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母牛饲养技巧要点

基础母牛饲养技巧要点

基础母牛饲养技巧要点近年来我市养牛业发展很快,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我市构成了小户饲养基础母牛,繁育出售架子牛供大户集中育肥,批量向屠宰厂销售的格局,构成了公司带大户,大户连农户的产销模式。

为促进千家万户饲养基础母牛的发展,增长农民养牛收入,现就基础母牛饲养的有关技巧环节进行介绍,供养牛户参考。

饲养基础母牛,主要抓好良种、良舍、良料、良法四个方面的技巧环节,确颐养牛业延续稳固发展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坚持品种改良,优化牛群构造选择优质品种,开展经济杂交,优化牛群构造是进步养牛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环节。

应当选择适应当地气候、饲料等条件、出产性能好、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品种。

目前比较合适我市黄牛品种改良的肉牛品种有: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蒙贝利亚牛、皮埃蒙特牛等品种的肉用型或肉乳兼用型牛。

利用这些品种牛做父本,与本地母牛及良种杂交母牛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以及二元以上品种轮回杂交,使逐代都能维持一定的杂交优势,从而取得生活气强和出产性能高的牛群。

据美国研究,两品种的轮回杂交可让犊牛平均体重增长15%,三品种轮回杂交增长19%。

杂交繁育的公牛一律做商品牛育肥出栏,杂交繁育的母牛延续饲养做基础母牛,直至失去滋生才能淘汰出栏。

饲养基础母牛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繁育出产犊牛。

滋生是增长牛群数量和进步牛群品质的前提,是发展养牛出产的基础。

因此,最大限度地进步母牛滋生才能,避免空怀,养牛户应当节制母牛的发情规律和发情鉴定方法,使冷配技巧员能及时给母牛人:正授精配种、受胎,以进步滋生率。

一般母牛的性成熟年纪为8—14月龄,因为性成熟后母牛身体还未发育完全,所以一般母牛的首次配种年纪为18—24月龄。

到13—15岁结束滋生才能(绝情期)。

牛的滋生无季节性,未怀孕的成龄母牛一般的发情周期为21d,发情时一般母牛发情延续时间为18h。

母牛发情特征表现为躁动不安、常常哞叫,不卧下,尾根举起,食欲及泌乳量降落,弓腰常作排尿状,接收其它牛爬跨或爬跨其它牛。

发情初期外下部潮湿肿胀,从溢出多量透明稀薄粘液;发情盛期粘液透明且牵缕性强:到发情末期粘液变为稍有乳白色并浑浊,粘性减退牵拉呈丝状;到发情后期,外下部肿胀显然衰退,粘液少而粘稠,由乳白色逐渐变为浅黄红色。

尾耷下,体温升高到39℃。

发情结束后6—8小时为最佳输精时间。

2修建合理的圈舍,给牛供应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建大型牛场或养牛小区应距离主要交通要道、村镇、工厂500m以外,距离一般交通要道200m以外,场地应地势高燥、向阳背风、便于排水、水源充足、土质为沙壤土、草料起源丰富、交通便捷、不占或少占耕地。

场区内出产区、粪便处置区、管理区布局合理,以地势和主风向来合理调度。

建舍要保证每头有足够的舍内占用面积。

成龄母头每牛舍内占用面积4—6平方米,犊牛为2平方米。

(育肥牛每头为4—5平方米,育成母牛为3—4平方米)。

具体修建牛舍面积要依据养牛数量断定。

牛舍建筑类型可分为拒绝式、开放式、半开放扣塑料棚式、敞棚式。

房盖型式分为起脊式(双坡式)、平顶式、单坡式、半单坡式。

建筑材料可为砖瓦构造、土木构造。

内部构造有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

拒绝型单列式跨度为4。

5—5m,双列式跨度为9—10m,牛舍长度以养牛头数而定。

牛舍一端可设1间工作室(值班室),一间调料室12—14平方米。

舍外设运动场(栓牛场、圈),向外坡度3°—5°。

两栋牛舍间距不少于10—15m。

具体建牛舍要因地制宜,做到经济实用、科学合理。

有条件的户可建品质好、经久耐用的牛舍。

以单列式牛舍为例,跨度为5m,墙高2。

5m,脊高3。

5m(3—4。

5m),墙厚0。

37m,内部水泥地面或立砖水泥抹缝地面。

牛床、清粪道、排尿沟总计宽为2。

8—3m,牛床坡度为2°—3°,其中牛床宽1。

7—1。

8m,粪沟宽25—30cm,深10—15cm。

单列式过道宽1。

3—1。

5m,双列式1。

5—1。

8m。

每头成年母牛占槽长1。

1m左右,槽底距地面高20—30cm。

饲槽上口宽55—60cm,底宽35—40cm,槽深前沿(靠牛侧)45—50cm,后沿高60—65cm。

为了档牛在牛颈之上可设一道横杆。

在舍内最高处设。

几个排气窗或排气孔,冬季用来调理舍内湿度和排气,夏季通风降温。

牛舍内应维持干燥,冬暖夏凉,地面应保温、不透水、不打滑,且污水、粪尿易于排出舍外。

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

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为好。

牛舍要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

房顶有一定厚度,隔热保温性能好。

养牛还应在牛舍两侧或牛场附近修一处青贮窖,便于运送和取用,地势较高,避免粪尿等污水渗入污染。

按每头牛2—3立方米修建,每立方米可贮玉米秸500—600kg。

每头牛每天可饲喂青贮料10—20kg。

秸秆及草垛设在下风向,与周围房舍至少维持50m以上距离。

贮粪场应设在牛场下风向的地势低洼处,便于卫生防疫。

牛场应设交往人员脚踏消毒池和车辆消毒池,四周建围墙或挖防疫沟。

3供应多样草料,力争营养全面,并做好饲草的加工调制任何一种牧草都不会有完全的营养成分,舍饲母牛应尽量供应多样草料。

养牛较好的牧草有苜蓿草、羊草、苏丹草等。

秸秆可利用玉米秸、稻草、豆秸、花生秧等。

精料类有玉米、豆饼(粕)、麸皮等。

为保证饲料的长年均衡供应,有条件的可利用耕地种植苜蓿、苏丹草、紫粒苋等,分茬收割,鲜草饲喂;种植青贮玉米可在乳熟期,蜡熟期采收制造全株青贮饲料;在秋收后可利用玉米秸、地瓜秧等制造青黄贮饲料。

其它的秸秆和稻草、花生秧、豆秸等应全体妥当储存起来以备冬春利用;要把草原上所产的牧草尽量全体采收、晾晒后储存起来。

饲草、秸秆等饲喂利用必需经加工调制,先切短(0。

5cm长)或粉碎,然后可采用如下方法:一是盐化后与精料混杂饲喂;二是利用秸秆饲料微生物制剂发酵后饲喂;三是加尿素氨化处置后饲喂;四是青黄贮后饲喂,此法比较合适秋季刚收割的玉米秸。

甜菜、胡萝卜等块茎饲料是母牛、犊牛冬季补饲的较好饲料,能够室内堆藏或窖藏,喂前应洗净土壤,切碎后单独补饲或与精料拌匀后饲喂,切勿整块饲喂,以免造成食道阻塞。

精料类的食粮,豆饼等主要经过粉碎后作补饲用,喂量不要过多,否则易得病。

补喂精料依据畜体大小、怀孕、哺乳、育肥等状况断定。

母牛怀孕的后2个月应补喂精料,每天1—2kg精料,骨粉50g,食盐30g。

哺乳母牛产后头2个月,每天应补给1—2kg精料,骨粉60g,食盐40g。

空怀母牛假如膘情差,粗饲料品质不好或饲料单一的也应当适当补喂精料,每天半公斤左右,以利于尽快发情受配怀孕。

1头成龄母牛1年的饲料计划:大概需干秸秆4吨左右,其中可分为干玉米秸3吨,青黄贮饲料3。

5吨(折合干秸秆为1吨)。

精料需700kg(精料中玉米占75%、豆饼20%、骨粉3%、食盐2%),其中玉米525kg,豆饼140kg,骨粉20kg,食盐15kg(育成母牛需筹备精料300kg,犊牛100kg)。

舍饲养牛应补给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添加剂,能够利用营养舔砖,其中含有盐及钙、磷、碘、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利用舔砖可放在饲槽中或固定在柱子上,让牛自由舔食,保证充足饮水。

舔砖要避免雨淋而造成溶解。

4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在饲喂上做到先粗后精,先喂后饮,冬季每天可喂2次,喂后饮温水;夏季每天喂3次。

精料要按期按比例配合成混杂料,混匀,喂前6—8h用水调湿混匀,闷软后拌料喂给。

每次饲喂时,饲养人员要看槽饲喂,调解余缺,随吃随填,做到一次性吃饱。

饲料品种要相对稳固,各种饲料要搭配着喂,不要常常革新,如必需更换时,必需逐渐更替,使牛逐渐适应,以保证牛的正常消化。

不喂发霉变质的结冻的饲料。

青贮饲料在冬季要在舍内饲喂,现喂现取。

在管理上要做到“五定“:即定管理人员,定牛的槽位,定饲料品种,定喂饮时间,定管理日程。

给牛发明一个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让牛充足休息和反刍。

饲料储存要防潮、防雨、防鼠咬和农药污染:清除饲料中的杂物;饲喂用具要常常维持清洁卫生;舍、圈、场常常维持地面平整、干燥、无泥坑、无宿粪;常常维持牛体卫生,身无挂粪和土壤,每天对牛体进行刷拭1次;常常留意观察牛的健康状况,观察牛的精神、采食、粪便等是否正常,做到早发现病畜,早医治。

冬季留意防寒,夏季留意避暑。

舍饲圈养的母牛每天要适当运动,每天要维持6—8h的日光映射,但在夏季中午要避免阳光直射,以防中暑。

特殊是妊娠后期的母牛,每天应赶着、牵着运动或在圈内逍遥运动均可,以减少难产率。

要避免互相顶嘴事故的发生,以防流产。

母牛的妊娠期为285d左右,母牛表现不安、频频排粪排尿,即将为临产,这时就应做好分娩时的筹备工作,给母牛供应清洁清洁的垫草和沉静的环境。

可用清洁、沉静的屋舍作为专用产房,做好清扫消毒,铺好垫草、筹备好热水和照明灯,1%的来苏儿、碘酊、肥皂等。

母牛分娩时,要做好接产和助产工作,发生难产时,要及时处置。

产后母牛喂给温热足量的麸皮盐水(麸皮1。

5—2kg,盐100—150g,加温水10—20kg)以促进胎衣排出,补充分娩时体内水分的丧失。

清除污染的垫草,换上清洁的垫草。

犊牛产出后立即将口鼻部粘液擦净,脐带断端用5%碘酊浸泡须臾,如未自断可在距腹部6—8cm拉断,然后消毒。

犊牛身上的粘液可由母牛舔干或用柔软干草擦干。

产后4—6h应排出胎衣,及时检查是否完整,取走。

产后保证母牛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饮水,使母牛在产后体况、子宫尽快恢复,于产后60天左右发情配种受孕,确保每年产犊1次;保证犊牛出生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内吃到初乳,生后20天以后训练吃草吃料进行补饲,4—6月龄时可进行断奶。

牛的疾病预防除按当地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防疫注射外,每年应驱虫2次,可用伊维菌素制剂注射,对防治体内外寄生虫效果较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