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种不同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3种不同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May,2010 Vo1.24 No.5A 3种不同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Comparison on effect of 3 diferent ways of artificial airway humidification 王静。鱼丽荣,石晓霞 Wang Jing,Yu Lirong,Shi Xiaoxia (Central Hospital of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Shaanxi 712000 China) 摘要:[目的]比较人工气道病人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湿化效果,以选择有效的湿化方法。[方法]将6O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 为3组,A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湿化,C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比较3组痰痴形 成、痰液黏稠度、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B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 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效果较好,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效 果次之,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效果最差。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道湿化;输液泵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doi:IO.3969/j.issn.1009—6493.2010.13.022 文章编号:1009—6493(2010)5A一1172—02 生理状态下,气体通过上呼吸道,经鼻腔过滤以及周围组织 加温、加湿,使气体温度维持在37℃、绝对湿度44 mg/m。左 右,但是人工气道建立后,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消失,干燥、寒冷 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形成溃疡、分 泌物结痂等。有报道显示,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 而升高 ]。因而气道湿化是保持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 项重要措施。现对60例人工气道病人分别进行输液泵控制持 续气道内滴注湿化、超声雾化湿化和间断气道内滴注湿化的对 照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8年9月一2009年 7月收治的6O例人工气道病人(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 但不包括使用呼吸机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l9例; 年龄23岁~71岁,平均47岁;颅脑损伤28例,脑出血15例,气 道烧伤2例,呼吸衰竭8例,胸部外伤7例;经口气管插管2例, 经鼻气管插管2o例,气管切开38例;人工气道开放时间3 d~ 10 d,平均4.8 d。 1.2方法将6O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O例, 两组病种、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采用输液泵 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法,即取0.9 氯化钠250 mL,排掉 125 mL,加人125 mL灭菌注射用水,配成0.45 氯化钠溶液, 再加入庆大霉素8×1O U、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 能减少氧气和雾化液的丢失,提高药物利用率,能更好地稀释痰 液。湿化液放在密闭的喷雾消毒瓶中不易被污染,避免灰尘污 物流人气道,从而减少肺部感染。新型雾化装置与人工气道连 接紧密,不易松脱,不会发生面罩滑脱而造成病人缺氧。而面罩 雾化组因面罩不能与人工气道紧密结合,当病人头部活动时面 罩容易脱落,造成氧源缺失。因此,新型雾化装置能提高雾化的 有效性,减少肺部感染及因氧源缺失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并 发症,能更好地提高人工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增加病人用氧安 全。 参考文献: 连接输液泵,剪掉头皮针,并将头皮针软管插人人工气道内5 cm~8 cm,根据痰液的情况调节滴数,一般以2 mL/h ̄8 mL/h 速度滴人。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人湿化法,用0.9 氯化钠溶 液4O mL内加庆大霉素8×lO U、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 5 mg雾化吸入,每次20 min,每日3次。C组采用间断气道内 滴注湿化法,即依上法配成0.45 氯化钠溶液250 mL,加入庆 大霉素8×1O U、糜蛋rl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间断气管 内滴注,1 h~2 h滴注1次,每次1 mL~2 mL,吸痰前后均滴注 2 n ~5 n 。观察人工气道建立后应用不同湿化方法湿化1 d~ 3 d的情况,每日早、晚各评估1次,观察3 d。 1.3判断标准①痰痂形成:吸痰时吸痰管内有微小痰痂;吸 痰时吸痰管壁黏有痰痂;用棉签擦拭气管套管内腔后,消毒棉签 上有黏痰痂。有上述3项其中之一即判断痰痂形成[2]。②痰液 黏稠度:I度(稀痰),即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 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黏痰),即痰的外观较I度黏 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 净;Ill度(重度黏痰),即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并伴有血痂, 吸痰时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有大 量痰液,不易用水冲洗。③对血氧饱和度有影响:以湿化时在原 有血氧饱和度基础上下降5 为判断标准。④肺部感染:评估 病人痰液的颜色、量、性质、肺部哕音、体温等,结合血常规变化、 胸部x线检查及痰液细菌培养结果。⑤气道出血:在吸痰时发 [1] 张德操,孙筱云,李明风,等.老年呼吸衰竭的呼吸道护理[J].中华 护理杂志,1987,22(8):359. E2]顾惠娟,董佩芳.应用喷射式雾化器雾化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 [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5. 作者简介徐雪影,女,广东省中山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本科,从事 ICU护理工作,工作单位;528403,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李振中工作 单位:528403,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9—07—28;修回日期:2010一O4—16) (本文编辑李亚琴)

 护理研究2010年5月第24卷第5期上旬版(总第321期) 现痰中带血丝或吸出血性痰。⑥刺激性咳嗽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组问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2结果 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O.05);C组在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度、肺部感 染、刺激性咳嗽及气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B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组湿化效果见表1。 表1 3组湿化效果比较 例次 F值 P 47.114 <O.05 43.537 <O.05 34.659 <O.05 98.291 <O.05 79.803 <O.05 53.143 <O.05 3讨论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 体通道,以有效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改善通气,纠正缺氧,为机械 通气提供条件_3]。气管切开后,气道水分丢失可达800 mL/d, 有效的气道湿化,可保持气道湿润、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 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此,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除按护理 常规护理外,应及时给予气道湿化。湿化不足可削弱纤毛的运 动,导致排痰困难和缺氧,引起或加重炎性反应,使肺顺应性降 低,导致肺部感染 ]。湿化过度可致痰液稀薄、量大,需要反复 吸引,增加了感染及气道黏膜损伤的机会,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的 湿化方法非常重要。由于0.45 氯化钠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 缩,使之更接近生理状态,对气道无刺激,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 较理想的湿化液。本次试验气管内注人湿化均采用0.45 氯 化钠。常见的气道湿化方法有电热恒温湿化、雾化吸入湿化(包 括超声雾化、空气压缩雾化器雾化,高流量药氧雾化、喷射式雾 化)、气管内滴人湿化(包括持续气管内滴注、间断气管内滴注)、 人工鼻的应用等,其湿化作用各有利弊。本次主要比较输液泵 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超声雾化吸入湿化以及间断气道内 滴注湿化的效果。 超声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时,9O 左右的雾粒在5 m以下, 可以随着呼吸吸人到终末支气管和肺泡[5],雾滴小而均匀,对气 道刺激小,能够与黏膜广泛接触,药物浓度高,可促进黏膜血液 循环,减轻炎症,并可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不易形成痰痂。本 次观察结果显示,超声雾化湿化效果优于间断湿化,差于持续湿 化。但雾化20 rain的过程中,由于雾化气主要是水蒸汽,含氧 量很低 ],大量雾化气体进入气道,影响了氧气的吸人和二氧化 碳的呼出,同时大雾量吸入,对气道黏膜的刺激较大,反应性引 起气道黏膜血管收缩以及气道痉挛,对于IcU收治的呼吸功能 受损的危重病人易引起血氧饱和度的波动,造成低氧血症。间 断气管内滴注湿化,由于每次人工注人的量不易控制,速度不均 匀,当液体迅速流入下呼吸道时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喷 出,致湿化量不足,且病人出现喘憋、心率快、血氧饱和度下降以 及血压升高等情况,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治疗依从性下降,导 致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减弱,痰液黏稠干痂,影响通气,且易致吸 引频率增加,出现气道出血、感染、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护士的 操作也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从而影响湿化效果。表1显示,间断 气管内滴药湿化在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度、肺部感染、刺激性咳 嗽及气道出血等方面均不及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仅对血氧饱和度影响一项优于雾化组。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法各 项指标均优于雾化法及间断湿化法。持续气道湿化能有效补充 因人工气道建立引起的气道持续性水分丢失,减少湿化不良导 致的并发症。用输液泵控制湿化,湿化液沿套管壁均匀、缓慢而 持续流入,能减少对气道的刺激,从而避免了刺激性咳嗽,并使 气道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充分改善了呼吸道的湿化环境,符 合呼吸道对湿度的生理需求。本次观察结果还显示,持续湿化 法降低了痰液黏稠度,不易形成痰痂,使痰液易于咳出,分泌物 引流通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由于吸痰次数的减少,对血 氧饱和度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同时对气道黏膜的机械刺激也减 少,气道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下降(P<0.05)。同时由于用输 液泵控制,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并能够准确均匀控制流 速,不但保证了每日气道所需湿化量和湿化效果,也减少了人为 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的方 法湿化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护士易于掌握和操作,适于临床推 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芦良花,孙明明,孟辉.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法效果比较[J].护 士进修杂志,2000,15(5):336. [2]陈琦.脑外科重危病人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J]. 护理研究,2005,19(3A):422—423. [3] 吕莉,杨琴.微量注射泵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J].家庭 护士,2006,4(7B):22—23. [4]陈霜霖,万宇飞,刘晓莉,等.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预防肺部 感染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32. [5]王蓓,刘雪琴.气道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20(7A):63—64. [6]刘志敏,王述平,李雪冬,等.超声雾化吸人效果的影响及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1. 作者简介王静(1976一),女,陕西省成阳人,护士长,主管护师,大专, 从事重症护理研究,工作单位:712000,陕西省成阳市中心医院;鱼丽 荣、石晓霞工作单位:712000,陕西省成阳市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9—09—29;修回日期:201o一04—16) (本文编辑李亚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