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5
8.2.3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工资基金说。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额是 一个固定的量,其中用来支付工资的部分称为工资基金,其 数量也是固定的。所以,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与 人口之间的比例。他认为,在短期内,工资决定于劳动市场 上的供求关系。从长期来看,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决定的。
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他在说明经济规律时,把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区分了开 来。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 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 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
约翰·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 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逻 辑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定义》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 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3
8.1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概述
8.1.1约翰·穆勒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和著作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特点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4
8.1.1约翰·穆勒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的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出现 新的变化。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6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副标题为“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表 明该书不仅仅论述原理,还广泛结合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表现 了约翰·穆勒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现实精神和对人类福利的密切关注。
该书分为五编:第一编为“生产”,吸收萨伊生产创造效用和三要素 学说,依次论述了生产要素、劳动(及非生产性劳动)、资本(包 括资本主义、基本命题、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决定生产要素生 产力程度的原因、合作或劳动的联合、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 劳动增加规律和资本增加规律、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等。第 二编为“分配”,首先论述了所有制,分析竞争与习惯,叙述奴隶 制、自耕农、分益佃农等制度,然后分别论述工资、利润和地租。 第三编为“交换”,首先论述了价值、供求法则、生产费用、地租 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货币、货币供求、货币制度,讨论 “供给过剩”(即经济危机;接着论述国际贸易、国际价值、国际 金融;后又论述利率和可兑换纸币的调节;论述各国在同一市场上 的竞争;最后论述交换对分配的影响。第四编为“社会进步对生产 和分配的影响”,讨论财富增长的一般特征、产业发展与人口,以 及与工资、利润、地租的关系,分析利润率下降趋势,讨论静止状 态和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第五编为“论政府的影响”,分析政府 职能、赋税,讨论自由放任原则及其限制。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9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的特点
约翰·穆勒建立的折中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是西方经济学
发展中的第一个综合体系,他在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上具
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为适应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
他不仅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原理,包容了萨伊、马尔萨斯、詹·穆勒、西尼尔、巴师夏
第三,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宣告了仅从生产角度出发研 究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古典经济学的结束。到他为止的 资产阶级经济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生产出发,研 究生产的经济学说,他则综合研究了这些理论。在他之后,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充分暴露,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 识到,要研究生产就不能抛开劳动,就不能彻底否认
第二,英国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的社会改良运动。 第三,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5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
生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是19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也 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他是詹姆斯·穆勒的 长子。他的父亲是边沁的助手和李嘉图的导师,希望约翰能成 为他们的传人,约翰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自幼聪明好 学,10岁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在幼年时便受到良好 的家庭教育,13岁开始阅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他十四五 岁时曾游历法国,接触过萨伊,也接触过圣西门。
一、使用价值、价值、价格。穆勒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价 值和价格等。他认为,使用价值就是商品满足欲望或适合目 的的能力,即效用。他把商品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和相对价 值。价格是商品和货币的相对价值。
二、价值决定问题。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 商品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 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 (2)供给 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 业品。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 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所以,商品 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 费的劳动。(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
《经济学说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本章重点问题
约翰•穆勒在经济学说史上完成的第一 次大综合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
本章主要内容
8.1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概述 8.1.1约翰·穆勒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和著作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特点 8.2约翰·穆勒的经济理论体系 8.2.1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8.2.2价值理论 8.2.3分配理论 8.2.4国际贸易理论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8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的特点
劳动对财富和价值的作用,因而不能彻底否认资本主义 的矛盾,于是便离开生产转向研究消费、流通,并走上 了主观主义的道路。所以,他的著作标志着资产阶级经 济学濒于破产和一代经济理论的结束。
第四,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具有一 定的合理因素。这表现在:他提出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可 变规律,而不是永恒的规律;他仍把劳动看做是决定价 值的一个因素,并把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价值决定的法 则区分开来;他坚持资本不具有生产力,唯一的生产力 是劳动力的观点;他坚持了关东经济学家的工资和利润 的对立、利润同工资成反比的观点;他发展了李嘉图的 比较成本学说中的科学因素。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7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的特点
第一,约翰·穆勒的经济学具有改良主义的倾向。他主张 用改良的办法来克服资本主义的矛盾,在现存社会内消除 社会不平等,以求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第二,约翰·穆勒的经济学具有折中主义的特征。这表现 在,为适应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不仅继承了斯密、 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容了萨伊、 马尔萨斯、詹·穆勒、西尼尔、巴师夏等人的辩护经济理 论,而且还吸收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的某些观点。他的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当时的经济思 想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并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进一步 演变和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1)19世纪30年代,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夺取了政权。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尖锐,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3)英法在19世纪50—60年代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发展。
在19世纪30—60年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 新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 烈的辩护色彩,辩护论的经济学家聚集在巴师夏的用支出劳动的主观感受
来看待劳动,对以后的奥地利学派、数理经济学派强调用主
观心理因素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具有重要影响;他用均衡来
解释商品价值的决定,对马歇尔体系的建立也有不可忽视的
作用,可以说是李嘉图价值论和马歇尔价格论之间的一座桥
梁。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0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评价:穆勒反对经济规律的“永恒性”和“普遍性”是正确 的。经济规律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它与人们社会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有关,事实上,既 不存在永恒的分配规律,也没有所谓的“自然规律性质”的 生产规律。而且分配不过是生产的实现,并没有脱离生产规 律的分配规律。穆勒把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割裂开来,幻想 通过改善分配方式来调整资本主义矛盾,也是为了给他改良 主义政策提供依据。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1
8.2约翰·穆勒的经济理论体系
8.2.1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8.2.2价值理论 8.2.3分配理论 8.2.4国际贸易理论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2
8.2.1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穆勒反对李嘉图关于经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特点。 认为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他认为生产规律是 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分配 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他决 定于社会法律和习惯以及统治者的意志。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3
8.2.2价值理论
约翰·穆勒的价值理论是19世纪中叶以前的各种价值论的综 合,是供求论、劳动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的折中产物。 在价值概念上,穆勒以交换价值代替价值,否认价值实体的 存在。在价值决定上,穆勒沿袭了过去的供求论和生产费用 论。他完成劳动价值论到生产费用论的演变过程。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4
8.2.2价值理论
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其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 生产费用,也就是最高的生产费用。
评价:穆勒的价值理论是19世纪中叶以前的各种价值论的 综合,是供求论、劳动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的一个折 中产物。在价值概念上,穆勒以交换价值代替价值,否定 价值实体的存在。在价值决定上,穆勒完全沿袭了过去供 求论和生产费用论。完成了由劳动价值论到生产费用论的 演变过程。穆勒认识到了需求价格的反向运动,从而有了 需求规律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初步概念,这些分析被后来的 西方经济学家继承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