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经济思想
S1.3分配理论
这样只要劳动生产力所生产的产品多于所耗费的产 品,即使不存在交换,利润也照样存在,他以此驳 斥利润来自流通中的观点。 地租理论。穆勒认为,地租是优等土地的收获超过 劣等土地收获的部分,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是一种 自然垄断的结果。他的地租理论基本上沿袭了李嘉 图的理论。不过,他提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他主 张限制地租,用征收土地税的办法使地租社会化。
S2、论政府的影响
在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之间的折中调和 国家适度干预学说
一、政府应该干预生活。契约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渗 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履行契约的责任,难 免会遇到一些人不负他们本应该负的责任。因此,回伤害社会上 其他人的利益。所以,需要政府提供(只有政府才能)的法律, 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政府干预分为命令式与非命令式,主要是以非命令式干预。 前者体现了干预的强制性,政府可以规定人们做或不做某些事情; 而后者是指,政府以劝告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替代颁布命令,获政 府允许个人自由的追求具有普遍利益的目标,但同时国家设立机 构做同样的事情。 三、政府应做有益于社会而个人不愿或不能做的事情。如:兴 办初级教育、保护妇女儿童的医院、银行、邮政等。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应用》
被誉为19世纪西方经济学圣经 S1、对李嘉图经济学的继承与超越(经济理论体系) S2、论政府的影响(国家适度干预学说)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概述
在经济学说史上,约翰·穆勒占据重要的地位。他自认
为继承着斯密、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 同时,他又广泛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 等国的各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 具有浓厚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尽量维护亚 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 主义制度的方案。因而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 一次大综合。
S1.3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工资基金说。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额是一个 固定的量,其中用来支付工资的部分称为工资基金,其数量也是 固定的。所以,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与人口之间的比 例。他认为,在短期内,工资决定于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从 长期来看,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利润理论。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 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 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 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 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 劳动和技能的代价。关于利润的来源,他认为是“劳动生产力”。 他认为由于劳动所生产的食物、衣服、原料和工具所能经历的时 间比生产他们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工人还有剩余时间创造利润。
S1.4、国际贸易பைடு நூலகம்论
国际价值由供给与需求法则决定。约翰· 穆勒首次提出了国际价 值决定问题,其内容是,在自由贸易和不存在运输费用的条件 下,两种进出口商品的比例,即它们的国际价值不是取决于生 产费用,而是取决于供求比例。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制约商品交换比例的上限和下限。 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制约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的上限 和下限。 穆勒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约翰· 穆勒将商品交换范围从国内市 场拓展到国际市场,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这一理论是他对古 典经济学的一大贡献。他还是最先提出国际价值理论的经济学 家
S2、论政府的影响
在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之间的折中调和 经济自由观念。亚当· 斯密认为,个人利益与社会总体 的利益是一致的。只要保证个人利益最大化就能保障 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西斯蒙第反对斯密的自由竞 争理论,认为追逐个人利益常常会违反大多数人的利 益,所以呼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德国经济学家李 斯特认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部分相同的。所以 要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政府干预就有利充分的理由。 穆勒折中了几位的思想之后提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 益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有些层面有差异。因此, 政府应该干预经济,但是前提是自由必须得到充分的 尊重,并且政府干预必须在最小的范围内。
谢谢!
S1.2、价值理论
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费用,也就是最高的生产费用。 评价:穆勒的价值理论是19世纪中叶以前的各种价值论的综 合,是供求论、劳动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的一个折中产 物。在价值概念上,穆勒以交换价值代替价值,否定价值实 体的存在。在价值决定上,穆勒完全沿袭了过去供求论和生 产费用论。完成了由劳动价值论到生产费用论的演变过程。 穆勒认识到了需求价格的反向运动,从而有了需求规律和需 求价格弹性的初步概念,这些分析被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继 承和发展。
特点:具有改良主义倾向、具有折中主义的特征、
宣告了仅从生产角度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 古典经济学的结束。
S1、约翰· 穆勒的经济理论体系
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价值理论
分配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S1.1、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穆勒反对李嘉图关于经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特点。认为 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他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 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 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他决定于社会法律和习惯以及 统治者的意志。 评价:穆勒反对经济规律的“永恒性”和“普遍性”是正确的。 经济规律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 与人们社会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有关,事实上,既不存在永恒的分配 规律,也没有所谓的“自然规律性质”的生产规律。而且分配不过 是生产的实现,并没有脱离生产规律的分配规律。穆勒把生产规律 和分配规律割裂开来,幻想通过改善分配方式来调整资本主义矛盾, 也是为了给他改良主义政策提供依据。 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S2、论政府的影响
在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之间的折中调和 穆勒的经济自由观念,既继承了亚当· 斯密的主张经济自 由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斯蒙第对于自由负面效应的批评意 见,淡化李斯特强烈的 政府干预思想,从而强调的是责 任人尽义务的自由与保障责任义务得到落实的必要干预。 穆勒提出:自由权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而政府的干预 必须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并进一步指出,在人类生活的 很大的范围内,必须毫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排除命令式 干预,干预仅限于(维护契约的公正即社会的公平正义) 的法律与道德上的干预。
S1.2、价值理论
在价值学说上,穆勒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是该商品购买其他 商品的一般能力,价格则表示商品与货币相联系的价值。把价 值分为市场价值与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关 系,自然价值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 一、使用价值、价值、价格。穆勒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价值和 价格等。他认为,使用价值就是商品满足欲望或适合目的的能力, 即效用。他把商品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和相对价值。价格是商品 和货币的相对价值。 二、价值决定问题。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商品 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 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 (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 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业品。他认为,这 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 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所以,商品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 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3)供给数量可以 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其价值
地位
贡献
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
生 平 : 约 翰 · 斯 图 亚 特 · 穆 勒 (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是 19 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 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 社会改良主义者。他是詹姆斯·穆勒的长子。他的父 亲是边沁的助手和李嘉图的导师,希望约翰能成为他 们的传人,约翰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自幼聪 明好学,10岁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在幼年 时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3岁开始阅读李嘉图和斯 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 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他十四五岁时曾游历法国,接 触过萨伊,也接触过圣西门。 著作: 1823—1858 年,长期在东印度公司任职,1858 年,他得到一笔 可以过得相当舒服的1500英镑的年金。1825年开始发表经济方面的论文, 1836年任《伦敦和威斯敏斯特评论报》主编。1865—1868年他曾当选国 会议员。 1844 年出版论文集《经济学上若干未决问题》, 1848 年出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他还出版了哲学、逻辑学方面的著作。他的主要 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定义》(1836)、《逻辑学体系》(1843)、《论 自由》(1859)、《代议政治论》(1861)、《功利主义》(1863)等。
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
———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组长: 曾XX 小组成员: 刘XX、吴XX、付XX、 张XX、 彭XX
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
简介
• 19世纪中叶最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 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 • 最后一位古典经济学大师、古典经济 学的集大成者。
• 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经济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直接原因:他创造性的发明并利用折衷的方法,继承并发展了以亚 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学说,建立了一个折 衷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甚至对不同于对立的观 点进行了相互协调。使得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似乎更加的全面与合 理。这使得穆勒的理论体系成为公认的具有深刻内涵的经济学体系, 并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 重要原因:把经济学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的教条与悲观主义色彩 中拯救出来。在经济理论分析中,首次注入大量的对人类福利的关 注与容忍精神,并成为后来经济理论的重要关注层面,因此穆勒的 《原理》在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重要原因:他首创的折中的研究方法成为后来经济学家进行研究的 重要方法之一。他的政府适度干预的观点,并不否认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存在缺陷与不公平,放弃纯粹为资本主义辩护。因此,它有别 于庸俗经济学派。为经济学发展开拓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