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高考语文练习-专题十 仿用句式

2020版高考语文练习-专题十 仿用句式

专题十仿用句式命题角度仿用句式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Ⅱ卷·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扩展语句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先把后两行的词语按照“奋斗”“团结”“梦想”分组,分组正确了,解答就容易了。

每组前两个四字词语的语序可以互换。

2.(2017浙江·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①内容上“符合归谬逻辑”,归谬法是间接反驳方法之一,为了反驳某论题(或某论据),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它推出荒谬的结论;②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即为“如果……那么……”的形式;③“语言简洁明了”,字数不能太多。

最后,对照例句选择对象进行仿写。

3.(2015湖北·21)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

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必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禾亻口日又月言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答案示例(1)(日+月→明→文明)创文明..社会建和谐中国(2)(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解析给定构字部件,意在引导考生据此构字,如“明”“信”“和”等;依字组词,即以该字为语素组成词语,如“文明”“诚信”“和睦”等;据词造句,既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又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示例弄清题目要求,依次组字,组词,造句。

难点在造句上,要求以该词为中心,两个句子的句式整齐,尽量运用对偶。

4.(2015天津·20)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

要求100字以内。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

“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水”字形如滔滔的水流,大水叫“川”,“大江东去”,意境阔大;小水叫“溪”,“兰芽浸溪”,意境清新。

在中华文化中与水有关的字很多,这些字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怀。

“海纳百川”,要人有宽广的胸襟。

,按字、词、成语、诗句的顺序进行联想,注意字数的限制。

(要点:包含文化信息;语意准确,语言通畅。

)5.(2012课标全国高考·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桃花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枫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

(2)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

,要注意拟人修辞、象征寓意、句式结构等方面。

6.(2011课标全国高考·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孕育着大厦,只要你肯建造;时间是水滴,孕育着大海,只要你肯流淌;时间是绿叶,孕育着森林,只要你肯成长。

:一是句子的结构,这里要注意“……是……,……着……,只要你肯……”的句式。

二是语意,这三句话的基本语意为“平凡”中孕育着“成功”,只是它需要你用努力去争取。

三是修辞手法,这里用了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9甘肃兰州一诊)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与有恻隐之心的孔子相遇,可得“仁爱”精神。

材料义勇超然辩证玄妙之智的老子浩然之气的孟子通透之慧的庄子忧乐天下福祸依伏有无相生清静无为舍生取义任性逍遥,忧乐天下,与有浩然之气的孟子相遇,可得“义勇”精神;有无相生,福祸依伏,与有玄妙之智的老子相遇,可得“辩证”精神;清静无为,任性逍遥,与有通透之慧的庄子相遇,可得“超然”精神。

,示例句式为“……,与有……相遇,可得……精神”,其中第一处省略部分为两个四字词语,第二处省略部分为与四字词语相关的人物,第三处省略部分为人物具有的精神特质。

据此并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将材料中的词语进行分类。

如“舍生取义”“忧乐天下”“义勇”和孟子有关;“有无相生”“福祸依伏”“辩证”和老子有关;“清静无为”“任性逍遥”“超然”和庄子有关。

最后按照所给句式进行仿写即可。

2.(2019河北邯郸一模)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有关部门启动100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请从下面候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推荐词。

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运用排比、比喻手法,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

不超过90个字。

焦裕禄袁隆平郎平焦裕禄:他把手伸向远方,像一艘巨轮,开拓着前进的道路;他把心交给群众,像一支蜡烛燃烧着奉献的灵魂;他把情洒向大地,像一块磁石,散发着独特的力量。

(2)袁隆平:他像一头黄牛,默默耕耘在田畴,让地球战胜饥饿;他像一朵白云,缓缓飘浮在天空,让名利远离自己;他像一只蝴蝶,翩翩飞翔于丛林,让梦想抵达花丛。

(3)郎平:她像一支利箭,把拼搏精神射向远方,诠释了奋斗的内蕴;她像一只蜜蜂,把无私奉献注入体内,抒写了人生的赞歌;她像一支号角,把青春追求融入乐声,唤醒了大国的梦想。

事迹。

如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当地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即使身患绝症,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

然后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人物的相关事迹进行改写,使之表达生动形象。

最后注意字数要求即可。

3.(2019四川内江、眉山等六市二诊)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青年应捕捉机遇,投身产业变革的前沿。

材料面貌梦想未来激情飞扬挑战自我意气风发乐于奉献张扬个性和谐美好秀出我风采我要飞得更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要飞得更高”,青年应挑战自我,追寻激情飞扬的梦想。

(2)“秀出我风采”,青年应张扬个性,展现意气风发的面貌。

(3)“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应乐于奉献,创造和谐美好的未来。

,仿写的对象是“秀出我风采”“我要飞得更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然后将提供的材料按照“秀出我风采”“我要飞得更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进行分类。

属于“秀出我风采”的有:“意气风发”“张扬个性”“面貌”。

属于“我要飞得更高”的有:“激情飞扬”“挑战自我”“梦想”。

属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有:“乐于奉献”“和谐美好”“未来”。

然后按照例句句式“……(仿写对象),青年应……(四字短语),动词+……(四字短语)+的名词(面貌、梦想、未来)”仿写,注意语意连贯和词语搭配。

4.(2019湖北高考模拟)某中学将为高三学子举办主题为“青春、成长、感恩、责任”的“成人礼”活动,活动最后环节为“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请你为这一环节写一段主持词。

要求: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们翻开了人生全新的一页。

告别浮躁、懵懂,迎来沉稳、睿智;告别空想、迷茫,迎来充实、坚定。

让我们铭记师长恩,跨过成人门,肩负天下任,开启远航梦。

“成人礼”串台词,一要紧扣活动主题“青春、成长、感恩、责任”;二要注意活动对象,即中学生;三要注意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四要注意巧妙串联活动环节“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

5.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要求:主旨与例句一致,句式相似。

例句: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不是那招摇的枝条,却是它地下潜行的根系。

“平凡与伟大、小事与伟大的事的辩证关系”,仿句也应表达这一主旨;句式上要和例句保持一致,即“……的,不是……,却是……”。

6.仿照句中画横线的部分,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表达简明准确,内容合理。

人生是一张填不满的纸,汉字是一部读不完的书。

中华汉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舒”心;;。

“走”,不停地“干”,才会“赶”上别人,超过别人“今”天努力一“点”,明天才有资格指挥别人,命“令”别人,主要目的不在于形式的相似,而在于内容,要求从汉字的结构中体现哲理,如“赶”分解为“走”和“干”,然后解释其中蕴含的哲理:不停地走,不停地干,才会赶上别人,超过别人。

7.阅读下面的文段,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

要求:使用相同的推论方法,句式基本一致,每句不超过50字。

当下,随着教育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一些家长认为,付出了成本毕业后还不一定有好收益,现在的大学不用上!暂不论其他方面,只因为付出了成本却暂时没有回报就能否定大学教育的价值吗?婴儿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关爱,却不能回报父母什么,难道父母就不养儿育女了吗???教育是关系长久的大事。

“风物长宜放眼量”,仅仅以短期的物质收益来考量教育的价值,未免失之狭隘!,却不能马上收获谷物,难道农民就不春种夏耘了吗相对论的创立耗费了爱因斯坦十几年的心血,却未能让他快速变现,难道爱因斯坦就放弃向未知的探索吗“读书无用论”,从内容上看,画线及仿写部分是论证“不能因为付出了成本却暂时没有回报而否定大学教育的价值”这一观点的依据;从形式上看,要使用“……(体现一种付出),却不能……(获得某种回报),难道就(放弃)……”的句式。

8.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