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度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年度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年度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X省水污染防治X年度工作方案》精神,有序推进X年度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治目标全县X河、X河、X河、X河4条河流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Ⅱ类)比例达到100%,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见附件1),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X县X河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达到或优于Ⅱ类)(见附件2)。

二、重点工作(一)工业污染防治1.强化“10+3”企业取缔工作。

向社会公布已取缔的“10+3”企业清单,加强执法检查,杜绝不符合产业政策且已关闭企业死灰复燃。

(县经贸局牵头负责)2.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

督促各类新建、升级的工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及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X工业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确保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20%,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施并联网运行(见附件3)。

(县经贸局牵头负责,X工业区管委会、县域工业区管委会、县环保局参与)3.积极推动污染企业退城入园。

全面排查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钢铁、有色金属、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有序完成改造并搬迁入园(区)。

(县经贸局牵头负责,县住建局、X工业区管委会、县域工业区管委会参与)4.扎实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对有色金属、钢铁、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果汁等行业开展专项治理,制定治理方案,系统推进清洁化改造。

(县经贸局牵头负责,X工业区管委会、县域工业区管委会、县环保局参与)(二)城镇污染治理5.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新建县城X、X沟、X和XX污水管网系统并实现对接入网。

完成X镇、X镇X社区、X镇X社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调试,镇级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覆盖集中居民区,县污水处理厂加快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县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县住建局、城管局牵头负责,X工业区管委会、县域工业区管委会参与)6.规范污泥无害化处理。

将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纳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项目建设。

健全污泥转运管理机制,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

X年底前,全县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县城、镇及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基本得到妥善处置和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75%以上。

(县住建局、城管局负责)7.城镇再生水综合利用。

加快编制再生水设施建设专项方案。

所有污水处理厂通过引进技术、更新设备、提标改造等措施,提升中水资源供给能力。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公共建筑安装中水设施的示范推广,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要配套建设中水生产设施。

全县工业聚集区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15%。

X 年底,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要配套安装建筑中水收集中回用等设施。

(县住建局牵头负责,县水务局、经贸局、环保局参与)8.有效整治城市重点水体。

采取控流截污、垃圾清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加X河等重点水体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县水务局牵头负责)。

(三)农业农村污染防治9.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完成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前期准备,制定并实施我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

加大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力度。

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在地表水易受污染地区开展示范种植。

对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及水产品集中养殖区开展风险监控评估,对环境激素类化学品实施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

(县农业局牵头负责)10.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X年6月底前,向社会公布本级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X年12月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禁养区内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县农业局牵头负责,各镇办、县环保局参与)11.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工程建设,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服务向农村延伸。

开展农村小型河流河道清淤疏浚等工程建设。

实行“以奖促治”政策,逐步扩大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范围,完成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积极推进清洁城镇建设和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

(县环保局牵头负责,各镇办、县住建局、城管局、水务局参与)(四)水资源节约保护12.控制用水总量。

加强取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对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的重点用水单位严格监管。

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县水务局牵头负责)13.提高用水效率。

明确各镇(办)年度用水效率控制目标,考核年度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企业,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

严格执行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相关目录,将再生水、雨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规划或节水专项规划。

(县水务局牵头负责)(五)水生态环境保护14.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加强饮用水水源监控、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有序开展镇(办)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与评估。

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区域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启动备用或应急水源建设。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全县饮用水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年底前编制并批准实施主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或规划。

(县水务局牵头负责,县环保局、卫计局、各镇办参与)15.全面推行排污许可。

X年6月底前完成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年底前完成《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所涉及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以改善水质、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

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企业按证排放、达标排放。

(县环保局牵头负责,各镇办参与)16.提升水环境监管水平。

进一步加强全县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X年底前建成全县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指标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

(县环保局牵头负责,县水务局、财政局参与)17.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环保、金融、保险等机构要加强协作联动,X年底前,分级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

(县金融办牵头负责,县经贸局、环保局、水务局、农行、农商行参与)(六)强化科技支撑18.加强环保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

重点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污泥资源利用和安全处置等适用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共享与转化。

(县科教局牵头负责,县发改局、环保局、水务局、农业局等参与)(七)重点流域污染防治19.启动开展X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四年行动计划。

认真组织实施X等流域污染治理,确保X河X、X河X断面出境水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县环保局牵头负责,县水务局、住建局、农业局、城管局参与)20.强化水环境目标管理。

X年底前,制订完成并向社会公开17个水污染防治专项方案(见附件4),分解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

(县、镇办政府,街道办负责落实,相关部门参与)三、保障措施(一)夯实主体责任。

要积极推行河长制,制定河道治理计划,推动本区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分段夯实流域水环境管理主体责任;要对标水质目标,量化重点工作,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完善保障措施。

各相关部门要对牵头和参与的工作,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并加强督办。

(二)强化调度通报。

要对《X县X年度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中的重点工作建立台账,每季度月底前,向县政府报送本季度水质目标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政府通报各部门的项目进度和完成情况。

(三)推进信息公开。

县政府每季度公布全县水环境质量状况,县环保局每季度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及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

国控、省控重点排污单位每半年要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环保举报热线“12369”的作用,做到有投诉立即处理,及时解决问题并回复投诉人。

(四)加强执法监管。

县环保局要对企事业单位涉水环保设施、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企业在线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进行检查,在问题突出的行业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通过挂牌督办、案件通报、移送司法等措施,切实解决各级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特别恶劣的环境问题。

(五)严格考核问责。

县政府年终对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将约谈有关责任人,并要求限期整改。

未完成地表水年度控制目标的镇办,暂停审批新增排放水污染物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