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肠癌护理查房

结肠癌护理查房

十二月份护理查房
地点:示教室时间:2010-12-24
参加人员:全体护士
汇报病史:
患者:xx,女性,74岁已婚,退休工人,因间断下腹部胀痛5月余,加重十余小时,于2009年3月31日入院。

病人于五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不适,不伴发热。

恶心呕吐胸闷心慌腹泻等不适。

自2009年3月31日起患者再次胀痛不适,持续发作,伴恶心呕吐二次,为清水样液,打嗝排气较多,症状无明显缓解,无其他伴随症状,在我院门诊行腹部ct检查提示:升结肠扩张以腹痛待查收治入院。

病人既往无手术出现下腹部史。

体格检查全身情况:病人神志清,食欲睡眠尚可。

体型中等。

T:36.5℃ P:76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 腹部检查: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压痛(+) 未及反跳痛,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2~3次每分,未及气过水声,金属音,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WBC: 4.4×10∕L RBC:4.27×10∕L
2.腹部CT:升结肠扩张
3.纤维结肠镜:结肠癌,乙状结肠息肉
4,B超:肝。

胆,脾。

胰未见明显异常。

病人平诊入院,步入病房病人入院后予入院宣教,介绍疾病有关知识,行清洁灌肠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

于2009年4月17日九时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前给以清洁灌肠,留置导尿,胃肠减压。

术中入一根腹腔引流管。

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切口渗血情况,个引流管引流情况。

给予禁食,静脉输液应用抗生素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肠外营养支持,保持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管。

留置导尿管的通畅,并做好导管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协助生活护理,指导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同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

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尿管于术后第3天拔出,小便自排,术后第5天恢复肠蠕动,拔除胃管,进食流质后无不适,术后第7天起进食半流质。

术后第9天拔除腹腔引流管。

病人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伤口愈合佳,心情愉快,接受康复指导后于5月1出院
【诊断】术前:不全性肠梗阻术后:升结肠癌。

姚博提出护理问题:
一、术前护理问题:
1.焦虑:与病人发病时间长,对疾病担忧及首次住院,不适医院环境、制度有关。

2.知识缺乏:病人从未经历过手术,对手术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有关。

二、术后护理问题:
1健康维护能力下降与手术创伤。

术后留置静脉插管。

胃管、导尿管有关.
2.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手术、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丢失大量液体有关.
3.有引流失效的可能与胃管堵塞、扭曲有关
4.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腹部切口疼痛、腹胀使膈肌抬高,影响肺膨胀及应用自控止痛泵有关
5.舒适状态改变与留置胃管、伤口疼痛、肠蠕动未恢复,略感腹胀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腹部伤口、留置尿管有关。

7康复知识缺乏与病人未经历过手术,没有获得相关知识有关
刘程丽针对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措施:
1.焦虑:与病人发病时间长,对疾病担忧及首次住院,不适医院环境、制度有关。

热情接待病人,安置床位,固定好胃管,保持输液通畅,是病人有安全感适时介绍医院环境和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及同室病友,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

加强与病人家属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与疾病相关知识,在各项检查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

2.知识缺乏:病人从未经历过手术,对手术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有关。

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取得病人理解。

做好术前准备:介绍麻醉方式、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方法,注意口腔卫生和早期下床活动等。

二.术后护理措施:
1.健康维护能力下降与手术创伤 .术后留置静脉插管,胃管、导尿管有关.每30分钟测一次血压、脉搏、呼吸直至平稳。

密切观察切口的渗血情况,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观察病人的神志体温并及时记录。

告知病人及家属手术后因创伤等反应可能出现发热,避免不必要的紧张。

准备好平整舒适的床位,给病人安置合适的体位,以免局部受压,。

观察静脉输液处有无红肿、渗出并保持通畅。

妥善固定好各导管。

以免翻身或更换衣裤时滑脱。

2.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手术、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丢失大量液体有关。

保持输液的通畅,及时补充机体所需液体量。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胃肠引流量较多时应及时处理,监测病人血压和心率,注意病人的出汗情况,观察病人有无口干、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

正确采集血标本,随访病人的血细胞比容、电解质等。

3.有引流失效的可能与胃管堵塞、扭曲有关。

经常巡视病房,保持胃管通畅和减压装置的有效负压。

妥善固定胃管,留有一定的长度,以免翻身或活动时胃管脱出。

注意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引流量,并正确记录。

密切观察病人排气情况,注意腹胀有无好转。

4.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腹部切口疼痛、腹胀使膈肌抬高,影响肺膨胀及应用自控止痛泵有关。

床头抬高30度,病人取半卧位,减少腹壁张力,减轻伤口疼痛,同时使膈肌下降,改善呼吸。

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后有效咳嗽,咳嗽时用手按压腹部伤口,以减少震动引起的疼痛。

每日给以雾化吸入两次,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5.舒适状态改变与留置胃管、伤口疼痛、肠蠕动未恢复,略感腹胀有关。

每日给以雾化吸入和置管鼻腔滴石蜡油,减少胃管对鼻粘膜和喉部的刺激。

应用止疼泵,使病人有充分的休息恢复体力,观察止痛剂的效果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好晚间护理,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主动关心病人,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6.有感染的危险与腹部伤口、留置尿管有关。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及时更换切口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每天2次做好导尿管护理,更换引流袋是注意无菌操作。

7康复知识缺乏与病人未经历过手术,没有获得相关知识有关指导病人注意休息,适当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逐渐恢复体力。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里状态。

指导病人合理进食,摄入含足够能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有利于伤口愈合。

起初起少量多餐,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

淋浴时注意伤口局部保护。

如再次出现腹痛、腹胀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继续接受化学治疗,告诉病人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鼓励病人坚持定期门诊随访。

有廖宜荣总结评价:
病人经过护士对疾病知识和手术过程的讲解,对疾病和手术过程有一定的了解,适应角色的转变,焦虑减轻,能配合术前准备。

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完整,各导管无滑脱,病人出入水量平衡,尿量正常,无脱水症状,病人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

能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

胃肠减压引流通畅,无恶心、呕吐、腹胀减轻。

术后第5天肠蠕动恢复,拔出胃管。

,术后第四天能下床活动,导尿管于术后第三天拔除,小便自排,尿色清。

术后第5天恢复肠蠕动,拔除胃管,进食流质后无不适,术后第7天起进食半流质。

术后第8天拔除腹腔引流管。

术后第9天拆线,切口愈合好。

无感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