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温监测ppt课件

体温监测ppt课件

31
四、治疗: 1 去除诱因 2 纯氧过度通气 3 使用特效药:丹曲林钠(dantrolene sodium) 4 纠正酸中毒 5 降温处理 6 利尿、碱化尿液 7 降低血钾
32
感谢聆听
33
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
判断 预后、疗效
预防医 疗失误
辅助、指导 临床诊断
治疗
15
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与临床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
利用体温 异常改变 对机体的
影响
维持生理状态
治疗
16
ICU病房内影响体温的因素
1.手术后病人:
麻醉用药物: (1)镇静药、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影响机体自主神经体温调节, 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体温下降。
7
8
9
体温监测的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温度计 (一)玻璃内汞温度计
10
体温监测的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温度计 (二)电子温度计
11
体温监测的方法
红 外 线 温 度 仪
12
鼓室
温度监测探头
温度 探头
通用型温 度探头
带温度 探头的
Foley 导尿管
皮肤 温度 探头
食道温 度探头
13
体温监测的方法
连 续 监 测 体 温 设 14 备
5
手法估测体温
6
体概温的述概述
临床体温
• 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 常用:直肠(中心)、口腔、腋窝(浅表)等部位
口腔:36.7—37.7℃ 腋窝:36.0—37.4℃,易受环境、出汗、姿势影响 直肠:36.9—37.9℃(最高),变化反应慢 • 鼻咽温度较直肠温度低2-3 ℃,反映脑的温度 • 食管温度→较直肠低0.3℃, 食管中央部→右心房 • 鼓膜温度→下丘脑温度→脑组织
其它因素 1.术前有感染、脱水、甲亢,肾上腺皮质增生,嗜铬细胞瘤均可引
起体温上升 2. 输血、输液反应→体温升高
18
ICU病房内影响体温的因素
2.ICU病房病人:
病房环境的影响
温度 湿度
病人本身因素的影响
年龄:老人、小儿自主体温调节功能差;老人代谢率低、小儿体表面 积大 久病体弱或皮下脂肪少的患者→体温下降
疾病的影响
各种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 非感染性疾病:免疫复合物、创伤、肿瘤、应激
治疗手段的影响
镇静、肌松药物的使用
亚低温治疗 (32-34℃) CRRT
肿瘤热灌注化疗等
19
体温监测的临床应用
体温 升高
病理状态
发热 中暑
恶性高热
降温
治疗状态
体温
肿瘤热疗
人工加热
体温 降低
病理状态: 治疗状态:
体表降温
冰袋、冰帽降温法
体腔降温
变温毯降温法
0-4℃无菌生理盐水灌洗胸腔
22
其他物理降温方法: 血液降温法: 体外循环
最快、最确实
损伤大
23
1.分析热型,判断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2.对症治疗:降温(只有在高热时) ⑴增加空气流通、降低室温; ⑵ 物理降温-冷敷、冰敷(大动脉处)、 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 ⑶药物降温-解热镇痉 ⑷及时补充水、盐,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体温监测的应用
1
体温的概述
与呼吸、心率、血压一样, 体温是人体最重பைடு நூலகம்的生命体征 之一,其相对的稳定是保证机 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 行的必要条件
2
体温与生命
正常体温:36.0~37.4℃ (腋温) 体温<34℃ 意识丧失
<25 ℃ 室颤或心跳停止 >42℃ 细胞实质性损害 >45℃ 危及生命
28
恶性高热(Malignant 一、概念:Hyperthermia,MH)
• MH是一种与药物和遗传基因相关的骨骼肌高代谢反应, 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并发体温急剧上升及进行性循 环衰竭的代谢亢进危象。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具有家族性。
• 可以发生在麻醉任何时间及术后早期。缩及横纹肌溶解, 高热,急性严重的酸中毒、高钾血症。
24
体温过低
体温不升? 保暖不够? 产热不足?
中枢受损?
环境过冷
补给不足
25
体温过低
防治
1.注意保暖:特别是长、大手术,; 2.相应提高室温,并使病人避开风口; 3.婴幼儿手术:围术期积极使用变温毯、保温箱; 4.大量输血、输液时应使用加温器;
26
27
体温过低
防治
5.机械通气者应加湿加温吸入气; 6.营养支持 7.及时纠正酸中毒并维持循环稳定 8.冻伤、冻僵者-红外线、电热被、体外循环
冻伤 冻僵 体温过低
低温疗法
复温
人工降温
20
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与临床应用
体温升高的处理
1.治疗原则: ⑴体温﹤39℃,不伴有明显的严重疾病,不要急 于降温; ⑵积极治疗原发病 ⑶补足水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 有效循环血量,保证基础尿量 ⑷高热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21
常用物理降温方法:
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
29
二、病因:家族遗传性因素与诱因相结合 半数病人家族中有麻醉意外死亡或体温异常的情况, 其病人及家属常患有肌疾患,如先天性骨骼肌畸形肌 力失衡而致脊柱侧弯,眼睑下垂,斜视等。 诱发因素常见:强效吸入全麻药,琥珀胆碱
30
三、机制:骨骼肌细胞的肌浆网易于释放钙Ca2+,而再摄 取Ca2+发生障碍,线粒体摄取Ca2+也减少,致肌浆内 Ca2+↑,肌纤维呈持续收缩状态,并产生大量热最终是 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循环衰竭。
3
体温监测 • 日常生活 •门 诊 •病 房 •手 术室 • ICU
4
体温的概述
1.表层温度:shell temperature • 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部位 • 不稳定,差异较大 2. 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
心、肺、脑、腹腔内脏等处 比表层温度高,较稳定,差异小 代谢水平不同,各个内脏器官的温度也 略有差异
(2)肌松后行为体温调节消失 各种手术操作的影响:
(1)开颅手术:下丘脑附近→中枢性体温升高 (2)胸腹腔手术:暴露面积过大,时间过长→体温↓ (3)术中使用大量低温液体冲冼 (4)消毒时用酒精擦试,皮肤裸露面积大 (5)快速大量输注低温液或4℃库血 (6)骨科手术用骨水泥(骨粘合剂)→体温局部↑
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