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ppt课件
“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 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
阴阳互藏示意图: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17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18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说明人体的物质性 如:气 阳气:温养内脏、肌表 阴气:濡养内脏、滋润人体 2、划分人体组织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6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 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7
事物现象的阴阳属性分类
类别 阳 阴
空间 天 地
时间 昼 夜
季节 春夏 秋冬
性别 温度 亮度 重量 男 女 热 寒 光亮 晦暗 轻 重 上升 下降
事物运动状态 向外 向内 明显运动 相对静止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22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用于疾病的防治
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确定治疗的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 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 秘。
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23
阴盛
实寒证 (阴盛则寒) 寒者热之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1、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 实热证 急性肺炎
正常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阴偏盛 阳偏盛
25
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实寒证 痛经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阴阳属性可以相互转化 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11
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制约 阴阳交感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相互转化
1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交感 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易传· 咸》“咸,感也。柔下而刚上,二气感应以相与。” 阴阳对立制约 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 约和相互排斥。 《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阴阳互根互用 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 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 也”。
人体部位 组织 功能活动的阴阳属性分类
类别 阳 阴
人体部位 表、背、上肢 里、腹、下部
组织结构 皮毛、六腑、气 筋骨、五脏、血
功能活动状态 兴奋、亢进 抑制、衰退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8
(四)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阳 阴
色泽
声息
鲜明
高亢宏亮
晦暗
低微无力
症状
脉象 病变部位
热、燥、动
伤阳
阳盛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实热证 (阳盛则热)热者寒之
泻 其 有 余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补阴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虚寒证(阳虚则寒) 补阳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阳虚
补 其 不 足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13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消长平衡
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双方不是静止 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此长彼消:“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此消彼长:“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 消阴翳” 此长彼亦长 此消彼亦消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14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0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正气:指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力、适应 力、康复力。 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正气分阴阳:阳——阳气,阴——阴精 邪气分阴阳:阳邪——风、暑、火 阴邪——寒、湿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21
2、分析病理变化规律
病变总纲——阴阳失调,其规律包括阴阳 偏胜、偏衰。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学习要点】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2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 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 用以说明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 面。 阴阳概念的起源
(一)解释人体组织结构 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
(二)概括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是 阴阳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平衡的结 果。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5
(1)、阴阳的属性规定 即:对立双方具有属性规定,不能反称。 (2)、阴阳的主从规定 即:阳为主,阴为从。 (3)、阴阳消长运动的平衡状态是保持事物 正常状态的基本条件。 (4)、阴阳运动是造成天地万物节律性变化 的根源。
数、浮、大、洪、滑 表、外、上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寒、润、静
迟、沉、小、细、 涩 里、内、下
9
运动的
外向的 上升的
静止的
内向的 下降的
温热的
无形的 明亮的 兴奋的 ……
属阳
寒冷的
有形的 晦暗的 抑制的 ……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属阴
10
阴阳属性的划分
阴阳属性的普遍性 阴阳属性的绝对性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3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 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 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 论。它是中国古代的对立统一理论,是 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 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 论和辩证法范畴。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4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下可
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15
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属性相反(绝对的) 制约——相互克制(相对的)
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相互依存(绝对的)
互用——相互促进(相对的)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16
部位分阴阳 阴:内脏、腹部、内侧 阳:体表、背部、外侧
脏腑分阴阳 :阴——五脏;
阳——六腑
经络分阴阳:阴——经 ;阳——络 气血分阴阳:阴——血;阳——气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19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生理状态:阴阳协调平衡。
表现为: 物质与功能的协调统一
阴阳二气的运动协调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