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微波萃取应用前景:
相对于其它前处理技术而言,微波萃取法的 应用远不如固相萃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那么普 遍。发展至今仍是单元操作的技术,还未见与其 它分析技术在线联用的报道。
加速溶剂提取法
加速溶剂提取法被美国环保署选定为标准方法 (EPA3545)。加速溶剂提取很容易实现自动 化(顺序提取),目前,在对土壤和生物样品 中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上都有应用
液膜萃取操作步骤
水样
RCOOMe CH3OH
被萃取相(流动)
RCOOH CH3OH
废液 液膜
H+ RCOO-
萃取相(静止)
图2-3 液膜萃取操作步骤 Fig.2-3 Steps in the operation of SLM
第一步:RCOO-+ H+ RCOOH RCOOH+OHRCOO-+H2O 第二步:洗涤过程(比如用稀酸) CH3OH就会随洗涤过程进入废液。
表2-1 不同物态时CO2的物理性质 Table 2-1 Physical property of CO2 at difficult state
物 态 气 态 临界态(Tc,Pc)* 超临界态(Tc,6Pc) 液 态 密度(g/ml) 1×10
-3 -1 -1 -3
粘度(g/cm·) s 0.9—3.5×10 3×10-4 1×10-3 3—24×10-3
影响微波萃取率的因素:
样品的种类、含量、溶剂的选择、基 体的水含量、微波能的大小、辐射时间的 长短等。
微波萃取法特点:
与传统的样品处理技术如索氏提取、超声萃 取相比,微波萃取的主要特点是快速与节能,而 且有利于萃取热不稳定的物质,可以避免长时间 的高温引起样品分解,有助于被萃取物质从样品 基体上解析,故特别适合于快速处理大量的样 品。
-4
扩散系数(cm2/s) 1—100×10 70×10-5 20×10
-5 -5 -2
4.7×10
10.0×10 10.0×10
0.5—2×10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
密度大,容易溶解其它物质 粘度较小,传质速率很高 表面张力小,容易渗透 压力改变会引起超临界流体对物质溶解能力 发生很大的变化 温度改变会改变萃取能力 加入少量溶剂也可改变对溶质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与操作
样品管 (萃取) CO2 钢瓶 高压泵
吸收管
收集器
溶剂洗脱泵
图2-1 超临界流体萃取流程图 Fig2-1 Diagram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2、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
原理:其原理是根据样品中 不同组分在固相填料上作用力 强弱不同,使被测组分与其它 组分分离。主要用于环境水样 及可溶的固体环境样品 ,也可 用于捕集气体中的痕量有机物 及气溶胶。改变洗脱剂组分, 填料的种类及其它参数可以改 变各组分的作用力强度 ,达到 不同组分分离的目的。
索氏提取法 利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 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地被溶 剂萃取,既节约溶剂,又提 高萃取效率
环境领域中元素分析的内容
根据分析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根据分析目的:总量分析、种类分析、形态分析
根据样品:常量分析、微量分析、痕量分析
元素理化性质:可溶性含量、可浸出性、吸附含量、沉 积物 元素含量
0 QB
——原试样中 B 的量;
RB ——分离效率。
SBA
越小,表示 B 中 A 很少,A 与 B 分离的越彻底。
0 QA
一般情况下, Q A 接近于
,所以有:
S ba
QB 0 RB QB
水样前处理
消解:酸解盐酸、硝酸、高氯酸、磷酸、过氧化氢
硫酸易产生分析吸收,火焰AAS时一般不要用
2)选择合适的有机膜,即若萃取极性物质时应选极性
有机膜。
4、微波溶样 (Microwave Digestion)
原理:微波溶出法是指利用微波为能量,进行样品处 理的各种方法。微波溶出法主要适用于固体或半固体 样品。样品制备的整个过程需要经过粉碎、与溶剂混 合、微波辐射、分离提取液等步骤。样品得到后首先 要加以粉碎以增大表面积,便于与溶剂分子接触,在 微波能的作用下加快溶质从样品基体中的溶出过程。 粉碎后的样品需与合适的溶剂混合。而正确选择适当 的溶剂是影响到溶质回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极 性样品采用极性溶剂,如甲醇、水等;非极性的样品 采用非极性溶剂如正己烷等。有时采用混合溶剂会比 采用单一溶剂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光谱法、色谱法、质谱 法、电化学分析法 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主要采用原子光谱法。原子光谱 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
火焰型原子吸收光谱法 ICP-径向检测 ICP-轴向检测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ICP-MS 检测范围ug/L 100 10 1 0.1 0.01 0.001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1 §2 环境样品的采集 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一、环境样品的前处理与分离富集概 述 二、样品前处理的新方法与技术
§1
环境样品的采集
一、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
现场调查 布点 运送保存 理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 样品采集 分析测试 数据处 综合评价等
二、样品采集
§1 环境样品的采集
常用超临界萃取剂
表2-2 常用萃取剂的临界温度与压力
流体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bar) 乙烯 二氧化碳 乙烷 氧化亚氨 丙烯 丙烷 9.3 50.4 31.1 73.8 32.3 48.8 36.5 72.7 91.9 46.2 氨 己烷 水
96.7 132.5 234.2 374.2 42.5 112.8 30.3 220.5
固相萃取柱及萃取操作:
图2-2 固相萃取操作步骤 Fig.2-2 Steps in the operation of SPE
柱材料及填料:
柱材料有塑料(聚丙烯)、玻璃、不锈钢 等做成,两端均有多孔滤片,内装填料。 填料由硅胶、聚合物、Florisi硅藻土(硅酸 镁)、氧化铝、耐火砖土等稳定性物质再吸附或 键合上活性物质组成。活性物质有C8、C18、苯 基、环己烷基、氨基、氰基、二醇醛等组成。
一、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
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 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 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二、样品采集
§2 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一、环境样品的前处理与分离富集概述
1、常用前处理方法
• 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 环境样品欲测成分含量低(ppm,ppb, ppt 级) * 干扰 * 有些样品不能直接进样、无响应、污染测试系统 • 样品前处理的地位和方法 * 样品前处理的常用方法 * 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 样品前处理方法评价准则
阴离子交换柱:O
S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H2)3 R
操作步骤:
1、将柱用适当溶剂润湿 2、加入一定体积样品 3、加入适当洗涤溶剂 4、用合适洗脱液淋洗,收集备用
★
固相萃取柱内介质的物质是决定萃取 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SPE的局限性:
柱径较窄,限制了流速,通常1-10ml/min 填料粒径40um左右,若增加流速会产生动力 学效应 对较脏样品容易堵塞 容易产生缝隙
分离效率与分离系数
QA 分离效率表示分离的程度: R A 0 QA
QA ——被分离出 A 的量;
0 QA
——原试样中 A 的量;
RA ——分离效率。
分离系数描述被分离出 A 组分中包含又一组分 B 在 A 中占的比例:
QB S ba QA
0 QB 0 QA
RB RA
QB ——被分离出部分中 B 的量;
为了克服阻力大、流速低、易产生缝隙等 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厚度为1mm左右的膜过 滤片形成的盘状结构
SPE的优点:
快速,特别是膜状萃取柱 与液-液萃取相比,减少了人力和溶剂 可用于野外采集样品的处理,方便运输、 保存 应用范围广,水、固甚至大气 容易与其它技术联用
3、液膜萃取法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2、分离与富集的概念
分离(Separation):分离是将欲测组分从试 样中单独析出,或将几个组分一个一个地分开, 或者根据各组分的共同性质分成若干组。 富集(Preconcentration):富集被认为是 分离的一种,即从大量试样中搜集欲测定的少量 物质至一较小体积之中,从而提高其浓度至测定 下限之上。
R
C8柱: O 烷)
Si R
R Si
(CH2)7CH3
(辛烷基硅
C18柱: 硅烷)
O
(CH2)17CH3 R
(十八烷基
苯基柱:
R O Si R (CH2)3
氨基柱:
R O Si R
R
(CH2)3
NH2
氰基柱: O
Si R
(CH2)3
CN
R
阳离子交换柱: O
Si
(CH2)3SO3-H+ R
R CH3 N+ CH3ClCH3
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具有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和提取 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在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中也有 广泛的应用.
目前实验室使用较多的还是超声波清洗器作为提取仪器。 一般在超声波提取之前应该将待提取样品用提取溶剂浸泡 一段时间,使之相互充分的接触、渗透。在超声波提取中, 最好都是使用混合提取溶剂,分步骤提取,以提高目标物 的提取效率。超声波提取法对玻璃容器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玻璃容器的质地不好,有裂隙等,在提取过程中很容 易破裂,因此在选择玻璃器皿时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