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民主管理的几点认识
摘要:文章从明确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着重分析、阐述了基层民主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基层民主管理应当注重群众性、公开性、原则性、多样性。
要创造条件,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应有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基层;民主管理;落实;作用
基层民主管理是职工依照法定程序,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管理、行使民主权利的活动。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让工人“参与管理,实现管理民主化”。
尤其在目前重组改制的新形势下,坚持和加强基层民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基层民主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提高认识,明确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
只有领导干部充分认识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才能坚持和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坚持基层民主管理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方针的最直接手段。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方针。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体现了工人阶级群众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尊重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主要是认真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落实职工的各项民主管理权力。
坚持基层民主管理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坚持基层民主管理,充分体现了职工主人翁地位。
职工在企业中既是管理者又是操作者,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更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因为工作目标、各项措施都是“自己”制定的,这样,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会“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而且必须干好。
另外,企业的任何决策最终都要由全体职工去实施,让职工参与管理,了解决策过程,更会增加职工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
坚持基层民主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所有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
目前,我们石油石化企业重组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的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应
变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决策质量,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职工群众的参与管理。
因为职工群众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有条件提出切合实际、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坚持基层民主管理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行为通过民主管理的形式制定以后,因为它是职工自己参与制定的,符合职工大多数人的意愿和企业的管理行为,这就增强了职工的自我约束能力,使被动约束成为自动约束,在执行过程中,就避免了干部与职工之间的抵触情绪和矛盾,促进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强化落实,基层民主管理应做到“四个注重”
民主管理,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注重群众性。
所谓群众性就是基层民主管理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多数人的意愿。
基层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决议形成的过程中要按程序层层讨论,同时,在代表指标的分配中要注重从职工各个层次中推选代表,如老年职工代表、青工代表、女工代表、技术工人代表等,职工代表的层次尽可能多一些,这样,代表所表决的事项就能代表全体职工的意愿,否则,如果代表的层次较少,就不能充分反映全体职工的意愿,基层民主管理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
在具体的工作中如果我们注重了群众性,那么,形成的决策和各项措施就会顺利实施,达到工作要求和标准,否则,各项措施不但不能顺利实施,还会引起职工的抵触情绪。
因此,基层民主管理要注重群众性,打牢群众基础。
注重公开性。
所谓公开性就是通过职工代表形成的决议、制定的措施要及时通过职工代表或利用其他形式向全体职工讲清楚,使全体职工都了解、明白。
在决议的形式、措施的制定过程中毕竟是大多数职工没有直接参与,而是通过自己推选的代表形成的,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还有少数职工有不同意见和建议。
对此,要通过职工大会、公开栏等形式或通过职工代表直接向全体职工讲清楚,讲明白,达到思想和认识的统一,避免矛盾的出现,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注重原则性。
所谓原则性就是职工的意愿和政策法规相背离或抵触的时候,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并及时向职工做好解释引导工作。
职工参与管理、行使权利不是无原则性的,还有一个集中的问题。
由于受自身素质、政策水平和对问题的认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职工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与有关政策法规相背离、相抵触或是不切合实际,这时,我们要及时加强政策引导,做好解释工作,使形成的决议、制定的措施,不但代表职工的意愿还要符合政策法规的规定。
否则,就会出现工作失误。
注重多样性。
所谓多样性就是在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民主管理工作还要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进一步延伸。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职工代表不但代表职工的意志,还受职工的监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充分的民主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我们在执行这一制度的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采取其它各种形式,保证职工的权利行使。
一是政务公开制度。
目前各行各业都采取了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比较直接,不但使职工的管理作用得到发挥,也使职工的监督作用得到发挥。
二是座谈会制度。
如涉及到部分人的利益时,可以召集他们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恳谈会、协商会制度。
职工和干部相互协商,通报情况。
四是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一次,经领导讨论后,逐项答复,这也能起到较好效果。
五是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
领导专门听取个别人的建议和建议,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职工权利的落实。
三、夯实基础,确保民主管理发挥作用
基层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创造条件,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应有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领导者要树立群众观点,高度重视基层民主管理,并把民主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民主管理不是可有可无的,必须高度重视并坚持民主管理。
职工群众是否处于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是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的根本区别。
尤其在目前重组改制、深化改革过程中,企业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可以发生重大变化,但职工主人翁地位不能变。
我国《企业法》规定:“国家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职工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这就决定了办好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同时,职工群众是企业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各级领导干部要相信,办法就在群众中。
另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和问题会随时出现,通过强化民主管理,让职工参与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便于统一思想认识,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注重提高职工素质。
职工群众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主体,要使职工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为企业献计献策,其素质是关键。
在坚持民主管理过程中,既要组织、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又要注意引导职工从整体利益出发,积极支持基层干部依法行使职权。
所以,要注重职工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职工对自我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足,总认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被重视,所以,在表决时只是“举举手”,处于应付状态,这就失去了民主管理应有的作用。
因此,坚持民主管理必须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
健全参与机制,增强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尤其是让职工参与企业的重大
决策,这是职工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一是要强化职工群众在决策体制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决策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领导决策形成合力,共同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负责。
二是要让职工享有重大问题的知情权。
三是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落实职代会的职权。
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保障民主监督渠道畅通。
民主管理的涵义一是参与管理,二是参与监督。
职工参与监督不但是职工的权利,也是保持企业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最有效的措施。
因此,企业领导干部要时刻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一是在领导干部的考核上让职工参与,建立职工群众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干部考核制度;二是对职工关心的热点和敏感问题让职工监督,如工资奖金发放、职工福利等。
三是领导干部的作风让职工监督。
只要民主监督的作用得到落实,那么,职工的民主管理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