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趋势与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趋势与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趋向与分析摘要:作为建设工程管理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改革难度大,敏感性强,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只有深入改革,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才能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本文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所面临的问题和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等方面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趋势。

Reform tendency and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costmanagementAbstract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system is very difficult, sensitive, but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depth reform of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gradually move closer to international norms, could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rom th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facing issues and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status quo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trend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n China.Keyword : The construction cost ; Management ; Reform ; Trends.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领域先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推动了建设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但作为建设工程管理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由于改革难度较大,敏感性较强,没有完全跟上工程建设管理体质改革的步伐,已经成为制约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WTO,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价格,因此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只有深入改革,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才能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一直沿用着前苏联模式一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

改革开放后,工程造价管理历经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概预算管理、工程定额管理的“量价统一”、工程造价管理的“量价分离”,目前逐步过渡到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由政府职能部门实行协调监督、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新管理模式。

为适应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而建立工程造价体制,并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形成了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并且日臻完善,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造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无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设计图计算出的工程量来确定工程造价。

当时计算工程量没有统一的规则,只是有估价员根据企业的累积资料和本人的工作经验,结合市场行情进行工程报价,经过和业主治商,达成最终工程造价。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有政府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基本属于政府决定造价。

这一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并且影响最为深远。

当时的工程计价基本上是在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按设计图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并套用统一的预算定额与单价,计算出工程直接费,再按规定计算间接费及有关费用,最终确定工程的概算造价或预算造价,并在竣工后编制决算,经审核后的决算即为工程的最终造价。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这段时间造价管理沿袭了以前的造价管理方法,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建设部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模式提出了“控制量,放开价,引人竞争”的基本改革思路。

各地在编制新预算定额的基础上,明确规定预算定额单价中的材料、人工、机械价格作为编制期的基期价,并定期发布当月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动态指导,在规定的幅度内予以调整,同时在引人竞争机制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第四阶段,2003年3月有关部门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03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施工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定,为投标人提供实物工程量项目和技术性措施项目的数量清单;投标人在国家定额指导下、在企业内部定额的要求下,结合工程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和本企业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自主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包括的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与合计汇总价,并以所报综合单价作为竣工结算调整价的一种计价模式。

2.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的改革已经在神州大地上愈演愈烈。

对于建筑业来说,在经历过多次改革的洗礼之后,仍然没有构筑成熟的建设市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构建符合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法律等管理手段,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提高投资和经济效益的行为和活动。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已加入WTO的现实状况,我们将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国际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而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也必须逐步与国际工程造价惯例接轨,作为建筑业中发挥着灵魂作用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是建设市场最终最根本的改革方向。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要建立以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

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搞清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2.1变计划价格为指导价格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由过去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进行改革,坚持其积极的方面。

首先,建设工程造价及其预算定额管理体制改革,应本着价格形成机制即“量”、“价”分离入手,保持定额的法定性,改变人工、材料、机械计划价格为市场指导价格,逐步放开各种取费的费率,鼓励企业之间在同一水平上开展竞争。

实行“量”、“价”分离的核心是把法定性的标准和指导性费用、价格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区别对待。

定额作为控制消耗量的标准,应在统一项目划分、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工程量计算规则,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委托行业协会发布、管理和解释。

为适应“量”、“价”分离的要求,首先对通用性强,覆盖面大的专业定额,编制全国或地区统一的定额,全国或地区统一定额包括项目划分,计算规则和取费程序,必须严格执行。

关于价格问题,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工程造价只能将计划价格变为指导性价格,其理由主要是:就目前建筑业现状看,宏观、微观条件都不成熟。

一方面行业的宏观调控缺少力度,比较行之有效的控制市场供求手段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建筑市场仍然是一个不规范的市场。

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只能实行指导价格,包括价格指数。

指导性价格主要包括建筑材料价格、人工单价及机械台班单价,也包括构成建筑产品的物化劳动价格,均由主管部门定期发布,供甲乙双方参照执行。

2.2逐步实现变指令性取费及其费率为指导性指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统一管理的价格日趋缩小,将逐步放开构成建设工程造价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由市场进行调节。

但这是一个十分敏感复杂的问题,必须根据市场发育的情况和各种条件的具备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开管理,推入市场。

可以先将建安工程中工、料、机单价逐步放开,由承发包双方根据市场及工程情况定价,由市场进行调节。

在价格放开的同时,各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可参照国际市场的惯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基础,建立价格信息服务系统,定期发布各种价格信息和价格指数,供工程有关各方参考对间接费及费率和利润水平,逐步变指令性为指导性,特别是外资工程、技术复杂工程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以制定一个浮动限额的费率,定期发布,供甲乙双方参照执行。

在这一阶段要总结、分析、研究各种取费及费率,规范各种取费的基数及其费率的合理性,要改变建筑业是微利企业的错误观点,从价格改革的实际出发,使其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下一步全面放开建筑产品价格,与国际接轨打下基础。

2.3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配套措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涉及建筑市场上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必须在有相应配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进行。

转变造价管理部门职能,改变管理方式。

工程造价管理主体应加以明确,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能,应该是全面的、专业的、深入到建筑市场造价范围内各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去,它与主管合同立约前负责招投标的管理部门是相辅相成的,台前台后协同管理的。

招投标管理部门主要管市场、业主、设计、施工队伍的准入市场的行为,而造价管理部门则管合同的计价方法、造价条款、市场价格信息、造价中介咨询机构和队伍等等。

就目前状况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机制发育还很不完善,放开价格,由市场定价还须相当一段时间。

但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看定额,它要变、要改、要符合建筑市场的发展。

建立市场行为监督保障系统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而是法制经济。

政府职能部门要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依法制止垄断和种种不正当竞争,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健康运行,发挥调节作用,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2.4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引入信息化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动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也必须跟上步骤。

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各方面的信息流铺天盖地纷至沓来,而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学、建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设计施工技术、工程材料学、价值工程学、运筹学、财务金融学、统计学及经济法等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