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育心理学--第三讲

学校教育心理学--第三讲


的行为
快要获得强化时,反 有强化,反应速率
应加速
快速降低
变化时距 不定时地强化可 稳定的高反应速率 取的行为
反应速率缓慢下降
1
注意保证相倚性
要使个体能够将情境的变化与自己的行为 建立联系。
有必要对学生明确什么是期望行为。 用相倚合约代替行为准则
2
关于惩罚的补充
向学生建议可替代的行为。
千万不要把惩 罚当做报复的 手段!!!
多表扬少批评
不要凭感觉而是根据实际的行为表现
6
行为塑造(behavior shaping)
及时强化
为什么戒烟与减肥难以坚持? 强化物的意义要明确 保证强化物的价值
小步子原则
教授写作技巧的例子
7
问题行为矫正
找到目标 依任务分解制定计划 找出对立行为或替代行为 实施并记录 定期评估,适当反省 行动研究—记录方案的实施并反思
学习者是否把从观察中习得的行为表现出 来,依赖于许多因素。
内化就是社会学习的含义
22
社会学习
你的学生不会永远从你的视角或者其他人 的视角看问题。他们必须学会如何从自己 的视角看问题,而且是越早越好。社会学 习能够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 ——《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23
榜样何时起作用
与自己相似的、优秀的、热门的或有力的 有依赖性的、自我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
也叫观察学习、替代学习,是一种间接学 习
Albert Bandura
16
社会学习
不需要直接得到强化或惩罚 榜样的示范作用 电视节目中暴力内容影响?
影视是一种相当有力的观察学习媒介
儿童和成人在发展中产生的学习大部分是 社会学习。
在课堂或其它情境设置规范,有效抑制暴 力行为
17
对暴力的情绪脱敏
自我指导是非常有潜力的一种思路。 自我陈述训练。
25
自我指导或自我调节
自己教自己,学生通过自我言语来组织行 为。
维果茨基认为成熟的思想是基于内部言语 的,儿童通过与他人交谈所习得的外部言 语来发展内部言语。
26
自我调节的步骤
榜样示范。榜样通常是成人或优秀的同龄 人。
明显的成人指导的示范。 明显的自我指导的示范。 渐隐的自我指导的示范。 内隐的自我指导示范。
保持(使观察的内容被记住)
清晰地描述观察到的行为
再现(观察者自己做出目标行为)
辅导及评价在这时进行
动机
期望得到与榜样相同的强化(或回避惩罚)
21
社会学习
知识的获得(学习)与基于知识的表现 (行为表现)是两种不同的过程。
外在强化或者学习者对即将出现的后果的 高度相信会影响表现而不是学习。
9
行为主义对教育教学的贡献
(一)通过行为矫正改变行为
行为治疗、相依性管理 如:恐惧症、饮食混乱、营养过剩、成瘾行为、
注意不集中、爱发脾气、多动症 系统脱敏、暴露疗法 确定问题行为,设计与实施干预方案 合作戒烟
10
行为主义对教育教学的贡献
(二)在教学中管理学习
课堂管理:
○ 代币经济、群体相依性、赏罚分明
4
餍足(satiation)
强迫学生持续一种行为直到其厌烦为止, 在少数情境下有效。
5
行为塑造
用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增加期望的行为。 连续接近或任务分解。
如儿童洗漱训练 写作训练,背诵长篇文章 舞蹈或体操的训练
连续接近或任务分解使人更容易看到希望。
追求一步到位的思维容易产生急躁或希望。
8
习得性乐观
人们的积极和乐观不是生来就有 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尽管每个人有不同的幸福“基
点”,但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提 升自己的幸福水平。ຫໍສະໝຸດ Martin Seligman
幸福并不是与过去的失败绑定的。
增加感恩之心。
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
对未来保持积极的信念。
找到能使自己真正快乐的活动。
教学目标
○ 行为主义者:我们所具有的有关学习的唯一证 据来自学生的行为
○ 因此,根据清晰的可观察的行为确定预期的教学 效果
○ 目标告知的问题
11
行为主义对教学的贡献
(二)在教学中管理学习
相依性契约
○ 双方协商而定
个人化的教学系统(Keller, 1968)
○ 群体教学的问题—延迟强化成绩 ○ 每一个单元用一套目标 ○ 强调个别学习 ○ 自定步调 ○ 单元掌握要求 ○ 使用代理人 ○ 补充性的教学技术
宣泄说
18
基于社会学习的情绪脱敏
19
交互决定观
个人
行为
环境
攻击性强的儿童认为其他儿童对他有敌意 (个人认知因素),这种期望使儿童产生攻击 性反应(行为),其后果是其他儿童对该儿 童的行为更有攻击性(环境),从而强化了 该儿童最初的期望(个人认知)。
20
社会学习发生的条件
引起注意
提高注意的策略(热情、变换活动)
尤其是可以引起儿童兴趣的行为。
结合正强化进行惩罚。
解释问题,使学生明白为什么。
立即惩罚。
使用合适的强度。
连续惩罚、让其无法逃避、尽量使用剥夺 式处罚、避免情绪问题的伴随。
3
暂时隔离(time-out)
短暂地使犯错者与所在环境隔绝,可以有 效剥夺对学生来说感到愉悦的社会刺激, 失去不恰当行为导致的奖励(如同学的注 意或赞同)。
强化程序的对比
程序
定义
反应模式
强化期间
消退期间
固定比率 做出定量的行为 稳定的反应速率;强 若做出定量的反应
后获得强化
化后的反应暂停
后没有强化,则反
应速率快速下降
变化比率 做出不定量的行 稳定的高反应速率 为后获得强化
维持高反应速率, 然后下降
固定时距 定时地强化可取 反应速率不均衡,在 定时做出反应后没
者容易产生模仿 突出的或权威人物 名星效应(广告) 公众人物 思考:对德育工作的启示
24
认知-行为矫正
社会学习中认知过程与被观察行为同样重 要。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综合了认知和行为的 学习原则来塑造和鼓励所希望行为的出现。
学习者的思想观念既可以是学习者要回应的 辨别性刺激,也可以是一种强化,如自我强化。
12
行为主义对教育教学的贡献
教学机器与基于计算机的教学
为教学中的正确反应提供即时强化
13
斯金纳的著作
14
行为主义的问题
言语
行为主义不允许参照思维或推理过程
强化与人类的行为
预期与价值观
内部动机 人的心理远复杂于动物
15
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
通过观察环境中其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 来进行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