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型汽车市场前景分析

重型汽车市场前景分析


国内重车十年产销变化特点
1999年后形成重车市场高速增长 的原因主要有:
• 积极财政及扩大内需政策。 • 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 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资。 • 大中城市的改造 • 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速
度加快。 • 货运周转量的增加。 • 进出口总额的增长。
万辆
部分国家重型车销量对比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美国
西欧18国
2000
中国
日本
200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动向
均将中国重型车市场作为其战略性市场。 但由于目前中国重型车仍以低档次、小吨位为主,因此, 各公司认为到中国投资的最佳时机不完全相同。其考虑 的主要因素有:
年份
产量同比 销量同比 增长,% 增长,%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预计
30.41 10.04 -18.33 4.29 -2.29 12.57 35.31 74.31 91.21
68.71
66.26 -21.94 0.83 -16.22 3.68 -0.05 19.5 29.88 73.96 77.37
重型汽车市场前景及新进入 企业的机会、风险分析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2002/11/29
国内外重型汽车的划分
国际重型汽车没有统一划分标准,不同地
区和国家都有各自的标准。
– 欧盟 总质量 15t 相当于 载质量 8t
– 北美 总质量 11.7t 相当于 载质量 6~7t
– 日本
国际重型车生产能力 大量过剩。
世界重型车产量
万辆
210 205 200 195 190 185 180 175 170 165
2000
200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中国重型车行业在全球的地位
中国成为全球重型车 行业唯一也是最耀眼 的亮点。
2001年,中国重车占 全球产量的8.74%。
2001年,一汽和东风 重车产量居2001年底 5位和第10位。
载质量 5t
– 中国
载质量 8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国际重型汽车行业总体格局
在世界重型载货汽车 制造领域,戴-克、沃 尔沃、菲亚特-依维柯、 帕卡-达夫、曼、航星、 五十铃、斯坎尼亚基 本处于支配地位。
2001年全球重型载货 车产量近180万辆;产 量超过1万辆的企业有 17家,占全球产量的 59%。
规模最大的戴克2000 年产量为25.5万辆, 2001年为17.14万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目前国际重型车市场的特点
国际重型车的主 要目标市场是公 路运输。
国际重型车总体 上处于饱和状态。
重型汽车销售的 80~90%以上用 于旧车更新。
德国近几年重型车保有量变化情况
35
35
30
30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世界重型车发展趋势
大吨位:国外载质量16t的车比5t的 车吨公里运输成本降低80%左右。
50年代最大功率为200马力,90年 代末已达到600马力。
高可靠性:已达到100—150万公里 无大修。
安全性:ABS、EBS等
排放:目前欧Ⅲ
高技术含量及电子化:基于GPS的 移动通信和跟综网络系统 。
76.89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我国重型载货车行业存在问题
国产重型货车的可靠性差,寿命低 。 已引进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应有能力和效益。 国内低价、低附加值、低利润重型车产品居多; 缺乏高附加值、高利润的重型车。 国内缺乏功率在360马力以上,比功率在10马力 /t以上的大功率高档重型载货车和牵引车产品, 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发展的形势。 若提升国产重型货车技术水平 ,关键总成仍需引 进。
• 低档次、小吨位的产品不是其专长。 • 高档次、大吨位的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机何时到来。 • 针对中国关税水平其市场占有达到多大规模时才应投资。 • 其国外的剩余生产能力如何充分利用。 • 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力有多大。(50%的股比限制) • 到中国建厂会不会导致技术流失。 • 中国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生自 产产 模制 式的
生采 产购 模制 式的
发展趋势:控制核 心技术转移,提高 核心部件能力,降 低自制率、成本和 投资风险。
发展趋势:增 强对核心部件 供应商的控制 力,在成本领 先同时提高核 心技术能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目标: 重型车 市场巩 固垄断 地位。
目标: 在夹缝 中求生 存。
国内重型汽车十年销售量变化
300000
100
250000
80
200000
60
150000
40 20
100000
0
50000
-20
0
-4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重型汽车销量(辆)
销量同比增长(%)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25 2520源自201515
10
5 10
0
5
-5
0
-10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重型车保有量(万辆)
增长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世界重型车近两年的生产情况
宏观经济与重型车产 销直接相关。
9.11后,全球经济 的恶 化,使重型车产销量 大幅度下降。
舒适性:驾驶室有家一样的感觉。
公路运输平均单车装载质量
12 10
8 t6
4 2 0
美国
日本
50年代 70年代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国际重型汽车生产两种模式
特点:掌握核 心技术,引领 行业发展,投 入大,成本难 控制。
特点:零部件 外购,易于成 本难控制,缺 乏核心技术, 只有匹配技术 ,投入少。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国际二层次的企业(如现代、日产、 五十铃)选择进入中国投资,一层次的企业(如奔驰、 沃尔沃)还在平衡利弊。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
外资在中国重型车市场的动态
沃尔沃公司:项目已批,但战略重点改为在中国 销车。 雷诺公司:借助于日产公司欲与东风公司建立联 盟。目前雷诺dCi11发动机技术已正式引进。 曼公司:已与宇通建立生产重型客车底盘的合资 公司,但目前未有建立生产载货车合资企业的动 向。 日产柴公司:1996年与东风公司合资;2001年北 汽福田买进日产柴技术生产福田欧曼。 现代公司:2002年3月与安徽江淮签订合同,引 进现代H系列载重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