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PPT教学课件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PPT教学课件
0.9—3.5×10-4 3×10-4 1×10-3
3—24×10-3
扩散系数(cm2/s)
1—100×10-2 70×10-5 20×10-5
0.5—2×10-5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
•密度大,容易溶解其它物质 •粘度较小,传质速率很高 •表面张力小,容易渗透 •压力改变会引起超临界流体对物质溶解能力 发生很大的变化 •温度改变会改变萃取能力 •加入少量溶剂也可改变对溶质的溶解能力
粉碎后的样品与合适的溶剂充分混合后放入
微波炉的样品穴内进行微波辐射。微波炉一
般选择市场上的防爆微波炉,处理样品时使 用 的 频 率 为 2.54GHz , 与 家 用 微 波 炉 一 样 , 每次处理时间不超过30秒,使用的功率以使 溶剂不沸腾为佳。辐射后的样品需立即冷却,
有时需要用冰浴,视情况而定。冷却后的样
2、分离与富集的概念
分 离 ( Separation ) : 分 离 是 将 欲 测 组 分从试样中单独析出,或将几个组分一个 一个地分开,或者根据各组分的共同性质 分成若干组。
富集(Preconcentration):富集被认 为是分离的一种,即从大量试样中搜集欲 测定的少量物质至一较小体积之中,从而 提高其浓度至测定下限之上。
表2-1 不同物态时CO2的物理性质 Table 2-1 Physical property of CO2 at
difficult state
物态
密度(g/ml)
气态
临界态(Tc,Pc)* 超临界态(Tc,6Pc)
液态
1×10-3 4.7×10-1 10.0×10-1 10.0×10-3
粘度(g/cm·s)
2)选择合适的有机膜,即若萃取极性物质时应 选极性有机膜。
4、微波溶样
(Microwave Digestion)
原理:微波溶出法是指利用微波为能量,进行样品处 理的各种方法。微波溶出法主要适用于固体或半固体 样品。样品制备的整个过程需要经过粉碎、与溶剂混 合、微波辐射、分离提取液等步骤。样品得到后首先 要加以粉碎以增大表面积,便于与溶剂分子接触,在 微波能的作用下加快溶质从样品基体中的溶出过程。 粉碎后的样品需与合适的溶剂混合。而正确选择适当 的溶剂是影响到溶质回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极 性样品采用极性溶剂,如甲醇、水等;非极性的样品 采用非极性溶剂如正己烷等。有时采用混合溶剂会比 采用单一溶剂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 一、分类地位 • 二、分布 • 三、生物学知识 • 四、生态学知识
分类地位
• 棘皮动物门
• 海参纲
•
楯手目
•
刺参科
•
仿刺参属
分布
•
海参分布遍及世界各海洋,从潮间带至水
深万米均有分布。刺参属温带种,主要分布于
北太平洋沿岸浅海,垂直分布,从潮间带至水
深20-30米的浅海海域。地理分布的北限是俄
罗斯的库页岛,美国的阿拉斯加沿岸;南到日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与操作
样品管 (萃取)
吸收管
收集器
CO2 钢瓶 高压泵
溶剂洗脱泵
图2-1 超临界流体萃取流程图 Fig2-1 Diagram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C的应用
2、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
原理:其原理是根据样品中不同组分在 固相填料上作用力强弱不同,使被测组分 与其它组分分离。主要用于环境水样及可 溶的固体环境样品,也可用于捕集气体中 的痕量有机物及气溶胶。改变洗脱剂组分, 填料的种类及其它参数可以改变各组分的 作用力强度,达到不同组分分离的目的。
品再次用微波辐射,反复多次以提高溶质回
收率。辐射完毕后的样品溶液须经离心分离 出固相残渣,溶液经过滤后备用。
影响微波萃取率的因素:
样品的种类、含量、溶剂的选择、基 体的水含量、微波能的大小、辐射时间的 长短等。
微波萃取法特点:
与传统的样品处理技术如索氏提取、 超声萃取相比,微波萃取的主要特点是快 速与节能,而且有利于萃取热不稳定的物 质,可以避免长时间的高温引起样品分解, 有助于被萃取物质从样品基体上解析,故 特别适合于快速处理大量的样品。
分布,其南限达江苏连云
港外的平山岛周围海域。其中以辽宁的大连市、
锦州地区,山东的烟台市、青岛市海区沿岸分
布最多。
生物学知识
• (一)外部形态 • (二)内部构造 • (三)生殖习性 • (四)性腺发育 • (五)早期胚胎发育 • (六)幼虫发育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1 环境样品的采集 §2 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一、环境样品的前处理与分离富集概述 二、样品前处理的新方法与技术
§1 环境样品的采集
一、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
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二、样品采集
§2 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 刺参性成熟年龄为2龄,而且往往与个体 体重有很大关系
早期胚胎发育
• 生殖细胞 • 受精 • 卵裂 • 囊胚期 • 原肠期
幼虫发育
• 耳状幼虫 • 桶形幼虫(樽形幼虫) • 五触手幼虫 • 稚参
耳状幼虫
• 小耳状幼虫 • 中耳状幼虫 • 大耳状幼虫
桶形幼虫(樽形幼虫)
五触手幼虫
稚参
生态学知识
常用超临界萃取剂
表2-2 常用萃取剂的临界温度与压力
流体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bar)
乙烯 二氧化碳 乙烷 氧化亚氨 丙烯 丙烷 氨 己烷 水 9.3 31.1 32.3 36.5 91.9 96.7 132.5 234.2 374.2 50.4 73.8 48.8 72.7 46.2 42.5 112.8 30.3 220.5
3、液膜萃取法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原理:在聚四氟薄膜(或纤维纸类)上浸透了 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形成有机液膜,这种液 膜把水溶液分成两相,其中流动的一相(样品水溶 液)为被萃取相,静止不动的为萃取相。样品水溶 液中的离子与加入其中的某些试剂形成中性分子 (处于活化态),并通过扩散溶入有机液膜,进一 步扩散进入萃取相。一旦进入萃取相,中性分子受 萃取相中化学条件影响,又分解为离子(处于非活 化态)而无法再返回液膜中,结果使离子进入萃取 相中。
RB ——分离效率。
SB A
越小,表示
B
中
A
很少,A
与
B
分离的越彻底。
一般情况下,Q A
接近于Q
0 A
,所以有:S b a
QB QB0
RB
二、样品前处理的 新方法与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al Fluid Extraction)
原理:与通常的液-液或液-固萃取一样, 超临界流体萃取也是在两相之间进行的一 种萃取方法,所不同的是萃取剂不是液体, 而是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 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 种物态只能在物质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 点时才能存在。
生殖习性
• 其繁殖季节,一般南部地区早于北部 地区,潮间带早于潮下带,就是在同一 地区繁殖季节,随年份不同也有变动, 变动的因素复杂,但以水温的变化为依 据可靠。 从各地看,在15-23℃范围内, 多在18-20℃之间。
• 产卵量一般100万-200万粒,多者多达 400万-500万粒,个别大的个体,产卵 量可超过千万粒。
一、环境样品的前处理与分离富集概述
1、常用前处理方法
• 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 环境样品欲测成分含量低(ppm,ppb, ppt 级) * 干扰 * 有些样品不能直接进样、无响应、污染测试系统
• 样品前处理的地位和方法 * 样品前处理的常用方法 * 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 样品前处理方法评价准则
液膜萃取操作步骤
RCOOMe CH3OH
水样
H+
被萃取相(流动)
RCOOH
CH3OH
RCOO-
废液 液膜
萃取相(静止)
图2-3 液膜萃取操作步骤 Fig.2-3 Steps in the operation of SLM
第一步:RCOO-+ H+ RCOOH
RCOOH+OH-
RCOO-+H2O
第二步:洗涤过程(比如用稀酸)
• (一)水温 • (二)底质 • (三)盐度 • (四)深度 • (五)饵料、摄食及成长 • (六)呼吸 • (七)移动 • (八)敌害
(九)两个重要的生态学特性
• 排脏与再生 • 夏眠
第二节 刺参人工育苗技术
•
一、基本设施及要求
• (一)育苗室及饵料室 (二)培育池 (三)沉淀池 (四)砂滤池 自然砂滤过滤池
固相萃取柱及萃取操作:
图2-2 固相萃取操作步骤 Fig.2-2 Steps in the operation of SPE
柱材料及填料:
柱材料有塑料(聚丙烯)、玻璃、不 锈钢等做成,两端均有多孔滤片,内装填 料。
填料由硅胶、聚合物、Florisi硅藻土 (硅酸镁)、氧化铝、耐火砖土等稳定性 物质再吸附或键合上活性物质组成。活性 物质有C8、C18、苯基、环己烷基、氨基、 氰基、二醇醛等组成。
外部形态
• 体筒状,呈黄瓜形,长20-40厘米,宽3-6厘米, 横断面呈四角形,体腹面平坦。整个腹面有密集 的小突起,称其为管足,管足在腹面排列成不规 则的三纵带,管足的末端有吸盘,背部略隆起, 具有4-6排不规则的肉刺,它是变形的管足。口 在前端偏于腹面,口周围环生有20个分枝状触手, 具触手囊,靠触手的收集将事物送入口内。肛门 位于体后端偏背面,稍后的背部有一个乳突,即 为生殖孔。
分离效率与分离系数
分离效率表示分离的程度: 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