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③ 遗传信息(控制或影响生物体的性状表现)。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 RNA 通常为单链且较短,适合充当 DNA 的信使
⑴从三个方面区别DNA 和RNA
①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②空间结构上的区别:
③能否穿过核孔:
⑵RNA 的种类:
① ——翻译的模板;② ——搬运氨基酸;③ ——参与构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 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
的过程中,
会随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
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
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
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彼此
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自由组合。
正常 患病 正常
(3)总结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4.外耳道多毛症——伴Y染色体遗传
(1)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前面“XY染色体图”中 染色体
区段。
(2)特点:限雄遗传,雄性患病后代雄性都患。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⑴肺炎双球菌——有两种代表类型:
①S型菌外包一层荚膜(主要成分为 ),有 性,形成的菌落表面

⑵基因在体细胞中 存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也是 存在的;在
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含 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也
只含 条。
⑶成对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一个来自 ,一个来自 ;同源染色体也
是如此。
⑷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
,非同源染色体在 期也是
的。
注意:萨顿只是提出假说,并没有直接证明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构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
③双螺旋的两条链之间通过
原则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靠
维系。其中 A—T 配对形成2个氢键,G—C 配对形成3个氢键
⑵DNA 分子结构的特性
① 性:取决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G—C数量越多稳定性越稳
定。
② 性:每一给定的 DNA 分子中,含有特定的碱基(碱基对)的排
子代噬菌体 (是/否)检测到放射性。
②32P 标记组:上清液放射性较 ,沉淀放射性较 ;
子代噬菌体 (是/否)检测到放射性。
分析:①组结果说明噬菌体的
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没
有遗传到子代。
②组结果说明噬菌体的
进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并遗传给了
子代噬菌体。
⑸实验结论:亲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即 是遗传物
变化
假定初始DNA(即亲代DNA)只有一个,在双链DNA分子复制过程
中,复制N次后,总的子代DNA分子数为 。
注意: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初始DNA 分子中的两条链都将保留在 个
子代DNA分子中。
②如果复制过程中严格按照模板中碱基序列,遵循
原则,那
么子代的每个DNA与亲代DNA的
(即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⑴高茎豌豆×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
说明:
①图中 P 表示 。F 表示 ,F1指子一代;F2指子二代,以此类
推。“×”表示 。“ ”表示 。
②若高茎(♀)×矮茎(♂)为正交,则 (♀)× (♂)为反交,正、反交是相
对而言的。
③自交:雌、雄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配的方式。
⑵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性状分离
①定义: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表现的性状即
区段
上,Y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见右图)。
(2)在自然人群中,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正常(携带 者)
正常 患病
(3)遗传时遵循孟德尔的 (4)总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母传儿,父传女”的现象,称为
规律。 现象。
② “亲代与F2中有男性表现为色盲,而F1中无色盲”的现象,称为
独立事件,生物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
现象。
③F2的四种表现类型中与亲本表现相同的类型占 ,重组类型占 。 2.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
①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②受精作用中,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注意: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种,共 种结合方式,形成了 种 不同的基因型。
⑷受精时,雌雄配子 结合。
4 .孟德尔用 法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验证
测交:指待测亲本与
进行的杂交。如F1高茎与矮茎豌豆的杂交
(Dd×dd)。
测交用途:推断显性个体的
组成(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5. 分离定律
前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
的遗传因子 存在,不相 ;
实质:在形成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选择豌豆进行实验的诸多好处
⑴豌豆是
传粉, 受粉,自然状态下为 种。
⑵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 。
注意:①去雄的对象是 ;时间必须在
且要彻底、全面。
②相对性状:指 生物 性状的 表现类型
③杂交操作过程: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1 培养带标记的大肠杆菌:
② 培养带标记的T2噬菌体:
③ 将标记的35S或32P的T2噬菌体侵染
的大肠杆菌,经过 的保
温培养,就进行搅拌、离心,检测
④ 培养沉淀物中的大肠杆菌,获得子代噬菌体,检测
注意:搅拌的目的使吸附的

分离。
离心的目的使 和
分层, 位于上清液中, 位
于沉淀物中。
⑷实验结果
①35S 标记组:上清液放射性较 ,沉淀放射性较 ;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⑴方法:
⑵结果: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代均出现 种表现类型,且性状分离
比接近

4.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前提:控制
的遗传因子的 和 是互不干扰的;
实质:在形成 时,决定
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5.孟德尔成功的启示
⑴选择具有多种优点的 作为实验材料;
⑵采用数学中 法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现象。
③在自然群体中男子发病率
女子发病率。
3.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1)假设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D控制,Y 染色体上没
有对应基因。则D或d基因位于前面“X Y染色体图”中 染色体
区段。
(2)在自然人群中,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与正常人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患病
第3节 DNA的复制
1.真核细胞内发生时期:在
期。
2.DNA 分子复制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①解旋:利用
,在 酶作用下,使螺旋的双链间 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 条母链为模板,在
酶作用下,利用
4 种游离的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新
子链。
③重新螺旋: 链与配对的 链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形成 2 个新的
2.摩尔根采用
法,找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⑴白眼果蝇的杂交试验(熟悉右图)
⑵假设:控制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 W/w 位于
染色体上,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基因。
⑶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通过
技术,让基因结合上

分子,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从而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3.从减数分裂的角度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②特点:通用性和简并性
③密码子表的查阅和种类
ⅰ.起始密码子: 个,AUG和GUG(分别编码 和 )
列顺序。
③ 性:DNA 中碱基(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 DNA 分
子的多样性。
⑶根据DNA 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式图, 请在右图上标出以下结构组成: ①游离的磷酸基团; ②脱氧核糖; ③氢键; ④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⑤DNA的基本骨架; 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⑦3,5—磷酸二酯键; ⑧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A和C之间的连接部分。
进入 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 假说——演绎法(四个环节):问题→假说→演绎→验证→结论
注意:孟德尔进行的演绎推理过程是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注意:
①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3黄:1绿)×(3圆:1皱)。
②由遗传图解可见,黄色/绿色的遗传与圆粒/皱粒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
质。
注意:①35S 标记组的沉淀物中有较低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有

②35P 标记组的上清液中有较低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有

3.烟草花叶病毒成分的感染实验
①烟草花叶病毒的 感染烟草叶片→无病斑出现
②烟草花叶病毒的 感染烟草叶片→出现病斑
结论:该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不是 。
4.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生物和DNA 病毒)的遗
③新合成的 RNA 单链甩出,解旋的DNA恢复双螺旋结构。
⑵时间:细胞分裂过程中主要在 期和细胞分化全过程;
⑶场所:主要在

⑷条件:原料(4 种游离的
)、 (DNA的一条链)、酶和
能量。
3.遗传信息的翻译——RNA到蛋白质
⑴遗传密码: 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①密码子的概念:mRNA 上编码一个
的三个相邻碱基。
核糖体。
注意:少数RNA有催化作用;在组成少数病毒的体内作为遗传物质,携
带遗传信息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