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脂大豆的饲用价值
大豆(soybean)原产于我国东北,1900年后传入世界各国。
根据种皮颜色可分成黄、青、黑、褐等色,以黄种最多而得名“黄豆”,其次为黑豆。
全脂大豆(full fat soybean)通常以人类食用为主,只有在生产过剩而价格低廉时才考虑用作饲料。
在需要添加油脂的配合饲料中,应用脂肪含量高的全脂大豆可生产出相当于添加油脂的高能量饲料,在颗粒饲料中使用,可以减少添加油脂的麻烦。
使用全脂大豆的优点:
加热处理全脂大豆的养分含量与生大豆相似,且破坏了抗营养因子,使用安全;
省去添加油脂的设备投资和工作麻烦;
整粒大豆容易贮存,不易酸败;
省去榨油和饼粕运输、买卖等多种费用,有利于减少饲料成本。
1、全脂大豆的营养特性
蛋白质含量高,鲜样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37%,蛋白质品质好,主要表现为赖氨酸含量较高,如黄豆中赖氨酸含量为2.30%,唯一缺点是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含量低。
脂肪含量高,粗脂肪含量16-18%,但不饱和脂肪酸多,其中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高达55%,另外还含有1.8%-3.2%的磷脂类,具有乳化作用。
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达到26%,其中蔗糖占27%,水苏糖16%,阿戊糖18%,半乳糖22%,纤维18%。
淀粉在大豆中含量少,仅为0.4%-0.9%。
矿物质与维生素含量与谷实类相类似,钙少磷多,其中磷约有60%属植酸磷,钙的含量高于谷实类。
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含量略高于谷实类。
生大豆含有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血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致甲状腺肿物质(goitrogens)、抗维生素因子(anti-vitamins)、植酸(phytate)、脲酶(urease)、赖丙氨酸(Lysinoalanine)、大豆抗原(soy antigen)、皂甙(saponin)、雌激素、胀气因子等,它们影响饲料的适口性、消化率与动物的一些生理过程。
但是这些有害成分中除了后四种较为耐热外,其他均不耐热,经湿热加工可使其丧失活性。
2、全脂大豆的饲用价值
生大豆在畜禽(牛除外)饲养中禁止使用;
将全脂大豆经焙炒、压扁、微波、挤压膨化处理以及制粒等加热处理后饲喂畜禽,饲养
效果良好。
用挤压膨化全脂大豆颗粒料饲喂肉鸡,比用大豆饼粕再添加油脂在经济上更划算。
用热处理全脂大豆饲喂仔猪,可满足能量、蛋白质及必需脂肪酸的需要,对育肥猪能显著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但用量过高会造成软脂肪胴体,影响胴体品质。
挤压膨化全脂大豆对于奶牛具有催乳和提高乳脂率效果,但生产的黄油可能变软。
全脂大豆可以作为犊牛代用乳的蛋白源,可以代替脱脂奶粉,但最好先进行加热和蛋白酶处理,以提高其消化率。
牛饲料中还可以使用生大豆,但不宜超过精料的50%,也不宜与尿素混用,这是由于生大豆中含有尿素酶,会使尿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