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铁路地质和环境综合选线原则及设计思路

浅析铁路地质和环境综合选线原则及设计思路

浅析铁路地质和环境综合选线原则及设计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的交通越发的便利,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我国的人口仍然在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这不仅使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面临挑战,也为我国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我国的铁路货运也有些力不从心,面对这些问题,我国需要加大对铁路的修建,在偏远地区进行铁路的开通,既能够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还能够带动偏远山区的经济发展,为山区带去新技术和新思想。

关键词:地质;环境;铁路选线原则;设计思路
对于铁路修建地区的选择,条件是非常严格的,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环境的综合条件,选择一个最好的路线,既能够充分发挥铁路的价值,又能够最大可能的节省修建铁路的成本,以最小的成本发挥最大的价值,在对铁路进行选线时要格外的谨慎,充分考虑到山川、河流以及谷底等多种地形条件,还要对当地的地质结构进行认真仔细的勘测,才能对后期的施工有所帮助。

在铁路选址的具体实施中,既要考虑到城市规划,又要考虑到资源的分布,既要保障铁路的安全,又要重视环保,这些都是在记性铁路选址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其他一些因素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像对于风景名胜的保护、水源的保护、文物的保护以及一些珍贵的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还要保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学习和生活不受噪音污染的影响,在铁路的修建中要采取减少噪音的措施。

一、铁路地质和环境综合选线原则
(一)地质选线原则
线路应选在比较稳定的地基上,地下水埋藏较深地区或地形开阔、平缓和稳定的山坡上。

尽量以简单工程通过全新活动断层,避免以高路堤、深路堑、陡坡路基或高桥通过,如以长隧道穿越全新活动断层,选择最窄部位大角度通过,具体位置不宜距洞口过远,顺坡排水,埋深不宜过大,结合隧道救援方案合理确定穿越位置,并根据断层活动速率的百年预测值,采取扩大隧道直径预留变形缝和加强结构强度等措施,应对断层发展可能产生的位移变形。

尽可能控制桥高和路基填方及切坡高度。

不设傍山短隧道群,减少展线,预留
限坡调整余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次生灾害的危害并创造抢修条件。

隧道应“早进晚出”,确保在山坡稳定部位设置洞口,并综合考虑地形和岩土的地震动放大作用,合理定位和设防隧道出口,路基高程应高出可能出现的堰塞湖水面最大高程,避免被淹没。

线路应避免进入煤矿采空区,尤其是无资料记录的小煤窑。

灰岩地区要注意避开溶洞、暗河等,平坦地区注意避开松软地基。

随着高桥、长隧修建技术的提高,多年来形成的沿河选线原则需重新思考,如大瑞铁路就由走沿河而改走山脊线,绕避沿河大量的不良地质,也降低了建成后运营过程中出现山区铁路常见病害的风险。

(二)规划选线原则
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部省合资铁路项目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意见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设计部门选线方案与地方政府方案难免会出现冲突。

因此,在线路选线中应统筹考虑国家整体利益与区域经济利益,要尽量考虑靠近城镇和主要经济发展点,并结合地方其它建设项目及规划,使两者协调配合。

在满足技术标准条件下,线路宜绕避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发展工业区以及军事设施等。

避免与城镇规划发生干扰,使铁路选线方案既能满足铁路自身发展需要,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兼顾国家、地方、铁路三方的关系,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完美统一。

站址选择要与城市规划特别是交通规划相结合,在适应和满足城市功能布局、交通网络及城市景观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铁路客站应深入城市中心,充分发挥铁路运营全天候、准时、方便的服务功能。

铁路工程在穿越城市时,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城市风格特点及土地利用格局,与区域环境相协调。

设置路基、桥梁、车站等构筑物时应注意与城市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城市建筑风格等相和谐。

缓解铁路穿越城市时造成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

(三)资源选线原则
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经济建设的主要资源之一。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极缺,要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铁路选线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依法用地、科学用地、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

能利用荒地的,要利用荒地,不能占用耕地、林地,可利用劣质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在决定方案取舍的过程中,应将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的多少作为重要的比较条件。

铁路选线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如在铁路走向中有重要矿藏和旅游景点,线路应尽可能地从其附近通过,这样既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又可给铁路提供大量的客、货源。

如干线靠近矿区和旅游景点在工程上不合理时,应考虑专支线的引入方案,并在干线上预留专支线的接轨条件。

(四)环保选线原则
要做到环保选线,必须了解和熟悉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根据保护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绕避或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在勘察设计中要加强勘察调查力度,收集详细资料,在方案选择时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尽量减少铁路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实现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选择跨越河流的大桥位置和设置车站时,一定要调查清楚跨越和接纳车站污水的河流使用功能,大桥位置和车站排污口上、下游有无集中式取水口。

若存在此类设施,条件允许且投资增加较少时,可适当改变大桥桥位和车站排污口位置; 若线路改变投资增加较大,或者车站位置改变将影响全线的车流组织时,则应考虑改变集中式取水口的位置。

(五)安全选线原则
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在铁路选线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尽量降低施工风险、减少施工和运营安全隐患。

选线时,要仔细考虑各种工程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所采用的工程措施是否能实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当线路与公路、管线、其他铁路交叉或近距离并行时,其净空、净宽、距离要求等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线路与易燃、易爆物的储存场所必须保持一定防火间距,不能满足防火间距要求的,应研究绕避和迁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推荐方案。

二、修建铁路的设计思路
对于铁路的修建一定要满足上述的地质选线、规划选线、资源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这五种原则。

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km,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具有实现客货分线、完善路网布局、提升既有能力、推进技术创新的特点,对后期的选线方
案具有宏观指导性作用。

因此,新建铁路选线方案在线路走向和主要技术标准方面应配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标,以保证其顺利实现。

结束语
对于铁路的选线以及设计方案一直是铁路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的头等大事,铁路的选线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要考虑到很多方面,比如说整条路线所经过的各种地质结构,还要考虑沿途的地形和地貌,在两方面都考虑好了之后还要对沿路的气候环境进行考察,在考虑了自然因素之后,还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比如铁路应该经过哪些城市或者村镇,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铁路的价值,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方便货物的运输,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准确的把握好铁路修建的最佳路线,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铁路的修建是国家要大力扶持的事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交通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孟文力,杨英,易开华. 大丽铁路地质和环境综合选线原则及设计思路[J]. 高速铁路技术,2012,01:30-34+42.
[2]乐重. 铁路综合选线原则思考[J]. 高速铁路技术,2015,03:54-58.
[3]潘国强. 铁路选线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J]. 中国铁路,2008,03:35-3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