归纳
3.从纸板前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的原因(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实验结论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帮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一题通关
【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利用平面镜、可向后折的纸板、量角器、激光笔和几种 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中考
2021
物理
江 西
中考帮
第一部分 江西中考考点过关
课时4 光现象
目录
考点帮
图片帮
方法帮
实验帮
真题帮
考点帮
• 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 • 考点2 光的反射 • 考点3 平面镜成像 • 考点4 光的折射 • 考点5 光的色散
考点帮
课标要求
•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得分指南
在发生光的折射时,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大于其他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 夹角,即折射现象中,空气中的总是大角.
考点帮 考点5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光,它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 . 3.看不见的光
考点帮 考点5 光的色散
实验帮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题通关
(2)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 观察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3)将点燃的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大小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大 小不变”). 【分析与论证】 (1)若把点燃的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 未点燃的蜡烛,都无法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则其原因可能 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
2.光的折射规律 (1)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 (2)异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两侧.
考点帮 考点4 光的折射
(3)角不等: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 角 小于 入射角(特例: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不变 ). 3.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例4
[2020泰安中考]人在水面下看到岸边景物的正确光路是
(C )
方法帮 考法2 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及光路图
提分技法
光现象作图要点 1.实际光线、实像用实线,法线、实际光线的延长线、虚像等用虚线. 2.光线要带箭头,箭头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方法帮 考法3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例5
[2020天津中考]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2 m; 若她远离平 面镜,镜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3.应用:穿衣镜、潜望镜(由两块平面镜组成)、塔式太阳能发电(利用平面镜 的 反射 作用,将太阳光会聚). 4.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扩大视野;其应用有汽车观后镜、路口反光镜等. (2)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应用有太阳灶、手电筒、大型反射式望远镜等.
考点帮 考点4 光的折射 1.图示
实验帮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满分归纳
交流与评估 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2.实验环境暗一些(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更明显) 3.玻璃板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否则像与物无法重合)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像距等于物距;③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④所成的像为虚像.
实验帮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红外线: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 特点: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 应用: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照相机、拍摄“热谱图”等. (2)紫外线:我们把紫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紫外线. 特点:能杀菌,具有荧光效应. 应用:验钞机、紫外线灯等.
图片帮
图片帮
1.人们常用“井底之蛙”来形容那些眼界狭窄的人.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井 底之蛙眼界小的主要原因是光的 直线传播 ;井越深,井底之蛙的观察范围越 小 (选填“大”或“小”).
A.“池水映明月”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潭清疑水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一叶障目”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方法帮 考法1 光现象的辨识
例2
[2020重庆中考A]如图所示,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C)
方法帮 考法2 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及光路图
例3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60° .若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 时针转动5°,则反射角为 65° .
图片帮
4.[原创新题]如图所示,要想叉到鱼,应瞄准 鱼的下方 ;若改用激光照射,要想照 射到鱼,应瞄准 鱼 .(均选填“鱼”“鱼的上方”或“鱼的下方”)
方法帮
• 考法1 光现象的辨识 • 考法2 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及光路图 • 考法3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方法帮 考法1 光现象的辨识
例1
[2020甘孜州中考]生活现象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实验帮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一题通关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AB 垂直 放在平面镜上.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
则EO与ON的夹角i是 入射角 (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
(3)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ON. (4)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2.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可折转纸板、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反射角的大小) 进行实验 1.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及目的(相互垂直,用于验证三线共面)
实验帮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满分归纳
2.此实验可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操作,便于清晰地看到激光的光路 3.将激光笔紧贴着纸板,使入射光线呈现在纸板上 4.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分析与论证 1.可折转纸板的作用(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2.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光路可 逆)
一题通关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 (1)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拿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一直在蜡烛 A (选填“A”或“B”)侧观察直 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序号
∠i
∠r
1
30°
30°
2
45°
45°
3
50°
50°
实验帮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一题通关
(5)以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 不能 (选填 “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OF. (6)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方向射到O点,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 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分析与论证】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1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燃烧的蜡烛、发光的电灯、萤火虫等,称为光源. 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2.光线:带箭头的直线,用来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引入光线,用到了理想模型法. 3.传播:光在同种 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不同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 3×108 m/s. 5.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手影表演等. 6.应用:激光准直、站队看齐、瞄准射击等.
考点帮 考点3 平面镜成像
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特点 (1)虚像:所成的像为虚像,即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等大: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 (3)等距: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 (4)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可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 对称 ”.
考点帮 考点3 平面镜成像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原创新题]如图所示,小迷糊正在台灯下看书.书上的字 不是 (选填“是”或“不
是”)光源;书上的字能被看到,是因为灯光在书上发生了 漫 (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
图片帮
3.[原创新题]如图所示,小迷糊正在镜子前梳洗.他用手捏住自己的右耳,则镜中的 “他”捏住的是 左 (选填“左”或“右”)耳,他看到的是自己的 虚 (选填“实”或 “虚”)像.
考点帮 考点2 光的反射
1.图示
2.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同一平面内 . (2)异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 两侧. (3)等角: 反射 角等于 入射 角. 3.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可逆 . 4.反射类型: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实验帮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题通关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玻璃板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 . (3)实验应该选择较 薄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4)为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 暗 (选填“亮”或“暗”)一些. (5) 用 方 格 纸 取 代 玻 璃 板 下 面 的 白 纸 进 行 实 验 , 这 种 做 法 的 优 点 是 方便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 【实验拓展】将蜡烛以0.5 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移动时,像会以 0.5 cm/s的 速度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