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双语教学效果及分析

内科学双语教学效果及分析

内科学双语教学效果及分析
目的:分析内科学双语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和考试情况,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方法:在学期中期,入选60名双语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在学期末,分析临床医学双语班及同年级临床医学普通班学生的考试情况。

结果:大部分双语班学生认同双语教学模式,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英语水平。

双语班主观题得分和总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提高学生和教师英语水平可能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双语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和加强。

标签:内科学;双语教学;问卷调查;考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语言,强化英语教育成为了各非英语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教育部早在2001年已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连续多年重点扶持高校双语教学课程,重点支持高校双语示范课程建设。

尽管双语教学是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学效果可能受到学生、师资、教材、年龄、智力、非智力等多个主、客观因素的影响[1-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分析考试成绩的形式总结笔者所在学校内科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双语班60名,均在大学入学阶段经过英语综合评价后择优进入双语班学习,已具有较好的公共、专业英语基础,熟悉双语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在内科学双语教学期间,对双语班学生发放双语教学效果相关调查问卷,采用即发、即答、即收回的方式,获得有效调查问卷60份。

1.2.2 考试情况本校双语班及普通班考试试卷题型和具体题目相同,均包括客观题(50分)和主观题(50分)。

不同之处在于双语班的主观题采用英文命题,而普通班的主观题采用中文命题。

客观题则在双语班和普通班均采用中文命题。

在学期结束后,分析双语班6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分析同年级临床医学某普通班146名学生的考试成绩。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表表示各类别的例
数及百分率。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的英语水平
双语班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100%,其中76.7%的学生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

2.2 学生对双语教学授课效果的评价
60名学生对双语数学授课效果的评价,详见表1。

表1 60名学生对双语教学授课效果的评价
2.3 双语班与普通班考试成绩比较
双语班主观题得分和总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班级在客观题得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双语教学是同时使用两种语言(通常为中、英文)讲授非外语语言类课程的一种教学形式。

医学双语教学的目的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和水平。

广州医科大学顺应医学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挑选英语基础较好、具有强烈双语学习意愿的本科生进入双语班,并从基础医学阶段就系统地接受双语医学教学。

调查证实了双语班学生英语水平较好,这为学生开展内科学双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2 双语班与普通班考试成绩比较分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可程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认可态度,则往往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态度,否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本次调查中有78.3%的同学认为双语授课非常必要或有必要,但持否认态度的学生仍高达21.7%。

这表明大多数双语班学生认同双语教学模式,仍有相当部分同学可能会因为双语教学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务部门应该考虑允许双语班的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自主权,即随着学生的学习进程,允许英语水平较高但对双语授课兴趣不大甚至抵触的学生自由选择回到普通班,同时在普通班筛选英语较好且对双语授课兴趣高的学生进入双语班,从而增加学生在双语班及普通班之间的流动。

对于医学生和授课教师而言,不论是中文授课、双语授课或是全英文授课,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使得学生理解、掌握、融会贯通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医学专
业知识。

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表示能够基本理解上课内容,但同时表示双语教学增加了学习负担,这表明双语授课教师基本都能够较好的把握双语授课中英文授课的比例以使得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医学专业知识。

大量的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和医学英语表达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平时缺乏专业课及专业英语的考核可能是少数学生选择“没有增加负担”及过半学生选择“增加少许负担”的原因。

多数学者认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师资水平、学生素质、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和双语环境等[5-6]。

张峰等[7]对123名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人随访,发现教师因素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力最大,其中尤其以教师的专业水平最具影响力。

在本研究中,学生认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这表明英语水平不足是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中最为欠缺的一环。

大多数学生认为保证双语教学授课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自己,这可能与传统的中国教育模式有关。

尽管教师的确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巧用肢体语言、合理利用幽默艺术等多种方式发挥教学艺术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这一观点的转变即便在大学仍然任重而道远[8-9]。

不过这间接反映出,在现有的教学体制及条件下,快速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不仅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有必要采取外语学院培训、加强英语国家交流等多种途径提高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必要不断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临床实践经验、双语授课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闭卷考试存在诸多弊端,未必能够检测出学生学习的全面水平,但的确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记忆,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的客观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期末闭卷考试中,尽管双语班采用了50%的英文命题(全部为主观题),双语班在主观题得分及总成绩方面仍优于普通班,这说明双语班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内科学英语专业词汇,能够较熟练的阅读、理解医学专业英文病例。

同时,尽管双语教学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总体而言,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

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在双语教学的压力下,学生学习可能更为主动、积极,从而更好的掌握内科学专业知识。

这正符合医学双语教学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复合型人才的总体要求。

总之,本研究调查显示,根据目前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双语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内科学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与中文教学相比,双语教学模式并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可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运用医学英语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琪,张权.提高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J].江苏高教,2013,28(5):90-91.
[2]关庆凡.高校历史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的困境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5(6):113-115.
[3]牛力,刘燕.关于双语教学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153-156.
[4]朱旭,邓静,曾华,等. 流行病学双语教学改革效果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35-137.
[5]黄海涛,刘晶,于洋,等.医学生双语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6):870-871.
[6]武敬杰,许世彬,赵新雅,等.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育,2008,16(5):64-65.
[7]张峰,赵宏革.高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J].现代教育科学,2011,19(6):149-151.
[8]王彩霞,包品红,陈平安,等.《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33-135.
[9]张宇红.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艺术初探[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53-15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