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课件2017
1小时 1小时 1小时
第II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
填写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
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①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I部分死
亡原因顺序无关的疾病; ②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无数目限制
2、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指第Ⅰ部 分报告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 间(时间单位为:分、小时、天、周、月 或年),如询问不清,可以不填。 3、死者生前疾病的最高诊断医院:指第Ⅰ 部分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的单位。 4、最高诊断依据:按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 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 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 放到“临床+理化”一栏;
例2:死者家属xx诉死者生前经临沂市人民医 院病理诊断患肺癌1年,近期疼痛难忍。于 2015年10月15日趁家人外出,服敌敌畏自杀 ,量不清,被发现时呼吸心跳停止。
2. 4 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
统计项目 (信息员填写)
1、确定根本死因(总原则、选择规则 、修饰规则以及对死因编码的注释) 2、根本死因编码:指ICD—10,尽量采 用4位数编码 3、统计分类号:可不填。
1.2
第二卷:指导手册
对ICD-10的说明 如何使用ICD-10 疾病和死亡编码规则和指导 统计报告 ICD发展史
1.3 第三卷:字母顺序索引(略)
编译说明 字母顺序索引的排列 基本结构 编码号 交叉查找 交叉对照
1.4
三卷书的联合使用
三卷书在使用上应看做一个 整体,每一卷都具有不可替代的 功能,不能割裂或轻视其中任何 一卷书。在使用中彼此起到相辅 相成、互为补充的作用。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主要内容
一、2016年死因质量反馈 二、ICD-10 简介
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填写
四、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五、死因填写常见问题及分析
二、ICD-10 简介
国际疾病分类,简称: ICD
10 次修订更新
1.1 三卷书的结构及使用 第一卷:类目表 第二卷:指导手册 第三卷:字母顺序索引 三卷书的联合使用
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1、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 2、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
3、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
4、统计项目的填写要求
10
2. 1 基本项目的填写要求
1、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
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
错项。
2、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
,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
三、根本死因的确定及编码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 断)书 2、根本死因判定规则
3.1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死 亡 原 因 死 死 亡 亡 原 原 因 因 Ⅰ Ⅰ 直接导致死亡 (a) 直接导致死亡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Ⅰ的疾病或情况* 由于 ( 或作为 ... 的后果 ) 所引起 的疾病或情况*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直接导致死亡 (a) ... ... ... ... ... ... ... ... ... ... ... ... ... ... ... ... ... ... ... .. 前因 (b) 前因 (b)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疾病或情况 * 由于 (或作为... 的后果 ) 所引起 任何引起上述原 由于 任何引起上述原 由于(或作为 或作为... 的后果 的后果) 所引起 所引起 前因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的疾病情况, (c) ... 因的疾病情况,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何引起上述原 由于 (或作为... 的后果 ) 所引起 把根本情况陈述 由于 把根本情况陈述 由于(或作为 或作为... 的后果 的后果) 所引起 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 (c)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最后 (d) ... ... ... ... ... ... ... ... ... ... ... 在最后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把根本情况陈述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在最后 (d) ... ... ... ... ... ... ... ... ... ... ... ... ... ... ... ... ... ... ... .. Ⅱ Ⅱ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Ⅱ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 ... ... ... ... ... ... ... ... ... ... ..... ... ... .. * * 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安部门反映。
12
调查记录
1、 所有居家死亡:包括死因明确“死因不
明”、“暴死”、“猝死”、“衰老” 等。2
、医院内部分死亡: “来院已死”、“死因
不明”、“暴死”、“猝死”等(尤其注意急 诊室死亡病例)。
3、非正常死亡病例: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
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医疗 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等人为致 死(含无名尸)。(东阳医院几乎未填写过调
1.1.1
第一卷: 类目表
前言 三(四)位数内容及类(亚)目表 肿瘤的形态学编码内容 死亡和疾病的特殊类目表 定义
1.1.1.1 三位数类目表及主要内容
疾病编码范围 明确的疾病 不明确的症状 特殊目的的编码 损伤中毒编码范围 临床表现 外部原因 非疾病编码范围 A-R, U A00-Q99 R00-R99 U00-U99 S-T, V-Y S00-T98 V01-Y98 Z00-Z99
发病至死亡之间 发病至死亡之间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大概的时间间隔 大概的时间间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2断
)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导致死亡的
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是必须要填写的部
分----死因链。 ①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 (a)由(b)引起 (b)由(c)引起 (c)由(d)引起; ②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
③ (a)行至少要填写一个疾病; ④发病距死亡的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a) 到(d)的时间长度一定是从短到长。 ⑤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根据情况可增 加填写(e)、(f)等行。 ⑥不要填写临死方式/情形,例如“呼吸衰 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等。
(1) 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死亡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Ⅰ (a) 肺心病 (b) 肺气肿 (c) 慢性支气管炎 Ⅱ
5年 10年 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