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公司战略转型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IBM的蓝色条纹Logo一直是商业凶猛的标志:稳重、扎实但是沉闷、傲慢。
然而最近几年,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向中小企业扩展业务的渗透、在互联网上玩出的新花样、在大型商业软件领域内的规划,一系列的变化让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IBM。
这个从全球最大的电脑硬件生产厂商到关注民生的服务型咨询公司,可以说它的每一次转变都在引领整个行业前进的步伐。
第一次转型—电子商务。
IBM一直是美国的骄傲,但在上世纪90年代陷入机构臃肿、步履蹒跚、颓势显现的局面,伴随1993年郭士纳临危授命担任IBM首席执行官,在1995年,IBM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子商务为何物的情况下,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战略理念。
IBM 所提供的“电子商务”包含硬件、软件的信息架构构建和企业流程改造,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模式不同于卖硬件的价格战,也不同于卖软件的版本升级,它的内涵是替客户进行信息架构、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
这一理念的提出使IBM实现硬件厂商到“软件+硬件”的转型。
第二次转型—电子商务随需应变。
在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后,IT业面临新的转折时期。
2002年初,IBM现任CEO彭明盛上任,适时提出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的战略。
围绕“随需应变”理念,IBM从收购普华永道、剥离PC业务,同时收购多家软件公司,全面转向服务,力求通过打包齐全的软件产品,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
自此,IBM成功实现“软件+硬件+服务”的第二次转型。
第三次转型—“智慧星球”。
这次转型也被业界认为是IBM具有颠覆性的一次产业转型,使IBM一脚跨出IT领域,不仅提供IT服务解决方案,也提供商业和战略咨询。
IBM 全球董事长彭明盛在土耳其的一个论坛上第一次提出“智慧星球”这一概念,此后关于这一概念的媒体报道被奥巴马政府发现,彭明盛完善了这一战略,并向奥巴马进行了详细阐述。
这一战略将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确立为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
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
更加通俗的讲,就是有了“智慧的食品”,当你走进餐馆,不必再为是否有农药残留、瘦肉精之类而担心,你可以精确地知道你点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你可以得到它整个生长过程中的安全跟踪数据;有了“智慧的交通”,当你出门购物或吃饭时,不必再一遍遍兜圈子寻找停车的地方,你的GPS或手机之类的终端会告诉你,前面是否有空车位;有了“智慧的医疗保健”,超级计算机会预测病毒的基因突变,在疾病发生和蔓延前就能够“看见”和预防了……日前,IBM最新发布了2008企业责任报告,详细介绍了公司的社会业绩和管理领域的战略,包括供应链、环境、管理、社会参与、员工关系、就业政策和实践以及公共政策等内容。
IBM希望大家能合力建设一个理智的世界,而企业的业务战略要努力与健全的企业公民意识相联系,这将最终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慧星球”战略转型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将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完美整合,将企业与社会构架在“共享价值”下,既有益于社会,也有利于企业。
这也表明,IBM正在实践迈克•波特教授提出的以“社会责任”成就竞争优势理念:除了创造就业机会,提供消费产品,创造社会财富之外,企业有没有可能再提高一个层次,利用其本身的资源和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让社会责任不再只是一种成本,而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
IBM的三次成功战略转型,并不是为适应市场的变化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从经营理念到企业结构再到运营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智慧星球”战略结合了当下全球最为流行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和“降低监管风险”等理念,使IBM逐渐演变为一个关注“企业、环境、地球、人”的公司。
同时这也表明IBM正在以更加有益、更加负责的态度开展企业“绿”运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将社会责任问题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这也正是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80年代初,IBM的老牌对手-苹果公司开展了个人计算机业务的抢滩登陆.IBM的高层们坐立不安,为抢占市场,经理们提出了快局次席战略,说白了就是快速进入市场战略,即以快速进入市场为目标,自己只负责设计和调试,大多数的零件和和应用程序通过外包获得.此战略确实让IBM在短期内抢到了很多的市场份额,但随之而来后果确是毁灭性的.用波特的5forth理论分析如下:(1)与竞争者苹果等公司相比,因为急于求成,属于自己公司的核心科技并不突出,没有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的特色.(2)随着科技的进步与IBM的标准公布,市场上涌现了许多新进入者和替代者,他们除了不能贴IBM的标志,其它技术水平与IBM相差无几.(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3)因为大多数软件来源于微软公司,而不是自己整合的供应链,所以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波士顿矩阵图也能说明问题,看时间掌控)(4)替代产品如雨后春笋,而个人计算机也走下神坛,走向大众.硬件产品具有很强的对比性,因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也变得让人发指.除克林顿新政、美国IT腾飞、硬件决策失误等宏观因素外,IBM的大公司病也让这位蓝色巨人卧倒不起,长时间的盈利,让IBM的组织结构臃肿不堪,保守与官僚主义盛行。
最可怕的是企业文化开始模糊,“沃森哲学”被人们IBM的员工们淡忘。
使命感缺失,公司内部的激励措施混乱。
研发部门只在乎产品的高科技性,却忘了自己的高科技是为谁服务的,如果不被认同,那专利就显得非常的苍白。
没有分清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产品没有重点,研发没有导向,成了IBM 的最大缺陷。
终于,绝望的IBM人迎来了他们的救世主-路易斯•郭士纳,尽管这个家伙是一名彻头彻尾的门外汉,但确实完成了自己拯救世界的责任,并功成名就。
这对我们这些没什么专业技能的工管童鞋来说,的确是一个好的启示,没准哪天,台下的同学们就能力挽狂澜。
郭士纳动作很大,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只能粗略的看几点。
(1)战略目标转换,前面分析过,在硬件市场上,IBM做差异化,做不过苹果。
做成本,玩不过中国台湾,(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一直让人心碎),集中化却可以,不过相对于广阔的大众市场,商务精英市场显得太容易饱和。
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个人计算机必然会像彩电一样迎来微利时代。
所以老郭经过分析,发现IBM最大的优势是做服务与软件,所以果断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服务与软件上。
做服务,谁能做的过IBM?人家口号就是“IBM就是服务”。
且与硬件相比,服务很难定价,更容易作出差异化。
像在星巴克喝杯咖啡,我知道咖啡就值几毛钱,剩下的都是服务,而大家被宰的乐此不疲。
而做软件就很有眼光了,迎来了网络时代,各个企业最关心的就是五流合一与信息安全的问题。
而做这项工作门槛很高,除强大的实力外,更需要信誉与品牌的支撑,而IBM却正好符合,像IBM曾给苏宁做过一个信息系统,而其中的提成,我相信一定会让人瞠目结舌。
终于,绝望的IBM人迎来了他们的救世主-路易斯•郭士纳,尽管这个家伙是一名彻头彻尾的门外汉,但确实完成了自己拯救世界的责任,并功成名就。
这对我们这些没什么专业技能的工管童鞋来说,的确是一个好的启示,没准哪天,台下的同学们就能力挽狂澜。
郭士纳动作很大,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只能粗略的看几点。
(1)战略目标转换,前面分析过,在硬件市场上,IBM做差异化,做不过苹果。
做成本,玩不过中国台湾,(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一直让人心碎),集中化却可以,不过相对于广阔的大众市场,商务精英市场显得太容易饱和。
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个人计算机必然会像彩电一样迎来微利时代。
所以老郭经过分析,发现IBM最大的优势是做服务与软件,所以果断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服务与软件上。
做服务,谁能做的过IBM?人家口号就是“IBM就是服务”。
且与硬件相比,服务很难定价,更容易作出差异化。
像在星巴克喝杯咖啡,我知道咖啡就值几毛钱,剩下的都是服务,而大家被宰的乐此不疲。
而做软件就很有眼光了,迎来了网络时代,各个企业最关心的就是五流合一与信息安全的问题。
而做这项工作门槛很高,除强大的实力外,更需要信誉与品牌的支撑,而IBM却正好符合,像IBM曾给苏宁做过一个信息系统,而其中的提成,我相信一定会让人瞠目结舌。
(2)破坏性创造,破而后立的优势重生。
当时的IBM体制过于臃肿,那减负就成了首要。
根据具体情况,重建组织,大刀阔斧地削减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将多余的资源出售,化成资金流盘活资本。
对员工的激励措施从绩效、晋升、精神满足方面有了新的规定,勤奋有所作为者上位。
在领导方面,保持着持久的激情,让员工感觉到,并为维护这种激情而努力。
对一些触犯原则的公司高层进行严格的控制,让其保守和官僚化淡化。
(3)组织文化,文化对于企业如同灵魂对于肉体,这就是很多百年老店升华的原因。
郭士纳重申了IBM的企业文化,一切以顾客为导向,尊重员工,追求卓越。
只有这样,IBM的创新才是有实际作用的,而尊重员工,除了让他们工作更开心外,更能将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传达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创造效益。
优秀的组织文化除了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外,更能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造物,环境不同,国家不同,那成功的方法也不同,也许IBM的转型可以被美国的企业复制,但我们中国的企业可能在模仿后死的更快。
但一些通用的东西却值得我们借鉴。
(1)企业不能固步自封,企业家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居安思危。
时刻把握市场、潮流、国家政策的变化。
要有一颗如履薄冰的心态。
时刻注意创新,以前成功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成为现在自杀的毒药。
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
(2)企业文化和使命感很重要,一个不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常不了,一个没有自己目标的企业终究会覆没,不被人记住。
(3)集中拳头,不能面面俱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弥补自己的缺点。
(4)简单化真理,坚持就好,以顾客为导向,是很简单的做法,可有几个企业坚持呢?上期海尔的日清原则,不就是小时候你妈妈叫你吃饭的时候,问的一句话吗?“孩子,今天的作业做好了吗?”海尔坚持了,所以他就成就了今天的海尔。
5)沟通很重要,你的员工清楚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使命吗?他们知道自己公司的优势在哪吗?只有准确且简单的核心价值传达到员工那,你的员工才可能融入集体。
(6)企业在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组织,但一定要避免大公司病和利益分配的问题,公司越大,制度和考核越重要,只有优秀的制度,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7)改革必须从最高层做起,CEO负责破坏平衡,而手下的经理负责建立平衡。
纵观历史,没有最高层支持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必然失败,而没有坚持,也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