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方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方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方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为人们所认可推崇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具有独特的强大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研究是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在社会领域,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文学研究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行为,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在复杂的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进行文学创作和研究。

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原理入手,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方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学研究;关系;影响
文学研究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文学创作动态和研究水平也是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三个方面,人文科学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等为主干学科,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文学研究是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批判继承了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依据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而变革创新,为人们正确解释和评价社会历史和文学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对于学术界加强我国文学创作研究和保证我国文学研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原理及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
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和思辨的纯粹方法,而是马克思在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的方法论,它来自于改造社会的实践。

在马克思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和谋求解放全人类的道路中,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实现成功的工具,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本质规定性和规律性在逻辑上的反映,它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方法,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原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文学研究的关系
文学研究是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为文学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文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文学研究提供了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进行文学研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

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对于文学研究的启示,对于促进文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文学研究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因此文学研究必须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实践中来在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对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应地文学研究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
是对文学的整个发展过程的概括与分析,同时已有的文学理论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文学研究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文学研究三个部分紧密联系、互相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也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部分影响整体,整体也会影响部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而后从文学批评中吸收养分以促使自己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对以文学史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家若没有正确的文学理论观点,不会恰当的评判文学作品,就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文学史研究。

因此这三个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认为分析和综合相结合,是认识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分析工作就是通过对比从事物的错综复杂现象中,把它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分解开来,并把那些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舍弃掉,抽象出那些必然的、本质的东西,得出一些反映对象各个部分,各个侧面相互区别的特点,特征和单纯的联系。

综合工作就是把其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探求其间的复杂的、深一层的关系,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在思维中全面地、具体地再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和逻辑的系统。

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但分析又总是以此前所作综合的结果为指导,其目的又是为了下一步的综合,分析到了一定程度,转化为综合,综合得到了一定的成果,又要开始更深一步的分析,这是一个分析和综合辩证发展的过程。

文学研究的研究也是一个不断的分析、综合、在分析、在综合的过程。

前人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形成文学理论。

在这个综合理论的基础上,又不断的进行新的分析,提出质疑和新的思考方向,原有的理论得到修正,根据这些分析批评再总结形成新的文学理论的过程。

文学研究这一些特定的研究规律恰好符合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更契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三、文学研究活动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文学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文学,这是遵循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人类文学,
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

第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要求我们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文学研究的发展要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要从社会发展找根源,同时要清楚的认识文学研究各个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三个部分对文学研究这门学科的影响。

第三,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

“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同样的,文学批评就是要从文学理论中发现文学的不合理之处,通过批评指正,来发展文学理论。

总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表明,只有透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将文学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先进的、创新的基础之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