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明治教学法

三明治教学法


开场白(10分钟)
1、说说你对川崎病的了解 2、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3、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属于免疫性 疾病,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5 岁以下者占87.4%
1.开场白(10分钟)
•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曾称为皮肤粘膜淋 巴结综合症(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 ,MCLS)。
2.针对川崎病主要表现进行查体
5.教师点评(20分)
2.针对川崎病主要表现进行查体
5.教师点评(20分)
2.针对川崎病主要表现进行查体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5.教师点评(20分)
3.针对川崎病一些并发症进行查体
①无菌性脑脊髓膜炎--最常见,发生率约25%,多发生于病初 2周内,表现前囱隆起。少数患儿颈项强直,可有嗜睡、双 眼凝视、昏迷等意识障碍。
2.针对川崎病主要表现进行查体
3.针对川崎病一些并发症进行查体
(无菌性脑膜炎、外周性面神经麻痹、消化系统症 状-麻痹性肠梗阻、肝肿大、黄疸等)
4.川崎病患儿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2.分组讨论(10分钟) 按A B C D 分组,讨论各组问题
A组 B组 C组 D组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A-3 B-3 C-3 D-3 A-4 B-4 C-4 D-4
• 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告。由于该病可 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1.开场白(10分钟)
儿科现状: 1.医患矛盾重灾区 2.检查手段受限
基于本病特点:持续高热5天以上
详细查体——平复患儿家长急躁情绪,树立治疗信
心,对确立诊断作用大。
1.开场白(10分钟)
问题: 1.儿科查体的特点
组内充分交流:你、我是怎么想的?
3.交叉分组讨论(10分钟)
1组 A-1 B-1 C-1 D-1 2组 A-2 B-2 C-2 D-2 3组 A-3 B-3 C-3 D-3 4组 A-4 B-4 C-4 D-4 汇报 A问题 B问题 C问题 D问题
收集其他组意见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10分)
查体的特点
①对象态度常不合作,要特别耐心,必要时需利用 其他物品(声、光)分散注意力。 ②对象体位常不合作,需要医师变换姿势(蹲、跪) 完成查体 ③家长陪同,顾及感受,动作轻柔,声音和缓,仔 细查体,避免多次检查对象不配合的项目 ④注意环境安静整洁及保护隐私
5.教师点评(20分)
②外周性面神经麻痹-额纹、鼻唇沟、龇牙、伸舌 ③消化系统症状(无菌性脑膜炎、外周性面神经麻痹、消化系统症状 -麻痹性肠梗阻、肝肿大、黄疸等)--腹部外形、有无黄染、压痛、 反跳痛、肝界叩诊、听诊肠鸣音。
5.教师点评(20分)
4.川崎病患儿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①家长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进行正确治疗。
7.总结与反馈(5分钟)
1.如5项临床表现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有冠脉损 害,亦可诊断川崎病 2.病患主要以各类不适症状来社康就诊,且社康辅 助检查少,这更要求全科医师问诊及查体技巧。 3.两把刷子,一个也不能少。
谢谢合作!
2.针对川崎病主要表现进行查体
一看二摸(视诊、触诊) ①持续高热,看体温,看精神状态:良好、萎靡。 ②球结膜--有无充血、分泌物(常无水肿或分泌物)。 ③唇及口腔--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 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扁桃体轻度或重度肿大。 ④颈部淋巴结--肿大,坚硬有触痛,但表面不红,无 化脓。
“三明治”教学法
川崎病患者的查体要点
• • • • • • •
1、开场白(10分) 2、学生分组讨论(10分) 3、学生交叉学习(10分) 4、学生汇报(10分) 5、教师点评(总结)(20分) 6、金鱼缸讨论(10分) 7、总结与反馈(5分)
三明治教学法
题目:川崎病患者的查体要点 对象:全体规培学员
5.教师点评(20分)
2.针对川崎病主要表现进行查体
一看二摸
⑤手足-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趾红斑(显示常跖潮红)。 恢复期:指(趾)端甲下和皮肤交界处膜状脱皮,指(趾) 甲有横沟,重者指甲脱落 ⑥皮肤表现--多形性红斑和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不包括水疱 和结痂。肛周皮肤发红、脱皮。
5.教师点评(20分)
②合理饮食,给与易消化、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食物。
③对患儿加强皮肤、口腔、眼部护理。 ④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按时按量服药。 ⑤出院后要坚持定期复查心脏彩超和心电图。
6.解决问题的金鱼缸(10min)
A1,B2,C3,D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
6.金鱼缸讨论(10分钟)
• 4岁男童,发热7天,川崎病待排 • 请对该患儿进行针对性查体
相关主题