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学科建设特点的几点认识
学科建设在中国高等学校方兴未艾,既是“热点”,也是“难点”。
所谓“热点”,即学科建设在我国高校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龙头”作用日益为大家所关注,如何加强和做好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不“热”不行。
所谓“难点”,即对于学科建设的内涵(学科建设是做什么的)、特点、有怎样的规律性要求等,在探讨学科建设的诸多文字中虽呈现一派“灿烂缤纷”(各有各的理解或解释),却是语焉不详。
此“难”不解,学科建设必然要受影响。
笔者希冀通过探讨高校学科建设的特点,提出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同道。
学科建设在不同的高校基于不同的基础、办学目标以及所处的环境等,事实上存在着很不相同的情形,但是基于高等学校共同的功能、特点及学科建设的共同本质要求,从整体上看,高校学科建设也具有若干共同的特点(或特征)。
以笔者之见,高校学科建设有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累积性等基本特点。
以下试分别略作分析。
一、基础性
高校学科建设的基础性特点,归根结底是由高校学科建设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的。
首先,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根本性建设。
高校是知识生产、发展、传授和传播的主要场所,高校学科建设“在本质上是学术性建设,属于大学的内涵建设。
加强学科建设,是重视和维护学术、发展学术的必然选择。
学术也是大学不同于除研究机构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标志,学术是大学的根本,所以,
学科建设也是大学的根本建设,是大学自身建设和发展所特有的方式”。
其次,高校学科建设的基础性还在于:学科是高等学校架构的基础,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单元。
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开展,都必须结合学科,以学科为基础。
这决定了我们要“把学科组织设计和学术体制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来抓”。
学科既是高校专业设置的基础,也是高校中院系和研究机构设置的基础,“学术系统中的核心成员单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
高等学校内学术机构的横向区分“是以知识领域为出发点的基本区分形式”,这里所讲的“知识领域”实际上就是学科。
学校在教学、科研(包括产学研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他活动中要适应“知识领域”的发展、变化,“知识领域”的发展要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要求,都需要通过学科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新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的开拓,学科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更新,对学科特色和优势的扶植和加强等学科建设活动,来提高学科的活力和实力。
二、战略性
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性特点,是学科建设在高校建设中重要性的又一体现,是学科建设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长远性、方向性和全局性的综合体现。
学科建设作为学校本质内涵的基础性建设,与学校整体的长远发展目标戚戚相关,与学校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紧密关联。
高校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结合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地调整和优化本校的学科布局和学科结构。
而学科布局和学科结构是学校内部结构和布局中最基础的结构和布局,是高校发展和建设中最具战略意义的布局。
学科布局作为高校的战略布局,不仅深刻体现着高校综合实力和特色,而且必定要体现学校新学科发展的方向,引领学科向着与学校长远目标相一致的方向发展,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与学校长远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这一战略布局还对高校的整体性发展发挥很大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学校的人力、物质等资源的流向和配置。
即使从高校内学科自身的建设而言,它也具有教学、科研等其他领域难以比拟的战略性,往往具有统摄的作用。
在实践中,学科建设之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部门和许多高校的重视,和它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所具有的战略性地位有密切的关系。
为此,许多高校纷纷设置学科建设管理专门机构,或与学校规划部门结合,或将具有一定全局意义的工作职责赋予此类机构。
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性特点,并且按照学科建设这一特点的要求认真地进行实践。
三、综合性
高校学科建设的综合性特点,是学科建设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综合体现。
由于高校学科建设是整体性的建设,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还是就学科本身而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然要涉及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队伍建设、科研方向的凝炼、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建设、学科基
地和环境建设及其所涉及的物质资源的配置、学术交流和学风的建设等诸多方面。
因此,有必要在学科建设中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正确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形成合力,将学科建设涉及的各个方面综合为相互联系的有机的体系。
所以,高校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科建设的系统性已经为许多高校所认识,并逐步成为或体现为许多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加以贯彻的重要原则。
学科建设的系统性首先是由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决定的,因此,学科建设必须符合学科的系统性要求。
其次,在高校内部对学科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协调及有关资源的整合等,其本身就是学科建设的体系化和系统化。
学科建设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建设要求,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学科建设必须顺应学科的发展趋势,即学科自身的发展应该符合在不断深入分化的基础之上进行交叉和综合的本质
要求。
四、累积性
高校学科建设的累积性特点,是高校学科建设连续性与阶段性结合的持续性发展要求的体现。
高校学科建设的累积性特点的主要根据,首先在于学科的形成、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任何学科的发展尽管有的时候会有比较大的变化,甚至是重大的转折,使得学科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但是,这种转折或阶段性的产生必须以学科的长期积累为基础。
这种基于量的积累产生的重大转折,虽然对于学科来说是发生质变的标志,是学科实现发展,甚至是阶段性转变的重要标志,但是,学科发展的连续
性,并且在这种连续中始终体现并不断丰富着该学科的本质,则是学科稳定的特点。
因此,高校学科建设不可能希冀一蹴而就,必须在正确的建设思路的前提下,通过扎实的锲而不舍的实际建设步骤,逐。
步积累,不断进取,才能有所见效。
与科学研究相联系和相比较,学科建设的进展往往与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研上的重大突破促进了学科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某一科研任务目标的实现能够引领学科的某一方向达到本学科发展的某一高度或制高点,这也往往成为学科发展到某个阶段的标志。
科学研究往往通过一个个与学科方向相联系的课题的完成,特别是重大的突破和创造性成果的产生,推进学科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
所以,科学研究与学科的发展形成互相促进的结果,在学科建设中,学科方向的凝练对科学研究起到方向的指引和相关力量和资源的整合;而科学研究则是推进学科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不懈动力。
在这里,虽然某一科学研究目标实现了或任务完成了,但是,学科建设不会因为某一研究任务的结束而停止,相反,它将以此为基础或起点,适时地调整方向或进一步开拓原有方向,指示着科研向着新的目标前进,而新的研究的突破,又形成学科发展的新的阶段,由此推动学科生生息息绵延不断的演进和发展。
认识高校学科建设的累积性特点,对高校学科建设必须坚持持续支持的客观要求,形成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不少省、直辖市对本地区重点学科的建设,已连续进行了多期为时3—5年的周期性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重点学科为核心
的“211工程”建设,在实施了“九五”第一期建设后,目前正在实施“十五”第二期建设。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科建设的累积性特点和持续发展的要求。
总之,认识高校学科建设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和认识高校学科建设的内涵,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高校学科建设的规律性要求,更自觉地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遵循高校学科建设的特点及要求开展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