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观题答题技巧

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主观题解题指导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1、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2、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3、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4、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二、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1、看:看什么——看设问;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怎么思——重审题目,注意题目的分值(看分作答)。

三、从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前提;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关键;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1)卷面整洁,层次清楚,一目了然,使老师产生愉悦感;(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3)字体隽秀整齐,粗细得当;(4)考生答卷字数适中。

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几种常见的主观题及其解答技巧1、“体现类”主观题【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例: 杭州市政府发放消费券,主要是为了拉动本地的消费,同时也为了改善民生。

目前已发放消费券2.2亿元,产生了l—5倍的放大效应,同时也明显带动了相关企业的生产。

杭州市还将准备再发放6亿元消费券,主要面向外地的旅游消费券,还有面向本地企业职工、大学生和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券。

请问——杭州市政府发行消费券行为体现了《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参考答案:①杭州市政府发放消费券,主要是为了拉动本地消费,面向本地企业职工、大学生和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券,体现杭州市政府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职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杭州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为了改善民生,杭州市政府发放消费券,这表明我们的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体现了政府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府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演练: 2015年新春伊始,北京迎来了新年后的第一场春雨,传送着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气息。

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与13位邀请来的基层群众代表围坐在椭圆形桌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在13位代表中有种粮农民、养猪大户、技术工人、失岗返乡农民工、应届大学毕业生、社区民警、乡镇卫生院医生、小学教师、汽车司机等。

他们都是第一次走进中南海,更是第一次与国家领导人如此近距离接触,心情既紧张又激动。

“你们应该是中南海的主人,来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

”李克强总理一句家常式的招呼,让代表们紧张的心情开始放松。

他们真的像家里人一样,与总理叙家常、谈国事。

请问:普通百姓踏入中南海与总理叙家常、谈国事,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参考答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2)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是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4)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5)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6)政府坚持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以提高决策水平。

2、“措施(对策、怎么办)类”主观题措施(对策)型试题一般以“如何解决(加强、改善)…….”、“采取什么措施(对策、途径、方法)……”、“怎样实现…….”等形式出现。

这类试题有的指定了特定的行为主体,如党、国家、政府、某职能部门、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有的则没有指定行为主体,需要学生根据试题内容自己确定。

具体说,解答措施类主观题一般有以下对策:对策一:落实主体。

主体明确的要围绕试题指定的主体进行发散思维,所答内容要符合主体身份;主体不明确的则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景,从不同主体的视角进行发散思维,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如企业应该怎样做、政府应该怎样做、个人(劳动者、农民、消费者)应该怎样做等。

对策二:“三联系”分析对策。

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型试题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看看材料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症下药地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

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解答措施类主观题常见角度和术语归纳如下:1.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科技创新,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科学管理,降低成本。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时,具体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等角度回答:(1)从政府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政府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方面回答。

(2)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党的建设等角度回答。

(3)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等角度回答。

3.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例1某班学生在“家电下乡”跟踪专访中了解到如下情况:农村自来水不通制约了洗衣机的销量;农村没通有线制约了彩电的销量;农村电压不稳制约了冰箱的销量;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担心制约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同学们还了解到,农民希望“家电下乡”产品的品种要进一步增多,补贴能够进一步增多,等等。

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说说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参考答案:(1)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化宏观调控;运用法律和道德去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2)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要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调节生产规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正确发挥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解析:回答本题,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农村家电消费的问题去想办法,从行为主体上讲,可以从国家和生产经营者等角度去分析)3、“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等【解题技巧】: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

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

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

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

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意义,我们便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

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

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

“意义”主要有三大类——(一)经济意义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1.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1)国内有关活动:(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2)对外交往活动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3)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文化意义(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