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管理及ppt课件
稀释痰液,还有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
(3)临床现根据病情可选择沐舒坦、普米克令舒、爱 全乐、万托林等为药物湿化液。
.
.
感染的控制
▪ 病房人员的管理 ▪ 病房环境的管理 ▪ 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 护理操作时要规范,注意无菌原则 ▪ 落实好基础护理 ▪ 正确管理病人的体位
.
预防人工气道的意外拔管
降低
.
痰液性质判断
Ⅰ°痰液如米汤样或泡沫样, 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液 滞留
分 三
Ⅱ °痰液较Ⅰ°粘稠,吸痰 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
度
内壁,易被水冲洗
Ⅲ °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呈 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 大量痰液,不易被水冲洗
.
有效吸痰----个体化
你有关注吸痰管的号码与 气管导管的直径吗?
选择吸痰管号码 8 10(3.3mm) 10(3.3mm) 12(4.0mm) 12(4.0mm)
.
吸痰的方式
密开
闭 式
放 式
.
正确吸痰的方法 拍背手法 手掌屈曲呈杯状、腕曲 叩击频率 5次/秒
▪ 适时吸痰,协助翻身拍背 时间 1-5分钟 ▪ 严格无菌操作,导管一次性使部位用,防止加重感染 ▪ 强调动作轻、稳、准、快 ▪ 吸引压力适当 ▪ 注意氧储备,操作前预给高浓度氧2-3分钟,防
止 低氧血症 ▪ 注意观察R、BP、SaO2 ▪ 必要时床边支纤镜吸痰
.
气道湿化方法
(1)电热恒温湿化器:电热恒温湿化器可以加温湿化吸入管
道的气体,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至的分泌物黏稠和排出 障碍。
(2)气道内间断推注法:临床常用注射器取湿化液3~5ml,
取下针头后将湿化液直接滴入人工气道,常在吸痰前推注。
▪ 痰痂形成因素
预防措施
湿化不足 误吸
气道出血 技术缺陷
有效评估 适时吸痰 充分湿化 正确有效吸痰
.
保证适时吸痰
▪ 掌握吸痰的时机 ▪ 吸痰的依据 ▪ 吸痰管的选择 ▪ 吸痰方式选择
.
吸痰时机
▪ 吸痰依据:视、听、感觉 ▪ 病人情况:病人咳嗽或有呼吸窘迫 ▪ 听诊器或床旁听到胸部有痰鸣音 ▪ 气道压力:呼吸机气管压力升高报警 ▪ 生命体征: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
.
人工气道种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简易人工气道)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建立的技术
▪ 人工气道技术大致可分为: ▪ 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保证可靠的有效通气并适宜
长时间使用,此气道可靠、安全。
▪ 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
.
常见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
.
人工气道管理—主要问题(难点)
堵塞
脱管
感染
.
人工气道的管理重点
▪ 是维持人工气道的功能,保持呼吸道的持 续通畅,预防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
人工气道的管理
▪ 加强人工气道的温、湿化管理 ▪ 预防感染 ▪ 预防人工气道的意外拔管 ▪ 气囊护理
.
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气道的管理及监护
.
呼 吸 的 过 程
.
气体交换过程
.
自主通气不足---怎么办?
建立人工气道 通气
方法
自主通气 无创通气
有创通气
.
人工气道定义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 道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 气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 肺部疾病提供条件。
.
主要作用:
▪ 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 预防误吸。 ▪ 便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 为机械通气提供通道。 ▪ 便于气管内用药,以进行呼吸道内的局部治疗
吸痰前评估:
人工气道、吸痰管、吸引负 压、通气模式、参数、吸痰 方式、患者情况
.
吸痰管的选择
▪ 不能太细、太粗、太硬 或太软
▪ 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 4-5厘米,外径不超过气 管导管内径的1/2,以 1/3为宜
.
吸痰管的选择:不能太细、太粗、太硬或太软
气管导管直径号码 6.5 7.0 7.5 8.0 9.0
(3)气道内持续滴注法:传统持续法是以输液管持续滴注,
应用微量注射泵或输液泵持续注入较多见,因为二者具有定 时定量持续湿化的作用,成本低、操作简单,能有效防止痰 痂的形成。
(4)雾化吸入:通过文丘里效应将药物水溶液雾化送入气道后
在局部发挥药物作用。
(5)人工鼻: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是利用人体呼出
▪ 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口腔护理后吸干净口咽分 泌物,更换吸痰管,吸净导管内分泌物 后,把吸痰管插入超过导管长度2cm,一 边放气囊一边吸痰,把积聚在气囊上方的 滞留物吸干净,然后在把气囊充气。
气体的温度与水分来加温湿化吸入的气体,同时对细菌有一 定的过滤作用。
.
气道湿化
.Hale Waihona Puke .湿化液的选择(1)湿化量:一般认为每天的湿化量在300~500ml, 须视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体温、病人的出 入量、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调整。
(2)湿化液种类: 蒸馏水 生理盐水 0.45%盐水 1.25%碳酸氢钠,其碱性具有皂化功能,软化痰痂,
▪ 对于持续气道正压者,逐渐从气囊抽气,每次 0.25-0.5ML直到呼气期出现少量漏气为止,然后 再注入0.25-0.5ML气体,此时气囊容积为MOV气 囊压力为MOP。
.
气囊护理
▪ 气囊压力要求小于35cmH2O ▪ 传统观点:4-6小时放气5-10分钟 ▪ 目前观点:使用高容积、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时放气
▪ 1.手法开放气道 ▪ 2.口咽和鼻咽通气管 ▪ 3.面罩加简易呼吸器 ▪ 4.喉罩 ▪ 5.气管食管联合通气管
.
手法开放气道
仰头抬颈法
压额提颏法
.
下颌推前法
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
呼吸囊
喉罩
.
气管食管联合通气管
.
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
气管插管导管
气管切开套管
.
人工气道建立指征:
▪ 上呼吸道梗阻 ▪ 保护呼吸道以防误吸 ▪ 作为清除气道分泌物的通道 ▪ 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者
原因: ▪ ① 固定不当。 ▪ ② 病人烦躁或意识不清而自主拔管。 ▪ ③ 呼吸机管道牵拉。 ▪ ④ 气管切开导管过短等。
.
固定方法
▪ 气管导管固定器 ▪ 胶布固定 ▪ 边带固定 ▪ 别针固定
.
气囊护理-----充气
▪ 最理想方法是用最小封闭容积(MOV)和最小封闭 压力(MOP):
▪ 将听诊器放在病人颈部与气管的部位,给气囊充 气,直到气囊周围完全不漏气,在正压通气时逐 渐从气囊抽气,每次0.25-0.5ML直到吸气压力到 达峰值时出现少量漏气为止然后再注入0.250.5ML气体,此时气囊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 (MOV),气囊压力为最小封闭压力(M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