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建设研究论文(共10篇)第一篇:高校服务学科建设一、比较与分析比较主要从文献数量、文献作者分布、文献作者机构分布、文献期刊来源、基金资助情况和关键词分布等几方面进行。
(一)文献数量从文献数量上看,档案方面9篇,图书情报方面39篇。
档案方面的有关文献数量还不到图书情报方面文献量的1/4。
见图1。
档案方面在文献的总体规模上要小于图书馆方面。
(二)文献年度分布从年度分布上看:图书馆方面有关文献最早发表于1990年,档案方面最早的文献发表于2003年。
图书馆方面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早于档案方面13年。
从研究的持续性看,图书馆方面2003年前时断时续,且断的时间多于续的时间;2003年后一直没有中断,有相当好的持续性。
档案方面2003年开始有文献发表以来,时断时续,连续性不强。
图书方面的持续性前期与档案方面相似,后期强于档案方面。
从研究的活跃程度上看,图书方面2003年前不是特别活跃,多数有文献发表的年份只有1篇文献发表,少数年份有3~4篇文献发表;2003年后,多数年份活跃度较之前要高,发表文献的数量在2~3篇的区间,个别年份有4、5篇。
档案方面的高峰值出现在2006年和2010年;图书方面的高峰值出现在1997年、2004年和2013年。
总体活跃度图书方面要高于档案方面。
图书方面的年均发表文献数为1.625篇,档案方面的年均发表文献量是1.727篇,档案方面年发表均值高于图书方面0.1。
(三)文献作者分布从作者分布上看,档案方面的9篇文献出自12位作者,图书方面的39篇文献出自51位作者,从作者绝对数上看,图书方面远多于档案方面,是档案方面的4.25倍。
档案方面独著6篇,两人合著3篇,合著率33.33%;图书方面独著23篇,合著15篇(两人合著9篇,三人合著4篇,四人合2著篇),合著率39.49%。
从文献的合作率上看图书方面略强于档案方面。
图书方面有10位作者发表2篇文献(丁会峰、刘建国、刘素刚、卢晓莉、秦惠基、王桂华、隗德民、吴雷、赵晓东、周艳),约占全部作者的20%;而档案方面没有1位作者发表2篇及2篇以上文献。
档案方面的人均发文数是0.75篇,图书方面的人均发文数量是0.77篇,基本相当。
(四)文献机构分布从文献机构分布看,图书方面署名单位文献36篇,涉及机构32个,机构平均发表文献1.125篇。
其中高校29个,占90.63%;其他单位3个,占9.37%。
档案方面9篇文献涉及9个机构,平均发文献1篇。
其中高校7个,占比77.77%;其他单位2个,占比22.23%。
专业机构占比情况是:图书方面有图书馆(室)11个,占34.38%,档案方面有档案馆(室)2个,占22.23%。
图书方面发表2篇以上的单位有7个,占22.88%;档案方面没有发表2篇以上的机构。
图书方面合作发表文献的有1篇,为2个单位合著,占比3.13%。
档案方面没有机构合作发表文献。
(五)文献期刊来源从期刊分布情况看:档案方面9篇文献来自8种期刊,刊均发表文献1.125篇。
图书方面39篇文献来自37种期刊,刊均发表文献1.05篇。
档案方面的8种期刊中,档案学期刊2种,占比25%,发表文献3篇,占比33.33%;高校校刊3种,占比37.5%,发表文献3篇,占比33.33%;其他期刊3种,占比37.5%,发表文献3篇,占比33.33%。
图书方面的37种期刊中,图书学期刊13种,占比35.14%,发表文献15篇,占比38.46%;高校校刊13种,占比35.14%,发表文献13篇,占比33.33%;其他期刊11种,占比29.73%,发表文献11篇,占比28.21%。
图书学期刊占比和发表文献占比均高于档案学期刊,高校期刊占比与发表文献占比基本相当,其他期刊占比与发表文献占比档案方面均略为占优。
档案方面的8种期刊中,核心期刊3种,占比33.33%;发表文献4篇,44.44%。
没有CSSCI期刊文献。
图书方面的37种期刊中,核心期刊8种,占比21.62%;发表文献11篇,占比28.21%。
CSSCI期刊4种,占比10.81%;发表文献4篇,占比10.26%。
核心期刊占比与档案期刊发表文献占比档案方面均高于图书方面,但文献总体质量上图书方面要比档案方面要高。
(六)基金资助情况从文献得到基金资助情况看,图书方面有2篇文献来自基金项目的资助,占全部文献的5.1%。
分别是海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和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
档案方面没有文献等到基金资助。
二、结论(一)从研究的总体情况上看,档案方面要逊于图书方面从上述对比分析中的26个指标项中,有23个图书方面强于档案方面。
由此,我们可得出档案方面在相关研究的总体规模上逊于图书方面的初步结论。
具体表现在绝对量与相对量两个方面。
从绝对量来看:文献数量、研究时间跨度、研究持续性、研究活跃度、作者总数、高产作者数、署名文献机构数、机构平均发表文献数、CSSCI期刊发文数、基金资助文献数、基金资助文献率、关键词数、关键词使用频率、高频关键词数15个指标项,图书方面强于档案方面。
从相对量来看:年均发表文献量、合著率、人均发文数、专业机构占比数、高产机构比率、机构合作度、专业期刊发表文献比、CSSCI期刊发文比8个指标项,同样是图书方面强于档案方面。
只有刊均发表文献数、核心期刊比例、核心期刊发文数量比3个指标项是档案方面强于图书方面。
(二)从专业机构及人员参与研究的热情上看,档案方面不及图书方面从作者总数、高产作者数、署名文献机构数、机构平均发表文献数、合著率、人均发文数、专业机构占比数、高产机构比率、机构合作度、专业期刊发表文献比10个指标项上,图书方面强于档案方面。
特别是署名机构中,涉及图书方面的高校29个,占90.63%;档案方面高校7个,占比77.77%。
图书方面有图书馆(室)11个,占34.38%;档案方面有档案馆(室)2个,只占22.23%。
(三)从研究成果的质量上看,档案方面与图书方面各有所长在核心期刊比例、核心期刊发文数量比2个指标项是档案方面强于图书方面,在专业期刊发表文献比、CSSCI期刊发文数、基金资助文献数、基金资助文献率4个指标项是图书方面强于档案方面。
特别是CSSCI期刊发文数、基金资助文献数、基金资助文献率3个指标的空白,使档案方面在文献质量上比图书方面相差了一大截。
综上所述,档案方面在有关高校学科建设的关注与研究上,较图书方面要落后一些。
对档案工作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档案工作如何服务于学科建设、档案工作者在服务学科建设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
因此,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当向高校图书情报工作者学习,更多地关注学科建设这一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工作,更加主动地服务于学科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第二篇: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一、目前高校教学改革中优势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优势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过度干预,大学缺乏自主性。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干预。
政府的方针、政策对教育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其直接影响到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
由于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受到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的影响不同,就导致政府对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以及发展的不同导向,最终形成了各异的发展现状。
高校培育优势学科的自主选择性十分低,致使高校自身对优势学科建设的认知不足,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
第二,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仅仅拥有教学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对于优势学科的建设时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的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促进优势学科的建设。
但当前,我国高校往往具备了软硬件资源优势,却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使得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第三,管理理念僵化。
在建设优势学科的过程中,高校往往对于教学环节予以较大的关注,却忽视了管理理念,以至于很多高校流于完成科研任务,拿的项目经费,使得科研项目与现实脱节。
第四,管理路径陈旧。
优势学科建设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重大科研成果。
所以,对优势学科建设管理路径而言,应从优势学科科研研管理机制的管理路径着眼。
而目前,优势学科建设管理路径的主要缺陷表现在对于学术研究自主创新的作用有限。
在科研项目管理层面,往往由科研项目、科研人力资源、科研经费、等各个部门组成,这些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往往呆板、机械,不利于优势学科的建设。
第五,缺乏激励措施。
在优势学科建设过程之中,激励措施对于优势学科学术氛围的构建尤为重要。
在现有的高校的激励措施中,激励评估机制通常只是侧重于教师的科研量化评价,久而久之,就使得学术研究蒙上了一种功利性外衣,最终抹煞了学术创新的的潜在动力。
第六,人力资源管理滞后。
优势学科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学术人才,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几乎完全按照常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来进行,这种的管理机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通常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七,优势学科自主创新性成果欠缺。
虽然我国高校每年都承担了相当多的科学研究课题,胆识科研成果的质量却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拥有自主创新的成果相当少。
二、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的措施(一)更新管理思想和理念在优势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和理念,顺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在管理机制中只有调动全体管理者以及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所有的人都参与到管理中来,才能使管理具有自主性、创新性。
在一定程度上可是说思想理念的更新是构建管理机制最重要的前提。
思想理念的更新往往需要在先进的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寻求合适的理论基础,确定合理的更新原则,才能够保证更新后的思想观念可以促进管理机制的完善。
(二)改变常规学科建设管理方法和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今优势学科的建设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高效的优势,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平台,充分使用电子计算机的作用促成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科学研究成果。
对于优势学科培育来说,高校学科管理部门应该承担起学科培育管理的主要责任,充分运用系统内外的优势,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学科培育系统,最终推动优势学科建设。
(三)加强优势学科的研究队伍建设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人才队伍的培养对于优势学科的建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建一支优秀的优势学科的科研队伍,可以使得优势学科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
加强优势学科人力资源建设,首要的是应变革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思想观念,在人才选拔以及培养的过程之中,要充分采取激励措施,完善人力资源机制,最终促进优势学科的建设。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高校教学改革中优势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制度,促进优势学科的建设。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策略1构建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1)加大电子资源采购力度.电子资源是图书馆传统馆藏的有效补充,在图书馆馆藏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馆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更全面、更广泛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网络技术部负责电子资源的使用、采购、宣传和推广.目前,图书馆拥有清华同方CNKI、读秀学术搜索等10个中外文数据库,开通维普数字资源、国道外文库等10余个试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将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出发点,加大对专门史(以高句丽历史和文化为主)、民俗学(以长白山非物质文化为主)和植物学(以长白山生物资源为主)等重点学科的中外文电子资源购买力度,注重学位论文、科技成果和电子图书的购买,基本满足重点学科师生对电子资源的需求.(2)建设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品质高、功能全的数据库能为重点学科提供良好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目前,图书馆围绕省级重点学科,紧密结合教学和科研需要,建立了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高句丽文献资源及研究成果电子数据库是以高句丽研究为主的专门史学科的特色数据库,内容包括:高句丽遗物遗迹、高句丽历史研究、高句丽考古研究、高句丽国际研究、高句丽研究学者和文献目录.民俗学科的自建数据库有满族民间美术文献资源库和通化白山地区地方特色文献库.长白山药用植物数据库、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库和长白山观赏植物资源库则是植物学重点学科的代表特色库.广大师生读者可以通过校园网登陆各个特色数据库,免费使用这些资源.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促进了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保存了重点学科的研究成果,满足了师生读者的特色文献需求.(3)利用共享补充馆藏.利用共享就是利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按照馆际间文献传递协议,进行文献传递,使读者获得本馆未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而弥补馆藏文献的不足,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馆际互借包括中文论文、外文论文、图书的部分章节等内容.目前,图书馆主要提供CASHL文献传递服务、CALIS联合目录查询和CALIS外文文献传递服务,为重点学科研究人员提供共享信息服务.(4)建设重点学科图书信息资料室.通过申请中央财政项目和省级财政项目建设重点学科图书信息资料室,可以为重点学科建设、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全面的、专业的、现代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建成的重点学科图书信息资料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能够处于省内、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为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保持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提供文献保障,使学校重点学科的专业优势、特色更加明显.2优化重点学科信息服务内容(1)学科馆员服务.图书馆学科馆员专门负责各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推送服务,主要为特色学科读者提供最新学术会议信息、国内外科研最新研究动态、同行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报告.(2)定题跟踪服务.图书馆围绕重点学科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同科研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联系、沟通,获取与重点学科有关的科研、教研项目名单,根据项目需要主动提供相关文献信息服务.同时,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图书馆网站主页上,设置QQ咨询台、读者留言版、重点学科读者的专用E-mail、重点学科研究生QQ群等.(3)读者培训服务.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使用图书馆现有各类电子资源,图书馆不定期对师生读者进行数据库使用培训,由资深馆员或邀请数据库研究专家进行培训.针对重点学科读者,图书馆专门派学科馆员深入相关学院,开展现场培训,着重宣传和推广现有服务系统.(4)信息导航服务.图书馆根据重点学科的特点建立学科信息导航系统,链接到国内外关于该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成果,相关机构、专业学会的学科专题网站、学科BBS论坛等,为特色学科研究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5)科技查新服务.科技查新工作是一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可以为重点学科的科研选题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科技查新查询科研课题的重复率,可以减少科研经费浪费.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服务,进行网上联机信息检索,为重点学科研究人员进行科研选题提供决策依据,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能保证科研课题选题的新颖性.除了上述五种服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加入图书馆联盟,共享各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为重点学科提供服务.图书馆联盟是各图书馆依据自愿原则,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目的,并遵守一定的协议和合约而形成的图书馆联合体.加入图书馆联盟,可以免费利用成员馆的资源,弥补馆藏的不足.通化师范学院图书馆加入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和通化市图书馆联盟,在数字资源联合采购、特色数据库建设、馆际互借和联合参考咨询方面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为重点学科的建设带来实惠.高校图书馆主要围绕自身资源为重点学科提供服务,在参与重点学科建设中形成办馆特色和服务特色.未来图书馆的重点学科服务应该在技术服务保障和人员素质保障方面继续加强,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创造良好的重点学科读者信息交流平台和知识服务平台.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科专业素质,为重点学科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第四篇:内涵式发展下学科建设一、内涵式发展下高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加强学科建设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