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寄生虫整理资料

兽医寄生虫整理资料

注意:这是我根据自己的笔记整理的,仅供参考。

大家结合自己的笔记和教材进行复习。

红字部分是我个人觉得相对重要的内容。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若有错误请谅解。

题型:选择40分,40个;名词解释10分,5个;简答29分;驱虫方案6分;论述15分。

1.寄生生活: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两个生物个体的互相关系中,其中一方永久地或暂时地寄居在另一方体内或体表,并以对方的体液、组织作为自己的营养来源,同时给对方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引起对方死亡。

2.寄生虫:寄生虫是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3.宿主: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寄居的动物都称为宿主。

4.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之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病变的现象。

5.多寄生现象:动物机体同时有两种以上虫种寄生时,称为多寄生现象。

6.内寄生虫:凡寄生于宿主动物内脏器官及组织中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如:蛔虫、球虫等。

7.外寄生虫:凡寄生于宿主动物体表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如虱、蜱、蚤等。

8.永久性寄生虫: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动物体上进行的寄生虫称为永久性寄生虫,如旋毛虫、虱等。

9.暂时性寄生虫:只有在采食时才与宿主动物相接触的寄生虫称为暂时性寄生虫,如蚊、虻、蜱等。

10.土源性寄生虫:只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也称为单宿主寄生虫,如球虫,猪蛔虫等。

11.生物源性寄生虫:有一个以上宿主的寄生虫,也称多宿主寄生虫,如莫尼茨绦虫等。

12.专一性寄生虫:指寄生于一种特定宿主的寄生虫,如鸡球虫、人体虱等。

13.非专一性寄生虫:指寄生于多种宿主的寄生虫,如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等。

14.专性寄生虫:必然是长久性寄生虫,如日本分体吸虫。

15.兼性寄生虫:指可以营寄生生活,也可自由生活的种类,如类圆线虫。

16.终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叫做终末宿主。

17.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叫做中间宿主,如小土窝螺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18.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如蚂蚁为双腔吸虫的补充宿主。

19.储藏宿主:有些种类的寄生虫可以在某些动物体内长期存活,但并不进行发育和繁殖,这种动物叫做储藏宿主,也称转运宿主或转续宿主。

如蚯蚓是比翼线虫的储藏宿主。

20.保虫宿主:在多宿主寄生虫的宿主中,主要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也可寄生于其他一些宿主,但不那么普遍。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通常把不常被寄生的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例如,牛、羊的肝片吸虫除主要感染牛、羊之外,也可感染某些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就是肝片吸虫的保虫宿主。

保虫宿主是重要的感染源。

21.带虫宿主:某种寄生虫在感染宿主体内,随着机体抵抗力增强或通过药物治疗,宿主处于隐性感染阶段,宿主对寄生虫保持一定的免疫力,临床上无症状,但体内仍保留有一定数量的虫体,这样的宿主称为带虫宿主。

22.超寄生宿主:寄生虫本身被寄生物所寄生的现象称为超寄生。

例如,犬复孔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犬虱或蚤体内,虱或蚤即为超寄生宿主。

23.传播媒介:通常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

24.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作用:夺取宿主的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与免疫损伤,继发感染。

25.寄生虫的感染来源:患寄生虫病的动物和带虫动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的病人和带虫者;外界环境中被寄生虫感染的中间宿主、补充宿主、储藏宿主和传播媒介。

26.寄生虫的传播途径:①经口感染:如球虫;②经皮肤感染:如日本血吸虫、仰口线虫、皮蝇幼虫等;③接触感染:如螨、虱、蚤等外寄生虫和马媾疫锥虫、胎儿毛滴虫等生殖道寄生虫;④经生物媒介感染(蜘蛛昆虫传入):包括机械性传播和传播性传播(生物性传播),如巴贝斯虫、锥虫、住白细胞虫等;⑤经胎盘感染:如新孢子虫、弓形虫、牛弓首蛔虫等;⑥自身感染:如患有钩绦虫病的病人自身感染囊尾蚴。

27.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叫做寄生虫的生活史或发育史。

28.生活史可分为:①直接发育:指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参加的生活史类型。

②间接发育:指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参加的生活史类型。

29.寄生生活建立需具备的条件:①寄生虫必须有其适宜的宿主;②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寄生虫,而且这种寄生虫处于感染阶段;③寄生虫必须与宿主有接触的机会;④寄生虫必须具有它所需要的感染途径。

30.寄生虫的诊断: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治疗性诊断,病理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

31.EPG为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

32.弓形虫的免疫逃逸机制:组织隔离33.确诊寄生虫病最可靠的方法是病原的检查。

34.绵羊痒螨检查采集病料部位:病变皮肤与健康皮肤的交界处。

35.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鹿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囊和胆管中而引起的一种吸虫病。

肝片吸虫成柳树叶状。

36.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的生活史:肝片形吸虫的发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参与,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主要为小土窝螺。

成虫寄生于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入肠腔,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孵出毛蚴。

毛蚴游动于水中,找到适宜的中间宿主,即钻入其体内,进而发育成为毛蚴、雷蚴和尾蚴。

尾蚴成熟后离开螺体,黏附于水生植物的草叶上或浮游于水中而形成囊蚴。

牛、羊等动物吞食了含囊蚴的水或草而感染。

囊蚴于动物的十二指肠脱囊而出,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后经肝包膜钻入肝脏,在肝实质中的童虫,经移行后到达胆管,发育为成虫。

童虫也可经肠系膜静脉或经总胆管而进入肝脏。

童虫在肝脏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

成虫在动物体内可存活3~5年。

37.治疗肝片吸虫病的药物:双酰胺氧醚,溴酚磷,氯氰碘柳胺钠,碘醚柳胺钠,三氯苯唑(对4日龄以上的肝片形吸虫有明显杀灭作用),硝氯酚(本药主要适用于慢性病例,对童虫无效),丙硫咪唑(广谱驱虫药,对线虫、吸虫、绦虫均有效,又称抗蠕敏,剂量为牛20~30mg/kg体重,绵羊为10~15mg/kg体重,对成虫、童虫均有效),硫双二氯酚(又称别丁,牛按40~50mg/kg体重,羊80~100mg/kg体重)。

38.姜片吸虫病是由姜片属的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而引起的一种吸虫病。

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是严重危害猪和儿童健康的人兽共患吸虫病。

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扁卷螺。

39.治疗姜片吸虫病的药物:硫双二氯酚(按60~100mg/k g体重的剂量),硝硫氰胺,硝硫氰醚,吡喹酮(特效药,按30~50mg/kg体重的剂量)。

40.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各种吸虫寄生于羊、牛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囊壁上而引起的一种吸虫病。

41.前后盘吸虫活体时呈粉红色,虫体肥厚,圆锥形或纺锤形,其中间宿主为扁卷螺。

42.治疗前后盘吸虫的药物:硫双二氯酚(别丁,治疗牛、羊前后盘吸虫病最有效的药。

牛按60~80mg/kg体重,羊80~100mg/kg),氯硝柳胺,溴二羟苯酰苯胺。

43.日本分体吸虫病是由分体科、分体属的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猪、犬等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静脉系统的血管内,造成宿主不同程度的损害为特征的人兽共患地方流行性寄生虫病。

简称日本血吸虫病或血吸虫病。

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3个省、市和自治区。

湖北、湖南为重灾区。

44.日本分体吸虫成虫雌雄异体,虫体呈长圆柱状,外观似线虫。

雄虫粗短,乳白色,有抱雌沟,睾丸7枚;雌虫较雄虫细长,暗褐色,前细后粗,子宫开口于腹吸盘下方的生殖孔,内含50~300个虫卵。

卵壳较薄,无卵盖,在其一侧有一小棘,卵壳内层有层薄的胚膜,内含一个成熟的毛蚴。

45.日本分体吸虫生活史:日本分体吸虫成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雌虫一般不能单独发育成熟,雌、雄成虫终生处于合抱状态。

雌虫在近肠壁或肠黏膜下层的小静脉中产卵。

产出的虫卵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一部分沉积在大肠壁。

虫卵在宿主组织内发育成熟,卵内形成毛蚴。

毛蚴分泌溶蛋白酶类,可溶性抗原物质等透过卵壳,进入组织,可刺激局部形成脓肿,加上肠蠕动、腹内压力和血管内压力的增加,使肠组织向肠腔溃破,虫卵可随溃烂组织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入水后,在适宜的条件下,逸出毛蚴,找到适宜的中间宿主(湖北钉螺),即钻入其体内,进而发育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

尾蚴具有细长尾干,尾干端部有分叉尾叶。

尾蚴成熟逸出螺体,是日本分体吸虫的感染性幼虫。

尾蚴遇到人或畜的皮肤时,即侵入皮肤,脱去尾部,成为童虫。

童虫钻入小淋巴管或小血管,到达静脉系统,随血流经右心到肺,再由肺经左心、主动脉、肠系膜动脉、肠系膜静脉,移行到肝内的门静脉分支发育。

以小肠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作为营养。

接近成熟时,便移行到肠系膜下静脉和直肠上静脉,以宿主血液为营养。

46.日本分体吸虫的致病作用:⑴幼虫的致病性:①尾蚴钻入皮肤后,可引起尾蚴性皮肤炎;②童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损害组织及器官。

⑵成虫的致病性:①虫体的机械性损伤引起寄生部位的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②成虫以摄取大量红细胞为生,引起患者贫血。

⑶虫卵的致病性:虫卵沉积于肝和肠血管中,形成虫卵肉芽肿(又称成纤维细胞虫卵结节)。

⑷循环抗原引起的损害: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基底膜和关节滑膜等部位,导致超敏反应,引起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

47.日本分体吸虫病的临床症状:①一般黄牛的症状较重,水牛、羊和猪的较轻,马几乎没有症状。

②黄牛或水牛犊大量感染时,往往呈急性经过。

首先是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行动缓慢,体温升高达40~41℃,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带有黏液,甚至块状黏膜和血液。

后期黏膜苍白,水肿,日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③少量感染时,病程多为慢性经过。

病畜表现消化不良,发育缓慢。

患病母牛发生不孕、流产或产死胎、侏儒牛等现象。

48.日本分体吸虫病可通过直接涂片法、反复洗涤沉淀法和毛蚴孵化法等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

49.日本分体吸虫的治疗药物:吡喹酮(对人本分体吸虫成虫有特效,黄牛或水牛均为30mg/kg体重,山羊为20mg/kg体重,一次性口服。

注射剂为黄牛或水牛均为10~15mg/kg 体重,肌肉注射),硝硫氰胺,青蒿琥酯。

50.日本分体吸虫预防:⑴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病人、病牛,做到不漏诊。

阳性动物和病人采用吡喹酮治疗,可使感染率显著下降。

⑵切断传播途径:①灭螺:常用的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②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③安全放牧,建立安全放牧区;④防止牛只的调动,患病牛必须就地治疗,根治后才能卖出或调运到其他地区。

⑶保护易感人群: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加强个人防护。

51.东毕吸虫病是由东毕属的几种吸虫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静脉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