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数学三上教材分析(新全册)PPT幻灯片

苏教版数学三上教材分析(新全册)PPT幻灯片

P30第3、4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增加体验作业
P.30 24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P33第6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P.33
提出问题→策划解决步骤→实践操作→汇报操作结果
25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上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一下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二上 认识线段、平行四边形 二下 认识角 三上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四上 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四下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五下 认识圆 六上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六下 认识圆柱、圆锥
二上
米和厘米
二下 分米和毫米
三上
千克和克 直接体验
三下 千米的认识
三下
吨的认识 间接体验
体验的转化和表达
17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过程结构 方法结构
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适用范围 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简单换算
建立表象
小单位借助熟悉物体 大单位借助熟悉物体或推算
关系研究
利用不同的尺“找一找”、“数一数” 或综合运用已有关系推理
……
……
27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重新设计引入周长概念的问题情境 初步认识“物体某个面周长”的含义;
类推出“多边形各边的长度之和就是 它的周长;”
既是对周长概念的初步应用,又蕴含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2.改进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变化
29 P.41
22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P29第2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P.29
(1)根据信息提示说出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 (2)1000千克有多重呢?你能打个比方吗? (3)如果以你的体重为标准,大概可以容纳多少人? 如果以老师的体重为标准呢? (4)现在你理解的1000千克是怎样的?(相当于……)
23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借助学具,理解算理

算法表达 沟通算法,形成认知
P.1
两位数×一位数
横向
三位数×一位数
4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关于算法表达 具体算法表达
变化
P.1 P.11 5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关于算法表达 具体算法表达 一般计算法则
变化
P.14 6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关于估算
18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1.丰富操作活动 操作对象的变化 操作活动的增删
变化
P.29 P.31
19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2.实际问题的变化
变化
P.34 20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建立重量单位的概念有困难
重视感受的表达和转化 重视体验作业
21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小明今年上三年级,下面的选项( )可能是他的体重。 A.1千克 B.4千克 C.40千克 D.400千克
P8第2、3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P.8
分析关系,促进理解,避免定势
14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P12第5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P.12
早作落实
15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题组练习
P.2 P.15 P.26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侧重于“同” 重点在“异” 整体呈现
P.26
16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利用图形特征计算周长
P.11 9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倍”的理解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P.4
P.7
10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规律探索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经历规律探索过程
P.21 11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规律探索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P.27
(1)出示第一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猜想? (预设猜想:结果可能也会有规律。) 算式中这样的规律会不会导致结果中也有规律呢?怎样才能知道?学生计算。 观察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结果中同样存在规律,果真与猜想的一样。 仔细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结果出现了这样的规律? 独立思考后小组商量。 汇报。 (预设一:乘法中各位算的依次是9的乘法,加的零头正好能凑满一个十。预设二:1个9再加1就凑 满1个10,得10;2个99再加2,每个99各分到1,就凑满2个100,得200,3个999再加3,每个999 各分到1,就凑满3个1000,得3000.) 拓展:你能再写一个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并直接写出它的得数吗? 呈现资源(打乱顺序):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2)出示第二、三组: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这两组算式吗? 汇报。 第二组:为什么结果的个位总是1?
直观认识 直观认识 要素认识(边) 要素认识(角) 特征认识 要素认识 特征认识 特征认识 特征认识 特征认识
将原有的直观体验归纳、概括和表达 掌握研究的方法
26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上
厘米和米
二下 三上 三下
分米和毫米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理解周长的含义 掌握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目标: 在现实背景中感受估算的 意义和价值。
三要素: 一是在现实背景中; 二是要突出单位的选择; 三是要强调对上、下界的把握。
变化
P.2 7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将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变化
P.4
8 P.5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关于竖式
12 ×3
16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结果中1的个数为什么会增加?1的个数与什么有关? 第三组:为什么每一位都是8? (3)归纳:看来结果中的规律都与算式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让我12们发 现完整的规律,寻找到产生规律的原因。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P3第7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P.3
给足时间,学习思辨
13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年级 上册
1
整合
增设 提前 后移:“24时记时法”
“观察物体” “可能性”
2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年段 二上 三上 三下 四下
内容 表内乘除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含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含积的变化规律)
3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依赖情境,引出问题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3.增加一则“动手做”
变化
P.45 30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1.研究角度不明确
识别 无序→有向
2.推理的严密性不够
放慢节奏,反思操作方法
3.关系理解有困难
扩大研究背景,引入集合圈
4.面积与周长的混淆
落实实践活动
31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5.易进入机械操练的误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