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0章 约翰·穆勒(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
第10章 约翰·穆勒(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
穆勒父子供职过的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
• 2.穆勒的国家适度干预学说。 • 穆勒对国家干预的基本态度是,只有在带 来很大便利的情况下,干预才是可行的。 他把政府职能区分为“必要职能”(或“一 般职能”)与“任选职能”。穆勒将政府干 预划分为命令式和非命令式两种形式。 • 穆勒阐述了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关 系。他认为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这是因为 对于相应的事物,个人比政府具有更直接 的利害关系,因而应具有自由选择、自主 决策的权力。同时,不干预原则也有七种例 外情况。
杰里米· 边沁的功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哲学
杰里米· 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 是英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和功利主义学说的 创始人。其代表作是《道德与立法的原理》 (1780、1789修订)。 边沁的功利主义在享乐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伦理 学原则,即应该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促进最大多 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提出,要根据某一行为本 身所引起的痛苦与快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 的善与恶。他认为快乐与痛苦的关系需要被量化, 也就是他所说的“幸福微积分”。
10.5 穆勒的社会主义思想
• 穆勒关于合作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 • 穆勒坚信,随着工人们的自我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依附性 劳动的组织连同其工资制度将让位于新的社会安排──合 伙制企业。这种合伙关系包括两种形式:劳动者与资本家 合伙经营,或者劳动者之间的合伙经营。他并且对这两种 形式进了实例分析。穆勒更加倾向于后者,他不仅看重工 人合作制的生产效率,更看重它所引起的社会道德关系的 新变化,这种变化将会提高劳动者的尊严,使社会变得更 加人道化。
• 2.折衷主义的经济学体系
•
•
(1)穆勒建立了一个折衷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斯密等人的 理论学说,并调和了这些思想。 (2)穆勒去掉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悲观主义色彩,将经济学拯救出“暗淡的 科学”。他认为,社会的弊病完全是由于社会分配制度造成的,与社会的生 产方式无关。由此,提出他的改良主义学说。
• 1.功利主义学说
• • (1)穆勒认为,重要的不仅是快乐的数量,而且也应包括其质量,某些类型 的快乐比其他类型的更加理想和有价值。他不仅对快乐进行区别估价,而且 对于享受快乐的当事人也加以区别。 (2)穆勒提出了明确的利他主义思想。他将那种在无外力胁迫下为了最大多 数的幸福自愿作出的牺牲称为人类最高的美德。
• 3.分配理论。
• (1)穆勒赞同工资基金理论,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劳动的 供求关系。但他后来又提出,劳动的价格不是由工资基金的 数量决定,而是劳动的价格决定工资基金的数量。 • (2)在利润问题上,穆勒借鉴和扩充了西尼尔的节制论。他 把总利润划分为三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 • (3)在地租的问题上,穆勒基本上沿袭了古典学派的地租理 论。
10.4 政治经济学的动态理论
• 在《原理》的最后两编中,穆勒分别研究了经济发展 和政府这两个问题,并将其称为“政治经济学的动态 理论”。 • 1.经济发展及其结果 • 穆勒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 程。他从人性论出发,批判奴隶制和封建制,认为它 们违反人性,因而必然灭亡。他概括了社会经济发展 所具有三个特征。 • 穆勒认为,人类社会将处于静止状态。他对被当时大 多数人认同并向往的高速经济增长提出了质疑:穆勒 强调经济增长必须使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否则增长便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他谈到了经济增长和 人口增加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
第10章 约翰· 穆勒
• • • • • 10.1 10.2 10.3 10.4 10.5 生平和著作 功利主义学说和折中主义的经济学体系 政治经济学的静态理论 政治经济学的动态理论 穆勒的社会主义思想
10.1 生平和著作 10.2 功利主义学说和折中主义的经济学体系
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是詹姆斯· 穆勒的长子。其代表作 是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 哲学上的若干应用》。
• 2.国际贸易理论
• 穆勒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观点。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两国的商 品相互交换的价值,不像国内商品的价值那样决定于生产费用,而是由为支 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来决定。由于国际价值规律要受国际供求均衡 规律的支配,在两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中,商品价值经过自行调整,使供 需相等。
• 4.货币和信用理论
• (1)穆勒的货币理论主要是探讨“使用所谓‘交换媒介’对 各种商品相互交换的原理产生的影响。” • (2)货币数量论是穆勒的一个重要贡献。货币的价值在长期 中决定于生产费用,而在短期中则决定于货币的供求比例。 • (3)穆勒提出信用不能无中生有,它不是资本。他还论述了 信用对社会生产和一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信用与商 业危机的关系。 • (4)穆勒认为,信用节约流通费用。他阐述了信用具有其赖 以产生的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以及它因债务要求权的转移 而执行货币的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职能。他并且考察了各 类信用形式影响物价水平的强弱程度。
10.3 政治经济学的静态理论
• 在《原理》的前三编中,穆勒分别研究生产、分配和交换问题, 并把它称为“政治经济学的静态理论”。 • 1.价值学说
• (1)穆勒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是该商品购买其他商品的一般力量,价格则 是表示商品与货币相联系的价值。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值围绕 着生产费用这个中心而发生变化。生产费用由劳动和资本构成。 • (2)穆勒把价值分为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自 然价值(或经常的价值)则决定于生产费用。他进而把商品划分为三类来说 明。 • (3)穆勒在说明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值的同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的问题。 他把“兼备购买力的占有欲”,称为有效需求,而价格就是决定于有效需求 和供给的比率。需求的数量依据价值的大小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