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包含了发生在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之间的故事,其中包含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故。

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了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这篇说课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一起来看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说教材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熟悉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一、怎样学习文言文;二、掌握和使用工具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高二语文必修④第四单元,是基本篇目、讲读课文。

作为《史记》中著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得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

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

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

虽然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但作为语文教材,我以为不宜只注重其故事性,因为以事实和事理来把握历史,那是历史教学的任务;而应该充分挖掘文本,感受其文学魅力。

二、说学情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首先存在认识和能力上的个体差异。

其次,普遍存在困于口问题,学生没有说的习惯,只一味地记,可这不意味着他们想不到。

想得到未必说得出,说得出者必定能想得到。

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因此,让学生说,势在必行。

这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目标㈠德育目标以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感染学生。

例如欣赏和学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卑不亢、宽容谦让。

再如辨别廉颇有自尊心还是嫉妒心,正确认识自尊心对个人成长的价值等。

㈡能力目标,包括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1、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认识其各方面的文学魅力,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能较准确灵活地用古代和现代汉语模仿人物对话,再现或表现其神态、内心。

3、能大体口译或复述故事,准确推断所蕴含的意义。

有人说: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

基于对口才的重要性认识,也鉴于本人此前在教学中的缺陷,我准备在本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重中之重。

即以欣赏文本得文学价值为基础,其间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而以语言训练贯穿始终。

根据上述目标,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下:㈠重点:口述故事,赏析重要语段的涵义,分析人物性格。

㈡难点: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四、说教法和学法㈠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读十分重要。

古文尤其要注重诵读。

诵读,方式多样,效果各异。

我将采用集体朗诵和分角色朗读两种方式。

本文篇幅较长,不宜在单课时内通读全文,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根据内容特点,我将以故事为单位,引导学生朗诵。

集体朗诵相对完整的文段,以掌握字音、句读,了解故事梗概。

分角色模仿人物对话,理解其用意,以便揣摩出人物内心感受。

㈡问答法(或问题式学习),学生质疑、对抗。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策略,而且是目前使用普遍而有效的策略。

在这种策略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最应该体现。

而问题的设计或提问的技巧将直接影响引导的成效。

此前,我一直走入一个误区:以为高浓缩、高难度的设问等于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等于有效的引导。

结果在课堂上,屡屡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究其原因,一是违反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跳跃性大,致使学生出现思维断层;二是忽略学生个体认识和能力差异,热情地提问反而出现了能者扬之,困者抑之的后果;即使对于能者,在连珠炮式的追问下也十分尴尬。

因此,我认为问答式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些原则:⒈与内容或结构同步。

体现为引导学生简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每个学生奠定深入学习的基础。

⒉由易到难,由表及里。

发挥个体差异的积极作用,成就不同的成功感。

⒊适量提问,鼓励尊重。

对同一个学生,最多连续提问三次,之后询问其是否愿意继续,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层层深入,适合程度不同的学生,能者多答,困者少答,各有收获。

最关键的是教师在有效引导中,成就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

当然任何一节课教师都无法预设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实际课堂中,随着师生之间思维的发展,往往很多问题是随时生成的,而无论怎样,上述原则都适合。

五、说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知识链接(一)作者和《史记》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①家学渊源。

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

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②广泛游览,实地考察;③艰难发愤。

武帝天汉三年,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仗义执言极言李陵降敌是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身心重创发愤著《史记》。

关于司马迁的名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五十二万多字,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书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典。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情况;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背景材料1、时代背景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

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

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

2、《韩非子和氏》(节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三、听录音、点读、分组读、齐读,纠正字音、句读读准下列加点的字音穆公( ) 避匿( ) 缪贤( ) 汤镬( ) 虽驽( )肉袒( ) 盆缶( ) 案图( ) 可予不( ) 渑池( )诈佯( ) 列观( ) 皆靡( ) 传舍( ) 甚倨( )不怿( ) 衣褐( ) 睨柱( )四、自读课文,疏通大意,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各用4个字概括文章故事。

五、完成《金榜》基础自主学习,整理课文的①通假字②一词多义③实词的活用④古今异义词⑤文言特殊句式五、再读课文,参照注释翻译课文,归纳翻译古文的几原则:⑴⑵③第二课时研读文段,合作探究一、研读1-2段1、文章开头交代廉颇、蔺相如的不同出身,有何作用?二、研读3-13段故事,明确蔺相如是如何使不辱于诸侯的。

1蔺相如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场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2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进行了哪三个回合的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三、研读14-17段故事,明确蔺相如是如何维护国格的。

1、此故事中作者设置了多处对比,请列举出4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2、廉颇在本事件中做了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性格?四、研读17-21段故事,明确蔺相如是如何顾全大局的。

这则故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请联系课文具体说明。

五、小结全文。

一.主题思想:本文通过( 完壁归赵、绳池之会、将相和欢 )三故事,赞扬了蔺相如( 智勇双全的品质和宽厚待人、顾全大局的风格 ) ,也赞美了廉颇( 负荆请罪的优秀品质。

)启示我们( )。

二、人物刻画1.选择3个( 典型 )事件刻划人物。

2.在( 矛盾冲突中 )刻画人物。

课文中有两类矛盾,一类是( 赵国与秦国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敌我矛盾;另一类是( 廉、蔺的矛盾 ),这一对矛盾是内部矛盾。

两类矛盾纵横交错,互相影响。

最后( 在共同对敌 )的前提下,内部矛盾得到了解决,廉蔺的性格品质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3.用( 个性化 )的语言刻画人物。

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例如( 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服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

总之,词锋犀利,刚柔相济,但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形象。

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错改过,负荆请罪时所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一句,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4.运用( )手法侧面描写人物。

三.选材典型,剪裁精当,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件,对于已选材料作者又精心裁剪,明写、详写了人物( ),暗写、略写了人物( )。

同一故事中也有详略安排,如().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人,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

六、练习-语言应用1.运用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成语(至少4个),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字。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价值连城怒发冲冠刎颈之交2、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学习下面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给我们本期所学的某一名著写一段推荐词【《论语》推荐词】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

它用智慧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用教诲铸造了一柄柄坚利的斧。

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作用。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它是西方文学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

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诗歌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

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性、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