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厂的厂址选择

食品厂的厂址选择

论食品厂厂址选择所考虑的因素
内容提要:项目的厂址选择不仅关系到工业布局的落实、投资的地区分配、经济结构、生态平衡等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问题,还将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项目投产后的生产经营,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

本文对食品厂的厂址选择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厂址选择区域选择食品企业成本费用
厂址选择即新建项目具体位置的选择。

是工业布局的最终环节和工业基本建设的前期工作,也是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组成部分。

它根据工业地区布局和新建项目设计任务书的各项要求,由规划与设计部门共同承担,在实地踏勘及区域性技术经济调查的基础上,对各地建设条件分析评价,并选择若干个能基本满足建厂要求的厂址方案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经济综合论证,从而确定最优的建设地点和具体厂址。

厂址选择通常分为两个阶段:①确定选址范围和建厂地点。

侧重考虑厂址的外部区域经济技术条件,包括:距离原材料、燃料动力基地和消费地的远近;与各地联系的交通运输条件;当地的厂际生产协作条件;供水、排水及电源的保证程度;原有城镇基础和职工生活条件;有否可供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业成组布局和城镇发展的场地;是否与城镇规划及区域规划相协调;土地使用费用、建筑材料来源及施工力量等。

②确定厂址最后具体位置。

主要考虑项目设计任务书和厂区总平面布置的有关要求及投资约束条件。

包括:厂址场地条件,如建设用地的面积与外形、地势坡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地震裂度、灾害性威胁(如洪水、泥石流等),土地征用的数量、质量及处理难度,厂址下有无矿藏等;距水源地的远近和给排水的扬程;修建铁路专用线与厂外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工程量与投资;供电、供热设施的工程量及投资;距已有城镇生活区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远近;“三废”排放对城镇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及环保费用等。

厂址一经选定,不仅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新建项目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建厂速度,并长期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经济效果。

以下介绍食品厂的厂址选择所考虑的相关因素。

食品工厂的建设必须根据拟建项目的性质对建厂地区及地址的相关条件进行实地地考察和论证分析,最后确定食品工厂的建设地点。

食品项目的建设条件是保证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包括项目本身的建设施工条件和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的生产经营条件。

项目建设的条件既包括项目本身系统内部的条件,也包括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外部协作条件,项目建设条件的重点是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包括项目建设的资源条件、厂址条件和环境条件等。

不同类型的食品厂适合于不同的建厂环境因为不同的建厂环境具备不同食品项目所需要的建厂条件。

一般来说食品厂址选择应考虑的建厂条件应包括建厂地区条件选择和建厂地址条件选择。

先对建厂地区条件进行分析并选择,然后在对建厂地址条件进行分析并确定建厂地址。

一、食品厂厂址区域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要考虑的因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有自
然方面的,还有社会方面的。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条件和生态要求两个方面。

(1)气候条件气候在选择建厂地区时是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直接影响项目成本以外,对环境方面的影响也很重要。

由于食品项目类型不同,气候条件对项目起的作用的方式也不同。

特别是在有大量运输和建筑
工程的项目中,天气是影响项目的主要因素。

在厂址选择时,应从气
温、湿度、日照时间、风向、降水量等方面说明气候条件。

这些方面
中的每一项都可以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如平均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及平均气温等。

(2)生态要求有些食品厂可能本身并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环境条件则可能严重影响着食品厂的正常运行。

食品厂多数为农产品加工项
目,明显依赖于使用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能由于其他的因素(如
被污染的水和土壤)而降低等级。

有的食品项目,用水量很大,而且
对水质要求也很高,如果附近的工厂将废水排入河中,影响工厂水源
的卫生质量,则该项目将受到严重损害。

2.社会经济因素
(1)国家政策的作用
(2)财政及法律问题
3.基础设施条件
食品企业的正常运行得各种基础设施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

从食品厂经营的角度来说,可利用、发达的、多样的经济及社会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

分析评价基础设施的满足程度。

项目规模也可能对建厂地区构成严重的制约。

如果项目相对较大,则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建厂地区能够满足项目在建设和生产期对能源、设备、劳动力、土地等质量与数量的需要。

(1)燃料动力
(2)人力资源
(3)基础服务设施
(4)排污物及废料处理
4.建厂地区的最后选择
建厂地区应选择在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产区后与企业有关的主要消费中心所
在地。

选择建厂地区最简单的方式是:根据原材料来源地及主要市场的交通情况,提出几个可供选择的厂区方案,并计算其运输、生产成本。

以资源为基础的食品项目,由于运输费用较高,应选择建设在基本原材料产地附近;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工业则应面向市场,这类项目一般建在主要消费中心附近。

但是许多食品不可能由一个特定的因素就决定其厂址,既可以建在资源地,也可以建在消费中心附近,甚至可以设在中间的某些点上。

对于不过分面向资源或市场的食品项目,最好的建厂地区能够将下列因素很好的结合起来:距原材料和市场的距离合理,良好的环境条件,劳动力储备丰富,能以合理的价格取得充足的动力和燃料,运输条件良好以及具有废物处理设施等。

二、厂址选择
在建厂地区基本确定后,应在可行性研究中,确定项目厂址。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确定几个备选方案,然后从自然条件、基建条件、生产条件、环境保护
和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论证,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厂址方案。

厂址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建厂地区分析基本一致。

对在选定的区域内的可能的厂址来说,应当分析下列需要和条件:(1).厂址的生态条件(2).环境影响(3).社会经济条件(4).厂址所在地的基础设施(5).战略问题(6).土地费用这些因素的重要性,随着项目的性质,拟进行的土建工程种类,排污物的种类和工人人数而定。

在一个区域内原材料的取得和供应,公共设施、运输方式和通讯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此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下面介绍厂址选择的基本方法:
1.方案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项目不同选址方案的投资费用和经济费用的对比,作出选址决定。

它是一种偏重与于经济效益方面的厂址优选方法。

其基本步骤是先在建厂地区内选择几个厂址,列出可比较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比较后,从中选出两三个较为适合的厂址方案,再进行详细的调查、勘察。

并分别计算出各方案的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

其中,建设投资和经济费用均为最低的方案,为可取方案如果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不一致时,可用追加投资回收期的方法来计算。

2.评分优选法
这种方法可分三步进行,首先,再厂址方案比较表中列出主要判断因素;其次,将主要判断因素按其重要程度给予一定的比重因子和评价值;最后,将各方案所有比重因子与对应的评价值相乘,得出指标评价分,其中平均分最高者为最佳方案。

3.最小运输费用法
如果项目几个选择方案中的其他因素都基本相同,只有运输费用是不同的,则可用最小运输费用法来确定厂址。

最小运输费用法的基本做法是分别计算不同选址方案的运输费用,包括原材料、燃料的运进费用和产品销售的运出费用,选择其中运输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选择方案。

在计算时,要全面考虑运输距离、运输方式、运输价格等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